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作為歷史教師,尋找符合研究式學習模式的、并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教學方法是當務之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認為適當地讓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通過歷史小論文教學,對學生來講既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認識,也鍛煉了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和其他能力(如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對教師來說既可以檢查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想認識水平,也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同時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善學好學樂學。下面就談一談歷史小論文教學的有關方法、注意問題和意義,以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歷史小論文的教學方法
(一)設計一個情境。即設計出一個讓學生產生疑問需要分析解決的問題情境。舉例如下:有人認為秦始皇是有名的一代暴君,他罪惡滔天所作所為阻礙了歷史的發(fā)展,對他應該全盤否定。你的看法如何?請自擬標題試論自己的觀點。
(二)提供一些材料??紤]到高中學生年齡和知識范圍的限制,除了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課外資料外,教師還需要提供一些可信的歷史材料作為補充,可以選擇歷史原始資料,也可以選擇后人對歷史事件、過程的認識和評論。另外,適當提供一些教材中未體現(xiàn)的觀點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如翦伯贊評價“焚書坑儒”:“……在當時統(tǒng)一與分裂激烈斗爭的年代里,秦始皇用這種手段來打擊復活封建貴族政治的思想,又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事。”
(三)給予一定的指導。對于歷史小論文這種形式,學生開始難于把握,所以給予一定的指導非常有必要。一要指導閱讀,教會學生如何查閱資料;二要指導分析討論,教會學生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三要指導撰寫小論文,教會學生如何做到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嚴密。
(四)給學生一點時間和空間。對于教材中材料豐富的、學生有一定知識儲備的論題,可要求學生課堂內完成。而對于涉及范圍大的、需要較高程度的理解和分析的論題,就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到圖書館去讀書查閱資料,思考分析,拓展思維空間。還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研究小組,設一名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和協(xié)調工作,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研究論題和材料,開闊其眼界活躍其思維,同時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
(五)給學生一個恰當的評價。歷史小論文是學生研究學習的成果,教師要認真負責地批閱每一篇文章,做出恰當合理的評價。可以劃出表達準確而生動的語句,在旁邊批語表揚;也可在最后寫上總批語,表揚肯定其突出之處,婉言指出其不足之處。
(六)給學生一個及時的反饋。對于學生寫作的情況,要做好統(tǒng)計工作,以及時反饋給學生。建議最好是開一堂總結課,采取分析加總結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總結的過程中,要肯定表揚立意新穎的小論文;指出并質疑觀點論據分析有誤的文章,也可以再放給學生討論辨析這些問題;對于觀點出現(xiàn)對立的情況,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以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和開放。
以上是教學歷史小論文的一般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靈活把握教學方法,以最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對撰寫歷史小論文的興趣。
二、歷史小論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要注意歷史小論文與專業(yè)論文的區(qū)別,不能把歷史小論文等同于歷史專業(yè)論文。歷史專業(yè)論文的撰寫者主要是歷史研究者、史學專家、大學生等,他們具備廣泛的知識儲備,深厚的基本功底,對論文的專業(yè)性要求很強。而歷史小論文所面對的是中學生,他們知識面狹窄,對歷史材料和論題的分析解決能力較差,所以我們不能用專業(yè)論文的標準來要求中學生?!爸灰芤詺v史事實為依托,言之成理,持之有據,論述清楚即可”,我們不必求全責備,要求過高過嚴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
(二)設計問題情境應注意幾個原則。第一,設計的情境應有一定的復雜性,問題的復雜更具有挑戰(zhàn)性,才能促使學生調動各種資源和能力、綜合各種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第二,問題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只有從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水平出發(fā)設計的問題,學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解決,才會有興趣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第三,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如:在今天的臺灣省內,有人高唱“兩國論”、“一中一臺論”的論調,對此你有何感想?現(xiàn)實的情境更有利于學生結合實際解決問題,也更能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再如通過伊拉克戰(zhàn)爭讓學生談談對美國霸權思想的認識。這使學生不僅關注了歷史也關注了現(xiàn)實,把他們的眼光從教科書引向更廣闊的社會天地,達到了“開眼看世界”的目的。第四,要留給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如:人類歷史中你最敬佩的歷史人物是誰?結合歷史談談你對他的認識,標題自擬。此題能讓學生自由選擇心中的偶像,發(fā)揮想象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認識,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認識,其實這也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過程。
(三)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撰寫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搜集、整理與表達歷史資料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應該在撰寫小論文的各個階段,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相關活動,不能過分約束他們的行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既要適時組織學生的搜集、分析討論、寫作等學習活動,又要以參與者引導者的身份參加活動,不斷鼓勵學生,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對小論文的評價,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以肯定為主,及時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愉悅。不管采取什么評價方式,都應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更高學習層次的目標,激發(fā)學習熱情,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增值。
(五)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如分析指導時,教師不能完全替代學生的活動,更不能嫌麻煩減少學生的活動,否則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該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平等地探討問題,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努力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策略。
三、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的意義
撰寫歷史小論文對于學生對于中學歷史教學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撰寫歷史小論文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多采用“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來學習歷史知識,結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書)”。用這種方法學習歷史,不僅所學的知識質量不高,而且記憶的牢固程度也很低,消磨了學生的興趣,限制了思維的發(fā)展。這與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背道而馳的。而撰寫小論文屬于研究性的學習方式:第一,它是主動學習的方式,論題的挑戰(zhàn)性激發(fā)了學生不斷地探索研究的欲望,促使學生自覺地安排學習活動。第二,它是體驗的方式,撰寫小論文也是體驗歷史的過程,在體驗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就會取得更多的收獲。第三,它是綜合學習的方式,小論文的撰寫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各學科知識,而不局限于歷史學科,這也體現(xiàn)了知識的聯(lián)系性和綜合性。第四,它是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論爭答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梢哉f,撰寫小論文是研究式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優(yōu)勢在于讓學生主動接受學習,在滿足好奇心的探究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記憶知識、提高認識和鍛煉能力。這是學習的革命,現(xiàn)代中學生理應掌握這種學習方式,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二)撰寫小論文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yǎng)綜合能力。當學習者對某個歷史概念或歷史事件不甚了解時,他會主動去查閱有關資料,那些他感興趣的、經分析而理解的內容記憶相對要牢固。在體驗歷史的過程中,學習者不斷地進行情感意志的體驗,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情感認識水平和修正人生目標。學習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探究問題,體驗知識發(fā)現(xiàn)的過程,有助于綜合認識能力的提高與思想方法的形成。如在評價秦始皇的小論文中,學生既能看到秦始皇暴政的一面,又能肯定他統(tǒng)一中國的偉大功績,這使學生感受“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英雄氣概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讓學生學會了用歷史的眼光一分為二地評價人物。撰寫歷史小論文還有利于提高自學能力?!白詫W能力是學生搞好學習的必要因素?!薄皩W生一旦具備了自學能力,就增強了學習的獨立性,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獨立地獲取新知識,擴大和加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廣度和深度,并為探索新知識創(chuàng)造了條件?!?/p>
(三)小論文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皻v史課的靈魂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定歷史意識和歷史觀?!睔v史論文必須以史實為基礎,脫離史實泛泛而談肯定行不通。對文章所使用的論據,必然要經過一番深入地分析加工,才能提取有效信息為己所用。這些活動是一種科學研究的行為,要求研究者必須實事求是。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切實感受到“史由證來”和“論從史出”。這些對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小論文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論文的寫作既要求學生應用綜合知識,又要求運用自己的綜合能力。在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閱讀能力、判斷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充分地訓練。長期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應用知識的能力就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學習知識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這種強調知識應用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要求。
總之,撰寫歷史小論文的教學設計在于激發(fā)、鼓勵、支持學生養(yǎng)成獨立觀察、判斷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尤其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
撰寫歷史小論文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許多困難。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時間和空間的矛盾問題。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討論及撰寫論文等階段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而課堂時間是有限制的,往往滿足不了需要,這是時間的矛盾。搜集資料僅僅在教室是完成不了的,學生必須走出教室接觸更多的信息形式,才能獲得較充足的信息資料,而現(xiàn)實的課程安排限制了學生的活動空間,學校的圖書資料也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的需求,這是空間的矛盾。面對這些矛盾,教師必須精心地設計活動內容和巧妙地安排時間,盡量不和課程發(fā)生沖突。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同樣,撰寫歷史小論文的教學設計也不盡完美,但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讓它占有一席之地,也衷心希望各位同仁實踐研究,不斷發(fā)展完善這種教學方法,從而推動整個中學歷史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①《我把心獻給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著
②《教育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著
③《歷史教育展望》,余偉民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④《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M?希爾伯曼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