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佛教高僧圣嚴法師的法身萘毗(火化)大典于2009年2月在苗栗獅頭山勸化堂舉行。上萬名信眾從世界各地趕來夾道跪送。場面莊嚴悲凄。
圣嚴法師俗名張志德,1930年出生在江蘇貧困農家。他自幼體弱,6歲才能出門走動,11歲才入讀小學。但他自幼聰明。母親怨嘆家中這名幼子“生錯了人家”,既培養(yǎng)不起又養(yǎng)不起,只有去“做和尚”。13歲,還是小孩的圣嚴就這樣在上海靜安寺出家了。
國共內戰(zhàn)時期,19歲的“小和尚”圣嚴加入國軍。并由上海搭艦艇到了臺灣。
10年軍旅期間,圣嚴對佛法的鉆研從未間斷,更聲明“原來我是和尚,將來還要做和尚”。同時在期刊上發(fā)表佛學文章。1959年退役后,圣嚴立刻二度出家。
在高雄大雄山朝元寺,圣嚴閉關進修,完成了《戒律學綱要》等9本著作?!督渎蓪W綱要》對佛教的畈依、齋戒見解獨到。成為著名的戒律學教材。
1969年,39歲的圣嚴獲贊助只身赴日本立正大學留學,6年后以明朝佛教史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989年創(chuàng)辦“法鼓山”道場。
面對60歲前人生挫折連連,圣嚴法師說由此學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四它”心轉法門。自小體弱的圣嚴曾被人認定會早死,因此他對死亡是早已看破?!拔以?jīng)三次幾乎死去,有一次甚至到了沒有呼吸、沒有意識的地步,但我被救回來。”“我向菩薩禱告:‘如果我的責任完成,我就走了,但如果我身上還有任務,就讓我活下來?!薄簿褪沁@樣的理念,讓長年患腎痰的他始終婉拒換腎:“我老了,換腎是浪費一個腎,不慈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