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妮
認識元正是我剛當編輯那年。每天的稿件像雪片一樣飛落在辦公桌上,編輯部人少,登記拆閱大量來稿的工作全靠來編輯部義務(wù)幫忙的詩人,我能為他們提供的,僅僅是用半張稿紙的背面寫一份請假條,蓋上《詩林》編輯部的印章。元正就是拿著這樣的請假條,犧牲了自己在工廠的一個月工薪和獎金,來編輯部幫忙。在《詩林》初建那幾年,哈爾濱的青年詩人幾乎都到編輯部來做過這樣的工作,現(xiàn)在,這樣的做法有了一個響亮的、世界皆知的新的名詞——志愿者,那時候,我們只是很實際很貼切地說是為《詩林》幫忙。因了這樣的幫忙,他們與我,超越了作者和編輯的關(guān)系,成了朋友。
和元正就是這樣成為朋友。元正的寬厚讓我在許多年里享受著他對我的這份牽掛,直到今天。在我遠離家鄉(xiāng)閑居北京的日子里,元正的牽掛讓我聊解思鄉(xiāng)思友之念。我每次回哈,都有不少朋友小聚,住的日子短,能推的就推了,元正張羅的,我每次都要不打折扣地赴約,2008夏天,回哈的短信我至今留著:“還是去年那些人,還是去年那張桌?!弊屛腋袆拥貌坏昧?。幾次刪除手機里爆滿的短信,這一條,不舍得刪去,依然留著。
在哈時,一年或兩年里,選元正幾首詩作發(fā)在《詩林》,都是放在隨意的位置,從來沒有突顯過,就像元正本人,隱在人群中不會受到注目。沒有寫過張揚宏達的詩作,沒有寫過徹痛流觴的詩作,元正的詩像他的心一樣,在大都市遠離塵囂,安閑地過著自己的日子,不富貴,也不貧窮,就是百姓的日子。
現(xiàn)在,我的案頭放著元正的十幾首詩,是他用郵箱發(fā)給我的,我特意打印出來,為的是能看得更認真些,在電腦上看字,總是流于過眼云煙。元正的詩讓我回到北方的五月,漫長的冬剛剛過去,丁香迫不及待地開了。小小的丁香花幾十朵上百朵簇擁在一起,在枝頭團團有序站立,它們不會為居頂而貴,也不會為居末而卑,更不會因為渺小而讓美麗遜色。每一朵,都盡情綻放最美麗的姿態(tài),把清馨的香散播在空氣中,即便凋零,幽幽的香氣仍在大地回旋。元正的《在五月感受凋零的丁香》,就是這樣,久久彌漫在我的思緒里。
凋零的丁香是愛的離去。浪漫過,傾心過,即便離去,留下的也是美好,是不可忘記。
愛上一個女人同時也承受著/她的暴烈與柔情/也必須飽嘗不棄的創(chuàng)痛/纏綿時熱烈的壓力/寒流侵襲的涼爽
承受這樣的愛,要怎樣的心胸,也只有在這樣的男人面前,一個女人,能夠全部打開自己,毋需隱忍,不愿在人前張露的性情,都會因了這樣寬厚的愛而無所顧忌。
丁香義無反顧,在該離去的時候絕塵而去,給我們的詩人留下無限的惆悵。詩是靈魂底處的音響,不在聲音的高亢與否,也不在慢板迂回,生命的吶喊有時是振聾發(fā)聵,有時是潺潺輕吟,更多的時候,是面對現(xiàn)實的無奈。愛的離去,正是這種無奈吧。沒有抱怨,有的只是對離去者的懷念和寬容。這寬容讓我們讀到詩人心底的柔軟。
另一首寫到女人的是《睡蓮》:
白天盛開傍晚閉合花瓣/然后隱入水中/這可不像我的女人/她與你正好相反
這也是不須矜持矯情的真性情,純粹得讓人無法忘掉。詩人的傷感在年深月久中愈加的深沉,這樣的深沉在《與你背影的距離》中。
愛在進行時往往會讓人忽略悄悄凝集的傷痛,而一旦離開,這種傷痛就會如椽般放大,撞擊著血管薄薄的內(nèi)壁,唯有詩人,能將這樣的傷痛從指尖流向筆端。寫愛情詩,常常就是撕開被愛蹂躪的傷口,讓傷疤不停地愈合再裂開,讓讀者為你痛心更為你感動,元正長達二十年或是三十年經(jīng)久不衰地寫他經(jīng)歷過的和意念中的愛,此時,我也只是淺淺地觸摸到他那顆永恒的,總是銘記傷楚的心。
元正是居士。元正沒有把禮佛當做日常,我想元正的佛在心而不在為。佛的廣大稱為學(xué),佛學(xué)的精深不是叩首誦經(jīng)便能學(xué)得的,杯水可敬,自在理得。元正慈心在胸,掛念著每一個遠離家鄉(xiāng)故土的朋友,比如我,比如永波,元正涉千山跨萬水,來看北京的我南京的永波過著怎樣的遠離家鄉(xiāng)的生活。這樣的體貼恰正是元正心中的佛啊。
佛門應(yīng)該是凈地。此凈不單單是環(huán)境,更應(yīng)該是心境。現(xiàn)在的寺廟幾乎都成熱鬧場所,善男信女為家私求經(jīng)了愿的,獵奇游者觀光古地的,我佛慈悲,來者不拒。元正遠游,不寫其他,單單就寫寺廟,心中佛的分量可見一斑。
一切皆為身外,自種自食也好,飽食嗟食也罷,寺廟的佛金身泥胎都只為世人有個寄托的所在,佛在自心,禪悟在意念中。詩是禪悟的另一種語言,用這種語言將身處之境幻化為凌空之念,讓人在笑讀之余有灸痛之感,這也許就是元正經(jīng)年不渝的堅持之本,不追時尚,不跟俗流,不為他人褒貶所動,不以摯友高資歷而自餒,信守一個誠字,誠與己,誠與友,誠與詩。
《瓦街32號》。大城市的一個小街區(qū),形形色色的住戶,在清晨各自開始習以為常的營生。詩不長,短短的四節(jié)十六行,簡捷地展現(xiàn)了市井生活的瞬間,每一個段落都是一幅現(xiàn)代清明上河圖的截圖。詩的生動恰在于畫面感的靈動,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隨意拈來的意像,平實的而無須雕飾的語言,讓這首小詩有了根植大地的生命。
城市是什么,車水馬龍,繁華商衢,白晝的喧鬧夜晚的霓虹,這些都是大都市惹人注目的封面,翻開里面的章節(jié),看家居的小巷,看院子里木柵欄上晾曬的衣服,看鄰家的女孩兒長成少婦,這才是真正的城里人真實的生活。在一個城里住得久了,關(guān)注的不是喧嘩的華街,那是給陌生的外地人來揮霍的。我們長久耳熏目染的就是身邊的小街,身邊的日子,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元正寫詩這么多年,從這首開始,把虛擬的傷情回落到現(xiàn)實,寫得生動而不瑣碎,水墨寫意般舒展親切。
在元正的博客里,看到他最近的新作,是在我手邊這些作品之后所作,不僅是語言,詩中的深遠也超脫以往,元正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不多,不躁,卻逐漸地顯出厚積薄發(fā)。這篇稿子發(fā)出來,應(yīng)該是秋了,等元正來北京,一起喝一杯,你喝酒,我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