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軍 袁開文
[摘要]課堂評價對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然而,當前很多教師課堂上不自覺地陷入“模糊性”評價的誤區(qū),不僅未能真正發(fā)揮課堂評價應有的價值功能,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效率的低下。教師對課改理念把握簡單,教材解讀膚淺,教學語言空洞,缺乏對學生的深入了解是產(chǎn)生“模糊性”課堂評價的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新課改精髓,深入鉆研并吃透教材,準確把握評價時機,苦練評價的基本功,努力使評價貼近學生。
[關鍵詞]模糊性; 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是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等進行的評定。正向的課堂評價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還對學生的學習發(fā)揮引領導向作用,對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評價改革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和重視。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現(xiàn)在很多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都存在模糊性問題,沒有很明確的導向性。所謂模糊性評價,就是指對學生的回答及思考成果等不置可否、不論高下、不予導向,讓學生難以從教師的評價信息中澄清是非、分出高下、明確方向、領悟方法。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味地“好好好”“你真棒”,要么就是“回答得不錯,還有嗎?”“還有其他意見嗎?”……在這樣的課堂里,好的是好的,一般的、差的也是好的。獨特同樣一般,精彩依舊平常。這種模糊性評價看似尊重了學生個性感悟,鼓勵了學生的自信心,活躍了課堂氣氛,實際上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活動?!罢n堂觀察”研究報告表明,最終結果是令人堪憂的,不少學生連基本的知識與技能都未獲取,更不必談智力的開發(fā)與能力的培養(yǎng)了。而且這種模糊性評價一旦形成程式化的教學流程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也會逐漸地減弱和消退,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更為嚴重的是, 由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誘導和引領,學生的智慧火花就會無聲地湮滅在教師的一片贊揚聲中。本文試對“模糊性”課堂評價背后的原因及相關對策作一些探討。
一、“模糊性”課堂評價的原因
為什么課堂上,很多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只會做出“模糊性”評價?通過大量課堂觀察以及教學座談,我們發(fā)現(xiàn),造成教師 “模糊性”課堂評價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
1、課改理念把握簡單
評價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指出:“課程評價的目的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钡趯嵺`中,很多老師將其簡化成了課堂上要多表揚、多鼓勵學生,并且在實踐中機械地予以應用,不看對象,不分情境,統(tǒng)統(tǒng)地叫“好”。從而致使課堂評價應有的價值功能未能得到真正有效地發(fā)揮。
2、教材解讀膚淺
對于一個專業(yè)的語文教師來說,解讀教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的高度發(fā)達,使得很多老師缺少了“靜悄悄地琢磨”文本的耐心和細心。需要什么資料,上網(wǎng)搜索一下,各種相關資料和教學設計就會紛至沓來,剪貼一下就“OK”了。還有一些老師,已經(jīng)習慣了依賴教參進行教學設計、選擇教學方法,喜歡照搬教參現(xiàn)成的“教材分析”。一旦離開了這根拐杖,幾乎寸步難行。沒有對教材深入的研究,恐怕不會有高質量的“淺出”。失去“深入”的“淺出”,教師課堂評價語只能模糊,學生只能變得“膚淺”。比如某位教師講解李白的《夜宿山寺》時說,“危樓高百尺”的“百尺”是極言樓高,乃夸張之詞,并非實指。于是有學生問:“那作者為何不說‘危樓高萬丈呢?”教師先是一愣,后來說,“可能是用‘危樓高百尺感覺更好一些吧。”真是“用‘危樓高百尺感覺更好一些”嗎?教師對此心中無底,不能做出明確的點撥,足見其鉆研教材不深,而且缺乏古詩教學所需的音韻學、修辭學、文學史、文化學等本體性知識。其實,學生是肯動腦筋、愛動腦筋的,也是渴望對話的,關鍵是我們教師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
3、缺乏教學機智
現(xiàn)代教學開放度大,課堂生成性強,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而這皆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予以支撐。當學生的回答不夠理想甚至出現(xiàn)錯誤時,教學技巧高超的教師會巧妙利用這一教學生成性資源,充分珍視這錯誤背后的價值,進行富有針對性的評價,使課堂出現(xiàn)轉機甚至高潮迭起,形成課堂中的精彩處與閃亮點。但遺憾的是,我們許多老師由于缺乏教學機智,評價模糊、評價錯誤與評價缺乏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上經(jīng)常發(fā)生,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對于課堂中一些關鍵處、疑惑處等,教師的評價經(jīng)?!叭毕?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有力的評價;二是對于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反應能力不強,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評判。而造成教師教學機智缺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課堂失聽”,即課堂上教師經(jīng)常懷里揣的是教案,腦中想的是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發(fā)言沒有耐心傾聽。不加辨析,怎能有針對性的評價指導呢?
4、教學語言空洞
教師教學語言的精確度直接關系到教師課堂評價的有效性。但現(xiàn)實課堂中,由于教師自身言語的匱乏和文化底蘊的缺失,教師評價不明確、不到位的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如一位教師教授五年級語文《所見》一文,當一位學生把詩歌當場背誦下來時,教師非常興奮,一連用了六個“好的”來評價,評語非常單一、模糊、言之無物;當有位學生背誦得沒有感情時,教師隨即做出暗示性的評價:“有哪位同學能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歌呢?”其實,這樣的評價也是非常模糊的:怎樣才是有感情?到底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因為評價不到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不盡如人意。
5、缺乏對學生的深入了解
眾所周知,了解學生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在教師座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對本班本學科哪些學生學得好,哪些學生學得一般,哪些學得較差基本上是清楚的。但對于好學生因何而好,差生因何而差卻心中無數(shù)。比如這個學生語文成績好,是因為他勤學、肯吃苦而好,還是因喜好廣泛閱讀、思維鮮活而好?那個學生語文成績差,是因為他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對而差,還是因為學習不刻苦而差?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老師連學生的學習特點都不甚了解,在課堂上怎能做出有效、貼心的評價?此外,有些教師由于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生活經(jīng)驗了解不夠,忽視學生的錯誤認識,從而致使課堂有效性降低。如詩歌《所見》中的“牧童”一詞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在理解時就有可能產(chǎn)生錯誤。有個學生在對詩歌進行描述時說:“父母出門了,孩子想到離家很遠的市場上去趕集。于是只好牽出了自家的黃牛騎著去了……”這樣明顯是有漏洞的解答,教師卻沒有及時有效地運用糾正性評價,而是評價道:“你真會想象?!边@樣的評價實際上默認了學生的這一錯誤理解,模糊了學生對“牧童”一詞的正確理解。從事后訪談中我們得知,教師事先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估計存在失誤,以為學生對于這一詞語的理解不可能產(chǎn)生偏差,因此,當學生回答有誤時,也就沒有引起注意,造成了一個本應避免的失誤。
二、走出“模糊性”課堂評價的對策
課堂中教師的評價用語涉及到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自身素養(yǎng)等多方面的素質,同時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發(fā)展。廣大教師應怎樣盡快走出“模糊性”評價的瓶頸,讓自己的課堂評價“亮”起來?
1、要準確把握新課改的精髓,深入鉆研并吃透教材
準確把握新課改的精髓,鉆研并吃透教材,是保證課堂評價富有實效的首要條件。面對當前課堂評價語言的單一性、模糊性問題,作為一名專業(yè)的教師,有必要靜下心來重新深入學習新課改理念,切實轉變課堂評價觀。在貫徹新課程理念時,不應只是從概念上理解,從形式上改變,而應著眼于教學的本質,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對學習有困難者給予激勵和點撥,給學習優(yōu)秀者在表揚的同時,還應幫助其反思經(jīng)驗,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每節(jié)課前,教師都要深鉆教材,準確地抓住課文的靈魂,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精心設計教學,力求做到以教學來定評價,使評價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在進行教學預設時,不僅僅是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知識理解,更應當預設學生出現(xiàn)每一種精彩答案后教師的評價,以及這種評價對回答者及其他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正如重慶市著名特級教師翟玉成所言:“教師在設計課時,哪一個地方用到評價,用到什么樣的評價都應當心中有數(shù),而不是隨手捻來;甚至可以把你預先的評價語寫下來,這樣才能做到評價到位,激勵有效?!笨傊?對教材把握準了,課堂才會游刃有余、富有深度。
2、要準確把握評價時機
課堂評價相對于課堂提問來說,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與隨機性。機智的教學評價,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轉瞬間就能在課堂上產(chǎn)生神奇的效應。機智的課堂評價要求教師抓準三種評價時機:一是學生精彩作答時,此時的課堂評價能催人奮進,榜樣示范;二是學生欲答而不能時,此時及時的課堂評價能啟而有發(fā),豁然開朗;三是學生回答有誤時,此時巧妙的課堂評價能指點迷津,明確方向。而能否及時抓住這三種時機,取決于教師課堂傾聽的能力與課堂觀察的水準。一個細致的觀察和用心傾聽的教師,能為課堂即時有效的評價鑿出許多泉眼。這泉眼有大有小,因而流出的評價之水有急有緩、有粗有細,于是,課堂評價不再是“一刀切”,而是因人而異,從而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
3、要苦練評價的基本功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回答往往蘊涵著他們獨特的體驗、獨到的認識,盡管有的答案乍一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于是,我們的許多教師就任其自流,白白地喪失了評價的時機,讓本該產(chǎn)生智慧碰撞的精彩環(huán)節(jié)黯然失色。有效的課堂評價需要教師敏銳的捕捉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植根于科學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教學功底。
(1)廣泛閱讀為即時有效的評價積蓄底蘊。誠如一位專家所言:“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堅固支撐。豐富的文化底蘊支撐起教師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教師的靈性,寬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yè)境界支撐起教師的詩性?!钡滋N的熔鑄、智慧的積淀、視野的開拓、境界的提升都有賴于教師的閱讀。專業(yè)性內容的閱讀,能夠提升教師觀察、分析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確立仰起頭來評價學生的視角,養(yǎng)成反思教學的習慣;能幫助教師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升語言,從而實現(xiàn)專業(yè)的成長。廣泛的涉獵,能夠給教師沉淀下深厚的語文功底,積蓄下厚重的文化底蘊。閱讀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了智力與文化的保障。
(2)踐行“三維目標”使課堂評價視角豐富。在《萬里長城》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王崧舟老師鼓勵學生為長城題詞,在全班交流題詞時,王老師從“扣出處”“評情感”“點語感”“窺內心”“抓詞句”“促朗讀”“抒感嘆”“接下文”等多個不同視角給學生以恰如其分的即時評價,讓我們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靈”與“巧”,“鮮”與“雅”。王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之所以能因人而異、緊扣目標、緊貼學生,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能積極踐行《語文課標》指出的“三維目標”。課堂評價中,他或從“知識與能力”方面切入,或從“過程與方法”方面切入,或從“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切入,沒有主次輕重之分,只有因人而異。
4、要努力使評價貼近學生
(1)要變敷衍為真誠。清晰有效的評價首先應該是真誠的。真誠的評價應該是發(fā)自教師內心的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只有這樣的評價,才能直達學生心靈,喚起學生的傾情投入。反之,教者虛偽和做作,總是單純以“好、嗯、不錯”等言語來敷衍、回應,學生的學習激情就會受影響。
(2)變空泛為具體。實踐表明,課堂上教師泛泛而談是無法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具體發(fā)言內容,能即時做出針對性的、獨到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并獲得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正確指導。如評價學生朗讀,在指出學生朗讀“有感情”的同時,還應指出好在哪里,或是讀得有節(jié)奏,或是該重讀的地方重讀了,或讀得抑揚頓挫,或是讀出了人物的表情等,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變單一為多樣。有的教師評價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語言非常貧瘠,其實人和人的交流應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有益交流,有時往往不是直接的說明,而是給對方留一點點回味的空間。能達到這一效果的,可以是旁敲側擊式的評價語,也可以是點撥提醒型的評價語,還可以是滿含期待的評價語。評價語既可以是言語激勵,也可以是期待、贊賞的眼神,還可以是肢體語言,如面對回答精彩的學生,教師表現(xiàn)出驚訝的表情或豎起大拇指等這也是一種肯定。此外,課堂評價既可以是教師給出的,也可以是同學間的互評。如一位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請學生說說“他的回答怎么樣?”學生說“好”。教師引導:“好在哪里?”學生說:“聲音清晰響亮,態(tài)度大方?!比绱擞柧?由扶到放,學生也逐步變得能評、善評。
(4)變“一刀切”為因人而異。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各自個性的不同與學情進展的不同,作出富有針對性的評價,從而使評價更具指導性與實效性。如果教師對學習優(yōu)秀和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評價都是“你真棒”“真不錯”,激勵作用就會大大降低。我們建議:①對優(yōu)等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要以競爭性評價為主,不能過多地夸獎。如當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讀古詩《思鄉(xiāng)組詩》后,教師評價道:“這是一個深沉的柳宗元,誰能將情感再外露一些?”學生立即意會,聲情并茂地朗讀古詩,教師帶頭給學生送去掌聲。②對中等生,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宜采用激勵性評價,不能過高或過低地評價他們。如教師對一位中等生朗讀的評價:“讀得響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頓,就更好了?!雹蹖Υ龑W困生要學會賞識,要有耐心和愛心,宜采用表揚性評價,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如教師對一位學困生讀文的評價:“字音讀得準,句子還可以讀得再連貫一些。再練一練,老師相信你能做到?!敝灰處熒朴谇∪缙浞值卦u價每一個學生,定會贏得一個精彩的課堂。
總之,課堂評價是一種藝術和教學機智,需要每位教師在日常課堂中不斷修煉。
參考文獻:
[1]馮東敏.“課堂評價”課堂教學觀察報告,http://szjkc2008.com.blog.163,2009-05-03
[2] 陳曉冰.由王崧舟老師的課堂評價說開去[J].江蘇教育研究,2007(2-B)
[3] 孫惠芳.有效評價:有效課堂的必備要素[J].江蘇教育研究,2008(1-B)
(作者:邵軍,江蘇省洪澤縣岔河中心小學副校長;袁開文,岔河中心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楊雪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