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ぁ?/p>
1964年10月,蘇聯(lián)發(fā)表公報,赫魯曉夫下臺。
11月5日上午,應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政府的邀請,周恩來率領由賀龍、伍修權、喬冠華等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離京前往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慶典。6日,周恩來拜會新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等人時,對米高揚(時任蘇聯(lián)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說:我們這次來。除了參加慶?;顒油?,還希望進行接觸,交換意見,我們希望為今后打下一個好的開端。
13日,周恩來率團離開莫斯科。這次旨在消除中蘇緊張局勢的訪問,不但沒有緩和雙方的關系,而且分歧越來越大。代表團回國時,毛澤東率領劉少奇、朱德、董必武、鄧小平前去迎接。向世界暗示,中國絕不看任何人的臉色。
如此重要的儀式,新華社自然不敢怠慢。那天呂厚民接到通知,與杜修賢、安康和鄭小箴三位攝影師一起前去機場拍攝。
呂犀民:主席到機場接總理回國這事情很明確。
安康:當時給任務的時候,說今天首都機場有一個重要新聞,進去拍照,特別注意,要保證完成任務。
巴義爾(《烙刻——記憶中的影像》作者):這次是超規(guī)格的接待。也是為了以防萬一,所以派出四位攝影記者。當時跟總理的是杜修賢,呂厚民是跟毛主席。這兩個-人從規(guī)格上講、從職務上講似乎就可以。后來為了重視,就把安康和鄭小箴派去了。
按照慣例,周恩來下飛機后有人獻花,然后毛澤東等人走上前去,握手寒暄,記者這時候趕緊拍攝,整個過程只有幾分鐘,儀式結束也就走了。這期間你能拍上就拍,沒拍上就過去了,再也沒機會補拍。
14日下午16時10分左右,伊爾-18安全地降落在首都機場。毛澤東率領大家走向飛機。他們仿佛久別重逢的戰(zhàn)友,與周恩來等人一一熱烈握手、問候。一切似乎按部就班地走著,記者們在旁邊記錄著這一切。
巴義爾:毛主席去機場接領導人,可能不多,四個巨人同時在機場上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拍完獻花、握手以后,記者們認為完成了拍攝任務。一個個收拾東西開始往回走。與呂厚民他們同去的攝影記者安康卻仍然在等著。這時候,儀式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高潮,不知道誰說了一句什么話,四位領導人同時笑了起來。安康的快門也按下了。
安康:一低頭拍了三張?;貋硪院?。車間給我做出來。我一看,哎!真有一張不錯的??墒俏铱吹礁鲌蠹埌l(fā)稿都準備好了,我想算了吧,這張別用了。就放抽屜了。
當安康正把自己沖洗好的膠卷收藏起來的時候。呂厚民卻在征求相片時想到了他。呂厚民說:“老安。你不是也拍了嗎。拿來看看。”看到安康的照片后,大家一致認為這張照片好,于是就趕快把照片交給了編輯部。
第二天這張照片見報后,大家突然發(fā)現(xiàn)。本來是四個人的照片。在報紙上卻變成了毛澤東和周恩來兩人交談的豎畫面。這讓大家很詫異。
安康:那時候不知道為什么,那張照片分了幾次出來。
呂犀民:由編輯部處理,發(fā)哪張不發(fā)哪張是編輯的事,記者就不直接管了。
巴義爾:攝影界的一個特點,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幾乎是兩路同行。攝影記者只管拍照片,拍完不管了。照片有人沖,有人洗。這個剪裁、編輯、決定發(fā)不發(fā)稿都有專人做。所以他們拍完一交就完事。結果第二天發(fā)表時,安老只看見兩個人,這是什么原因他也不知道。當然我們現(xiàn)在也沒辦法知道。
此后,安康拍攝的這張照片見報率越來越高。但其中畫面卻一直在變。有時候是出現(xiàn)兩個人,有時候是出現(xiàn)三個人,還有的時候是一個人。完整的四人照片直到“四人幫”倒臺后才出現(xiàn)。
1966年劉少奇被打倒,所以他首先消失在這幅相片里。有意思的是,這幅照片中的四人的位置松散,情緒卻很集中,即使制作人員通過暗房技術去掉相片中的其中一人。也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感覺。
安康:最先開始發(fā)表的時候是兩個人,就是主席和總理兩人握手。這是第一張在報紙新聞上發(fā)表的。
巴義爾:因為當時劉少奇被打倒,肯定不能出他的形象。朱老總雖然沒有被打倒,但是當時處境也不太好——這都是事后我們看到的。
1976年周恩來逝世,這張照片發(fā)表時變成一個人。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逝世,發(fā)表時三人同時出現(xiàn)在照片上。這一年對中國政壇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成千上萬的人到街頭,排隊購買這一幅三人照片?!八娜藥汀北淮虻购?,人們看到了這張相片完整的樣子,這時距離拍攝這張照片已經(jīng)過去了十三年。
四位巨人聚在一起,大概只有在開會時才能出現(xiàn),通常是在大會堂里。而這幅作品上四位領導人滿面春風,氣氛祥和,所處的環(huán)境也比較獨特。攝影師抓拍得也恰到好處,不僅四人的表情雍容自然,而且構圖莊重而不呆板、飽滿而不擁塞,是一幅各方面都非常恰到好處的偉人合影??粗@幅照片,人們很難想象,此后不長的時間里,這幾位領導人的境遇卻截然不同:兩年后,劉少奇就被打成“叛徒、內(nèi)奸、工賊……”根本沒機會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最后竟然飽受折磨、死無葬身之地。直到劉少奇去世,他也沒有看到這幅照片。朱老總雖然在世在位,卻也在照片這個說明問題的“待遇”中忽上忽下,一會兒出現(xiàn),一會兒又被刪掉,直到“文革”后期,這三位領導人才集體亮相。而打倒“四人幫”之后,這幅照片中的四位巨人才完整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