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波
有人把教師比作“春蠶”,一直到死“絲方盡”;也有人把教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還有人把教師比作“園丁”,以辛勤的勞動培育祖國的花朵;而我,更愿意把教師比作巍峨的山流動的水。
有道是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是中國文化史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最早領悟。為人師者當是智者,更當是仁者。智者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曉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wěn)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師者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為師當如山一樣胸懷寬大,什么樣的學生都會遇見,花一樣的有之,草一樣的有之,樹一樣的有之,鳥一樣的有之,蟲一樣的有之……無論是參天大樹還是低矮灌木,無論是名花貴卉還是野花小草,山都給以生存的空間;無論是百鳥爭鳴還是虎嘯猿啼,無論是孔雀開屏還是小猴淘氣,山都給以居住的自由;無論是候鳥飛來飛去,還是動物上山下山,山無怨無恨,笑迎笑送。它追求兼容并包,厚德載物。凡是有生命的東西,山都迎你來,留你住,為你提供用武之地。山是孤獨的,但它并不寂寞,因為它擁有一個博大而精深、豐潤而寬厚的內(nèi)心世界。
為師又當如水般無私,什么樣的學生它都滋潤,勤學好問者潤之,頑劣懶惰者潤之,聰明伶俐者潤之,呆傻愚笨者潤之,健康活潑者潤之,殘疾木訥者潤之……有道是“有教無類”,師者似水般潤“物”無聲。水會把全部的愛毫無保留的給予花和草,從不厚此薄彼。不僅自己運動,而且推動其他事物一起運動,是水的第一大優(yōu)點。一個教師若能像水一樣,因自己的發(fā)展而推動他人(學生)的發(fā)展,豈非善莫大焉?
水的靈動給人以聰慧,靈動的水充滿了機智,閃爍著智慧的波光;山的沉穩(wěn)給人以敦厚,厚實的大山包含了堅定、沉著和細致。而這聰慧和沉穩(wěn)正是教師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師者總希望自己的人生趨向完美,總渴望所辦的事能夠取得成功,那么這些愿望的實現(xiàn)就少不了山與水的融合了。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