閔津津
摘要: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高考已經歷了30個年頭。本文通過觀察身邊60后的生活,表達高考對于兩代人(即60后和90和)命運帶來的改變,提出我國高考的不斷改革作為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一個指標,推動和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同時提出高考正在順應潮流,順應社會的發(fā)展的觀點。
關鍵詞:高考 兩代人 命運
中圖分類號:G6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0-0149-01
一、關于60年出生的那撥人
我這個年齡的父輩們,大多是出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他們什么都經過了,也什么都趕上了!他們出生的時候整個國家并不富裕,貧窮讓很多人生活艱難,水果和糖塊都是那個年代的奢侈品;他們在物質和精神生活匱乏的年代度過了童年,沒有進過幼兒園,沒有受過多少文藝熏陶;上學的時候趕上文化大革命,減少了接受正規(guī)學校教育的機會;十年動亂結束后國家恢復高考,競爭激烈而正規(guī)嚴肅的大學入學考試對他們而言,是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次重要而唯一的機會,想要徹底擺脫出身、地域的局限、實現(xiàn)個人價值,都要通過擠獨木橋來實現(xiàn)“跳龍門”;畢業(yè)工作的時候,他們又沒有選擇權,只能服從于分配;他們結婚后推行計劃生育,只準生一個;他們人到中年又遇到企業(yè)破產改制——下崗太慘、下海太晚……
他們,從少年到中年,二三十年光景,中國的變化史無前例的巨大,因為變化突然,所以60一代在與社會的融合中就顯出那么點應接不暇,顯出那么點生澀。他們的經歷中,少年艱澀,青年青澀,中年酸澀。
在澀澀的經歷背后,是他們肩負著責任、在理想之下不屈不撓的奮斗歷程,作為苦難與輝煌的見證人、作為變革與轉型的參與者,因為經歷復雜,所以能夠承受,因為甘于承受,所以富于挑戰(zhàn),在任何困難下都要去奮斗,靠自己改變環(huán)境是那個年代留給他們的東西,他們也在這種精神下走向了成功。
今天的他們,已是社會上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是可以喝著酒談人生的有資歷的人。他們在前十年里為了立足城市、立足本職崗位,都是兢兢業(yè)業(yè)、勤奮工作,大多數(shù)表現(xiàn)卓越。而在第二個十年里,兩極分化明顯,有的走向更加優(yōu)秀,優(yōu)者更優(yōu);有的走向平庸,劣者趨于生活的平淡。
跟上一代人比起來,60年代生人身上少了很多羈絆,他們沒有真正受過多少苦,等到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也沒有那么多政策的風險和限制,結婚、生子、創(chuàng)業(yè)、名聲赫赫……商業(yè)和人生的成功帶給他們驕傲,他們的交際手段更加圓潤,性格上變得沉穩(wěn)、自信和從容,學會了包容,不再迷信權威,承認一切都有定數(shù),能釋然地對待許多事情,對待任何事情都更加現(xiàn)實了。
二、60后與高考
從我記事起,“背著糧食徒步上學”“上學吃著咸菜”等這些爸爸的光輝歷史就成了我的傳統(tǒng)教育的課程。但是漸漸的,爸爸敘述過去時的說教口吻沒有了,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回憶成了爸爸自言自語式的夸耀。也許,在60年代生人的心里,那人生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本來就是想讓自己來慢慢咀嚼的。
在知識匱乏、生活艱苦的年代,某種意義上說,高考決定了一個年輕人今后的人生和命運。尤其是對于廣大農村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考大學是一條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條捷徑。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的:“高考作為一種人才選拔,就像一把篩子,一些優(yōu)秀的人才在高考競爭中勝出就進入高校深造,畢業(yè)后也就進入了所謂的“白領階層”,農村的孩子也實現(xiàn)了由農轉非農的夢想,實現(xiàn)了‘鯉魚跳龍門;而在高考競爭中失敗的學子就被淘汰到社會中去……”
三、90后與高考
幾十年彈指一揮間,今年該我為上大學而奮斗了。
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潮流不斷逼近的今天,教育已經成為一個發(fā)展和競爭的重要手段,是我國實施“科技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重點領域,對于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錄取率大幅攀升、不斷創(chuàng)新高的今天,高考已經不能改變我的某些方面,比如,對從小生長在城市的我來說,高考已經不能讓我是從農村進入城市。
但是高考仍然是我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機會。我對未來步履堅定,雖然壓力在肩,但信心滿懷。
對于心理更獨立,更自我的90后一代來說,社會成材的多元化,讓高考已經走下“鯉魚跳龍門”的神壇。但是高考教會我們的拼搏進取精神將會長期印刻在每一個經歷過高考歷練的人們心中,激勵著我們未來的生活。
四、高考改革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高考對于兩代人命運的影響,已經從“鯉魚躍龍門”進步到“鯉魚不一定要躍龍門”,已經從唯一的捷徑演變成可供選擇的一條道路。
高考作為一種社會管理制度,它的發(fā)育和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進步的水平。從改革30年來的情況看,我們從高考的變革可以感受到社會的進步:如高考招生比例的增加,充分說明了我國經濟實力的發(fā)展成就和人民生活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考試的方式、內容不斷多元化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從資源短缺的計劃經濟走向顧客導向的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考試的公開化、公平性以及監(jiān)督方式科學化、嚴密化,也體現(xiàn)了社會管理不斷走向法治、民主、公平的基本價值追求。
我國高考的不斷改革作為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一個指標,正在推動和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我們的高考正在順應潮流,順應社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