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誰在江南高高的山岡上
放逐你的白馬
湘江水畔
你大步奔跑
又怎趕得上一個王朝
傾覆的步伐
佩劍長懸
博冠崔嵬
回歸的路上
你身披一襲月華
問一聲蒼天
誰把你在謊言中流放
你只有在千山萬水中眺望
中原腹地
誰的旌旗在逐鹿中升起
誰的號令在號角聲中傳達
誰的戰(zhàn)馬在沙場馳騁
誰的國家又成了誰的國家
大郢的最后一柱烽煙中
你的王國竟然在讒言中倒塌
當回歸成長的絕望
讓她在你的記憶深處綻放
讓赤誠在一滴晶瑩的淚珠里飄蕩
讓正義在日漸枯萎的橘樹上生長
無家可歸的詩人
請掬一捧淪浪之水吧
用你最后的驕傲
祭奠你夢中的國家
無止息的烽煙里
你高舉一個王國的尊嚴
懷抱一個時代的孤獨
在汨羅江畔
走向一個遙遠而又美麗的神話
[點評]
這是一首借“端午神話”來抒情的現(xiàn)代詩。詩作者在開頭以“白馬”為意象展現(xiàn)給讀者一幅神奇的畫面:詩人屁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詩作者用白馬馳騁的速度來反襯楚國傾覆的步伐是竣為合適不過了。
接著寫詩人屈原在流放的路上還念念不忘自己親愛的祖國。詩作者借助“旌旗”“號角”“戰(zhàn)馬”來描寫楚國被傾覆的場面.寫出因讒言給祖國帶來的“倒塌”。
詩的最后一節(jié)用抒情筆調(diào)寫出了詩人無家可歸的絕望。為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赤誠,為“離舉一個王國的尊嚴”,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也為層人留下了一個遙遠而又美麗的神話。
值得一說的是,本詩以第二人稱為描寫和抒情對象,猶如同讀者平等交談,使讀者感到親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鳴。
(李陽海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