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唱藝術,不僅在綜合性的中國戲曲舞臺藝術中居于首位。同時,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中,也一直發(fā)揮著表率的作用。
在戲曲藝術發(fā)展的長河之中,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如梅蘭芳、程硯秋、張君秋、裘盛戎等),以其非凡的藝術天才和文化智慧,在長期的藝術磨煉和實踐中,積累了造詣極深的演唱功力和藝術經驗,贏得了人民群眾一致公認。贊揚之語,層出不窮,如:“聲若洪鐘”、“響遏行云”、“龍吟虎嘯”、“鶴唳晴空”、“細若游絲”、“燕語鶯聲”、“珠圓玉潤”、“娓娓動聽”等。再如:“聲音之道,暢發(fā)天地”、“運氣之功,啟于丹田”、“聲情并茂”、“字正腔圓”等,更有:“唱若游云之飛太空,上下無礙,悠悠揚揚,出其自然。使人聽之,可以頓釋煩悶,和悅性情……”以上諸說,既是觀眾對優(yōu)秀戲曲演唱藝術魅力之感佩與贊美,亦是觀眾進行戲曲演唱藝術審美與評價之標準。
中國戲曲,劇種繁多。演唱風格,各不相同。但是,無論哪個劇種,演唱藝術的基本功法都具有明顯的一致性,那便是:本劇種準確的吐字、發(fā)音和科學的發(fā)聲;正確的運氣,恰當?shù)墓缠Q;以字行腔,字重腔輕;以情帶聲,腔園情濃;風格純正,韻味雋永……總之,“字、聲、腔、氣、情”,是所有戲曲演唱藝術的基本功法,而這些基本功法,在演唱中必須是統(tǒng)一的、融合的。其中,“感情”則是所有基本功法中的主導和靈魂。只有以“感情”為核心的演唱藝術,才可能產生“迷人的聲韻,醉魂的音……”。
在戲曲演唱藝術中,要想達到“字、聲、腔、氣、情”各種基本功法相互融合、彼此統(tǒng)一,演唱者必須牢記并掌握如下基本要領:
(1)詞義要懂。演唱者對其所唱內容須有深刻的理解,方可“化義為情”。從而,運用各種演唱技術感染觀眾。
(2)吐字要重。所謂“重”,指的是對“唱詞”進行強調性的藝術加工。因為,戲曲唱詞比生活語言更典型、更集中,只有通過強調和加工,才能使其更清晰,更明瞭,更形象、生動。
“吐字要重”不僅是字頭要清晰,整個吐字過程也必須“字腹豐滿”、“字尾輕收”。這就是“吐字要重”的基本要領。
(3)口形要攏。這里的“攏”,指的是口形大小必須適度,這是我中華民族的審美習慣。我們漢語口形,往往是橫豎交替,以橫為主,這就決定了口形不宜過大。必須避免大口猛開,以致口腔緊張,影響吐字、發(fā)聲。
(4)鼻腔要空。無論吐字和發(fā)聲,鼻腔必須保持“空”的感覺。打開鼻腔,是獲得鼻腔共鳴的先決條件,有利于正確發(fā)聲。
(5)氣息要通。無論吸氣、運氣必須上下貫通。只有吸氣“深”,才能用氣“通”。
只有氣息通,才能唱出情。古人說:“夫氣者,音之帥也!”又有說:“氣生于情而溶于聲”??梢姟皻庀惩ā痹谘莩芯哂刑貏e的重要性。
(6)聲音要送。優(yōu)秀的演唱,必須要送給觀眾到。演唱者如果功法正確,往往自己覺得聲音并不大,但聲音已經遠遠地傳送。反之,如果演員感到兩耳大振,實際上聲音已被阻蓋體內。所以,演唱者必須正確掌握這個要領。
(7) 兩肩要松。演唱時,一切非發(fā)聲器官(如肩、下顎、牙關、舌根等)都要放松。其中,要特牢記的是:雙肩要松,這是保證演唱者正確吸氣的前提,也是避免一切非發(fā)聲器官緊張的要領。
(8) 韻味要濃。韻味就是風格。韻味是戲曲演唱藝術審美的核心。是正確演唱的綜合反應,是藝術感染力最有效的集中。
以上八條,是正確掌握運用戲曲藝術基本功法的基本要領。但是,我必須強調指出:戲曲演唱藝術(包括演唱技法、技巧)是一個緊密的整體。在我國傳統(tǒng)戲曲演唱藝術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功法和要領,我們要認識、學習、掌握、繼承,并在演唱實踐中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而不斷去創(chuàng)造為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新風格、新氣魄、新功法、新要領,讓戲曲的演唱藝術更加美妙,魅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