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映林
酷吏是中國封建制度的產(chǎn)物。自司馬遷于《史記》專列《酷吏列傳》后,二十四史中列有《酷吏傳》的還有《漢書》《后漢書》《齊書》《魏書》《北史》《隋書》、新舊《唐書》《金史》,凡10史,共記103位酷吏;扣除重復記載的11人,應有92名。但這并非說未列《酷吏傳》的朝代就未有酷吏,只是從宋代始,酷吏們的行為與奸佞已無太多明顯區(qū)別,而被史家列入奸、佞一類傳中罷了。而更多的酷吏則沒有傳,只是在史籍中提及而已。這樣的酷吏不下數(shù)百人之多。就史書中所列酷吏來看,大致以兩漢與唐代武則天朝最具代表性。
一
就史料所記,不難發(fā)現(xiàn),漢代的酷吏大多數(shù)比較清廉正直,敢于打擊豪強,對抗權(quán)貴。因此,酷吏也就不一定都是壞東西。就字面的意思來說,所謂酷吏只不過是執(zhí)法峻酷的官吏而已。但司馬遷所列兩漢“酷吏”是有特定含義的?!秶放f聞·酷吏》中說:“所謂酷吏,乃制鑠宗室者,侵削功臣者,取締貴戚者,誅殺豪強大姓者,取締富人投機取巧者。此等人物正《史記》所謂‘善吏不能化者也,此等辦法正《史記》所謂‘報虐以威者也。然則當時所謂酷吏,乃擁戴君主而與豪民斗爭者也,若但以后世猛酷之吏當之,猶嫌不相適應”??梢娢鳚h時期酷吏的存在是有其特定歷史背景的——打擊與中央集權(quán)產(chǎn)生離心力的各種勢力:宗室、功臣、貴戚、豪強,以及富人中之“投機取巧”而不利社會穩(wěn)定和諧者。而這批人是“善吏”管不了,也治不了的,從“擁戴君主而與豪民斗爭”出發(fā),酷吏也就應運而生了。真是一物降一物。
如起首所說,兩漢時的酷吏大多是比較清廉正直的(貪贓者相對較少),而且具有敬天保民之思想,基本不危害百姓,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存在不但沒有加劇階級矛盾、社會矛盾,反到緩和了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有利于社會和諧。因為重典治吏,廉潔奉公的官員,人民群眾總是歡迎的。
著名酷吏張湯,漢武帝初時任侍御史、專司刑法。他處理的第一個案子就是“巫蠱”案。武帝的第一個皇后姓陳,就是成語“金屋藏嬌”中的那個陳阿嬌。武帝未登基前為膠東王時娶為王后,登基后封為皇后。帝后感情雖篤,遺憾的是陳皇后未能為武帝生下接班人。一次武帝巡游至姐姐平陽公主府邸,看中了平陽公主府上的歌女衛(wèi)子夫(其弟就是后來平定匈奴的大將軍衛(wèi)青),遂將其納入宮中,因為懷孕生下皇子而“三千寵愛集一身”。陳皇后不甘心失寵,召女巫楚服為其祈禱,以圖武帝回心轉(zhuǎn)意。時間久了,引起武帝懷疑,遂命張湯審理。楚服自恃身后有皇后撐腰,不買賬,從而激怒了張湯,將楚服以“巫蠱”定罪,牽連到宮中300余人,均被處以死刑。此案辦得快速利落,武帝一高興,張湯官也就做大了,不久擢為廷尉,成為最高司法長官。
張湯辦的第一個案子“巫蠱”案純粹是為了迎合漢武帝的不滿皇后妒忌的需要,基本是冤案。但對仗勢蠱惑人心者是一個打擊,對皇帝后宮的安全來說是絕對有利。第二個案子是淮南王劉安謀反案,此案倒是證據(jù)確鑿,張湯明白謀反大案都是皇帝最為忌恨的案子,從律令來說又是十惡不赦的,而且謀反案人少是反不起來的,所以,他辦起來更是殺氣騰騰,審訊時,所有能讓人魂飛魄散的刑具全部搬上大堂。數(shù)百案犯,或鞭笞,或刀割,或簽扎,或火烙,或煙熏,無所不用其極,每到審訊之時,全堂上下鬼哭狼嚎,血流滿地,慘不忍睹。此一案,2萬多人被殺。
張湯辦的第三個大案仍舊是謀反案。在審理淮南王謀反案時,張湯已經(jīng)偵得衡山王劉賜也參與同謀,但武帝不想牽連過多,就將此事壓了下來。孰料3個月后,劉賜的太子劉爽上了一個奏折,告他的弟弟劉孝與父妾通奸,并與父親串通謀反。武帝下令張湯立即查辦。劉賜自殺。此案也造成2萬多人被殺。僅此兩案就誅戮了4萬多人,可謂殺人如麻。
這三件案子辦得雷厲風行,張湯由此更為武帝信任,衡山王謀反案辦完的次年張湯就升遷為御史大夫,地位僅次于丞相。一般說來,傳統(tǒng)社會都存在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欺壓。打擊強勢群體,老百姓沒有不歡欣鼓舞的。
東漢初出現(xiàn)“光武中興”,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執(zhí)法的嚴明。韓非子有句名言:“明主治吏不治民”。這是符合現(xiàn)代管理學的。吏治清明,官場風氣就好,官風好,久之,社會風氣就會好起來。這就是中國人說的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漢光武帝是一個有為的君主,特別重視整飭官場風氣。光武帝親姐姐湖陽公主的丈夫去世,光武帝自然關心,一邊安慰,一邊為她物色新人??伤摒B(yǎng)欠佳,自恃是皇親國戚,平日里也少不了頤指氣使,仗勢欺人。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湖陽公主的作派對家人甚至府上所有奴仆都產(chǎn)生了惡劣影響,上行下效。果不其然她的一個仆人竟然依仗主子的權(quán)勢在光天化日之下將一無辜者殺死。事發(fā)后,兇手躲人公主府中不出來,一般地方官哪敢太歲頭上動土,去公主府上抓人?何況法律又規(guī)定是不能進入公主府邸的。狀子到了時任洛陽令的董宣手上。董宣便讓人整天蹲守在公主府門前,來個守株待兔。終于有一天,公主出門了,駕車的正是那個兇手,董宣得報后立即趕到,將兇手抓了起來,審訊之后就地正法,大快人心??晒鞑桓闪?。在光武帝面前哭訴。光武帝一時也覺得董宣太不給面子了,那是朕的親姐姐啊!哪知董宣當面卻將光武帝嗆得話也說不出來:“陛下圣明,如果放縱公主家奴撲殺無辜良民,何以治天下?”好在光武帝不是昏庸之主,但礙于公主,總得給她點面子,就讓董宣向公主叩頭賠個不是,就算了結(jié)??啥脑瓌t性很強,沒錯怎能認錯!硬是挺胸昂首不屈服。在皇帝示意下,內(nèi)侍們上前從背后抓住他的頭,用力向下摁,董宣雙手死命撐住地面,就是不低頭。內(nèi)侍們也無法了,光武帝笑笑作罷。次日上朝,光武帝賞賜董宣30萬錢,稱其為“強項令”。自此以后,他“搏擊豪強,莫不震栗”。平日里他寡言少語,但執(zhí)法時卻剛猛迅疾,京師的權(quán)貴們見了他無不提心吊膽,背后皆稱之為“臥虎”。可老百姓卻稱贊歡迎他。
繼董宣之后的另一酷吏叫周紜。此人做官行事,與董宣如出一轍。上任伊始,他就先了解洛陽城里有哪些豪強大姓,平日里是否作威作福,結(jié)果下屬報上來的并非豪強大族。他一怒之下,嚴厲訓斥,限期上報,所以很快他就摸清了全城豪強與他們的胡作非為,一經(jīng)審理查實后毫不留情予以鎮(zhèn)壓。他奉公執(zhí)法,不畏豪強皇親國戚。外戚竇篤權(quán)傾朝野,其家族中人所為不法之事,都受到周紜的追究查辦。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周紜的不畏強權(quán),秉公執(zhí)法,使得京師在很短暫的時間內(nèi)就為之一清,治安明顯好轉(zhuǎn)。遺憾的是周紜沒有遇上光武帝劉秀這樣的“明君”,秉公執(zhí)法將既得利益集團得罪了,在既得利益集團的排擠下,周紜丟官家居。敢于堅持真理、堅持原則的官員不為污濁官場所容,吏治也就江河日下,豺狼當?shù)懒?。周紜丟官,竇氏家族立即對與他們有舊仇宿怨的人,尋釁打擊報復。周
紜自忖難過此關,干脆在家坐等竇家前來問罪。誰想,這竇篤良心未泯,還懂點事理,認為周紜雖法辦了竇家不少人,卻是公正無私的,并不來找他麻煩。周紜于是得以善終。但這只是個別現(xiàn)象,并非所有酷吏都能落個好下場。
前面講到的張湯,曾著意打擊豪強權(quán)貴,使權(quán)貴們感到威脅,于是聯(lián)合起來必欲除之而后快。這位位居“三公”的酷吏在權(quán)貴們的合力構(gòu)陷下,被逼自盡,死后全部家產(chǎn)不過500金。這是他為官一生的俸祿加上皇帝的賞賜。下葬時,張家僅以牛車送至地頭,有棺無槨,這在當時是少見的。武帝時,民間一般富豪均有幾十萬家產(chǎn),為官者就更不用說了。司馬遷所說“酷吏”中“其廉者可以為儀表”,我想一定包括著張湯。難怪班固撰《漢書》不把張湯列入“酷吏”之中,而單為之作傳??梢姽雷栽谌诵?。張湯雖貧好歹還有500金,另一個酷吏尹齊全部家產(chǎn)也不滿50金。至于董宣不僅執(zhí)法如山,即使是皇親國戚也不枉法徇情,所以光武帝才稱他為“強項令”;更為可貴的是他為官清廉,那次他因堅持原則,處死公主家奴得皇帝賞賜30萬錢,悉數(shù)分給了下屬,待他病故,僅得“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所遺全部財產(chǎn)僅有大麥數(shù)斛,敞車一乘?;实鄹锌溃骸岸疂崳滥酥?”
周紜為官清廉,家給不足,自己帶了妻兒做磚坯賣以貼補家用。但他“奉法疾奸,不事貴戚”。如果他貪贓枉法,同流合污,完全可以過著衣食不愁,甚至花天酒地的生活。比較起來,兩漢時期的酷吏大多廉潔奉公,貪贓枉法的遠少于唐代。唐代的酷吏幾乎是無一不貪。貪污受賄的手法往往是赤裸裸的,收了被告的,再收原告的。凡被卷進案子中的人,最后幾乎無一不是傾家蕩產(chǎn),性命還是不保。而這些酷吏一個案件辦下來,就可以一夜暴富。事后還有皇帝的賞賜。從酷吏身上我們不難得出一個這樣的認識:低薪不一定貪,高薪不一定不貪。清代是搞養(yǎng)廉銀的,但有清一代貪官污吏還少嗎?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明代是低薪制,但有明一代,其貪官污吏遠較有清一代為少。特別是在明代前期100年左右,吏治遠好于清朝前期。高薪養(yǎng)廉只是最高當局的一廂情愿。沒有一個好的制度,再好的政策、再完善的法律都難以落實。所以,歸根到底還是鄧小平說得透徹:“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p>
二
武則天時的酷吏,大多是完全出于個人的蠻性權(quán)欲,以告密羅織罪名為能事,同時也迎合了最高統(tǒng)治者武則天殘忍專斷的性格與當時特定條件下維護統(tǒng)治的需要。歐陽修在《新唐書·酷吏傳》序中說:“武后乘高(宗),中(宗)懦庸,盜攘天權(quán),畏下異己,欲協(xié)制群臣,椔翦宗支,故縱使上飛變,構(gòu)大獄……于是索元禮、來俊臣之徒,揣后密旨,紛紛并興,澤吻磨牙,噬紳纓若狗豚然,至叛胔臭達道路,冤血流離刀鋸,忠鯁貴強之臣,朝不?;??!苯Y(jié)論是“非吏敢酷,時誘之為酷”。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唐代酷吏蜂起。而武則天又大肆鼓勵告密,更刺激了酷吏的泛濫。如唐中宗神龍元年(705)三月詔中所列酷吏一次就達27人之多。他們“相與畜無賴數(shù)百人,專以告密為事”。唐代酷吏中最典型的莫過于來俊臣。來俊臣本是一市井無賴,但精于告密,受到武則天信任,被任為侍御史,上任一年,就有1000多人遭其誣告被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武則天意欲鏟除的對象。由于他善于揣摸武則天心思,所作所為總是投合武則天心意,第二年武則天就升其為左臺御史中丞。為了更有效地發(fā)展勢力,擴大戰(zhàn)果,來俊臣還伙同其他酷吏編了一本《告密羅織經(jīng)》,“教其徒網(wǎng)絡無辜,織成反狀,構(gòu)造布置,皆有支節(jié)?!卑创恕敖?jīng)”所教羅織罪名,只要逮住一個,就可牽出上百名無辜者;而告密者又來自四面八方,往往一案可罩住上千人。倘若真的去如實查處,竟然沒有一件是真實的。這樣的酷吏是專以陷害對手為業(yè),且趁機貪贓??崂籼萍獪匾栏娇诿鄹箘Φ睦盍指?,數(shù)次審理“詔獄”,“推事未詢問,已作奏章,計贓數(shù)”。唐肅宗時另一酷吏毛若虛,也用此法?!懊客埔蝗?,未鞠,即先收其家資,以定贓數(shù)”。如果未達到他希望的數(shù)目,就在鄉(xiāng)里近親中攤派湊足為止。不把錢撈足了是決不罷休的。來俊臣弄權(quán)時,向他買官的達200人之多。這些酷吏之所以“酷”,倒不完全在于他們“諸方告密,囚累百千輩……及其窮究,百無一實”,以及貪圖錢財中飽私囊和不按法律辦事,更在于他們的嚴刑逼供,無所不用其極。來俊臣奉武則天命審訊另一酷吏周興。來俊臣知道周興不好對付,遂將周興請至府邸飲酒。酒過三巡,來俊臣趁勢從周興口中套出用刑的新絕招:在一口大甕四周布滿木炭,點燃后,將犯人投入其中,不愁其不招。于是來俊臣如法炮制,周興還在莫名其妙時,來俊臣展開武則天的密詔,喝道:我奉圣上密旨審你,請君入甕吧!這就是我們常用的成語“請君入甕”的由來。這個事例充分說明酷吏的一個側(cè)面——直接造成了傳統(tǒng)司法實踐中刑罰的殘酷。正是像這樣的酷吏的存在,使法制蕩然無存。
參軍吳仁,其妻年輕美貌。來俊臣見了驚為天女,意欲霸占她。在夏季一個非常炎熱的天氣,他來到吳家,用酒將吳仁灌醉后,直入后房將吳妻奸淫。隔壁吳仁之母聽見媳婦的呼叫聲,便過來探望,見到來俊臣奸淫兒媳,驚駭?shù)媚_都邁不動了。來俊臣剛喘息片刻,見吳母進來,也不覺一驚。待定下神來一瞧,吳母雖說半老徐娘,風韻猶存。來俊臣獸性大發(fā),遂把吳母也拖上床,再行奸淫。這吳氏婆媳被來俊臣蹂躪了一夜,活脫脫一個衣冠禽獸,他還不罷休,干脆把吳妻據(jù)為己有,威脅吳仁說:“如有不從,當定你謀反罪,滅全家,誅九族?!?/p>
最近播放的《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是唐代有名的清官,這時任戶部尚書,平日里很看不慣來俊臣的恣意妄為,濫殺無辜。來俊臣對他是必欲除之而后快,一來顯示自己的權(quán)勢,二來又翦除了不滿自己的對立面,可謂一舉兩得。長壽元年(692)來俊臣向武則天誣告狄仁杰牽涉進之前的李安靜一案中。李安靜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武則天改唐為周,自立為帝時,王公百官紛紛上表稱賀,獨李安靜沒有上表,引起武則天不快。來俊臣窺測到后,將李安靜定成反叛罪處斬。李安靜案后,來俊臣決心要將對自己不滿的狄仁杰羅織進此案,置其于死地。然而,狄仁杰為官正直廉潔,辦事公道,是朝廷上下一致公認的。武則天見到來俊臣的奏報后,有些不信。也是狄仁杰命不該絕。一天,武則天在宮中偶然見到犯事被誅全家的鳳閣侍郎樂思晦的小兒子,這樂思晦的小兒子因當年僅幾歲,按律不當死,被送入宮中為奴。這小孩在宮中幾年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武則天見了后十分喜歡,就隨便問了問,誰料這小孩不但回話回得十分得體,而且將在宮中聽到的對來俊臣的各種議論,說了出來,無意中告了來俊臣一狀,最后他說道,圣上英明,如選朝中任何一個受陛下信任的大臣交來俊臣審問,沒有一個不是謀反的。小孩嘴里吐真言,武則天猛的一聽,突
然有所省悟。次日,武則天親自提審狄仁杰,這一審果然如此,這才使得來俊臣的陰謀沒有得逞,總算讓唐王朝少了一起大冤案。
來俊臣為所欲為,無人敢于告他,因為他有武則天的信任。而這樣一來他的權(quán)力欲也就越來越大,野心膨脹,最后發(fā)展到不自量力,竟開始羅織武則天女兒太平公主,以及武三思、武承嗣,以及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等人的罪名,意欲掃清繼續(xù)擴大自己權(quán)勢路上的障礙??蛇@批人既是皇親國戚,而且在朝中早已形成盤根錯節(jié)的勢力范圍,不是一般人所能動得了的??纱藭r此刻的來俊臣早已被自己的一系列作為沖昏了頭腦,過高估計了自己??蛇@批人怎會甘心受擒,他們猜準了武則天這時對來俊臣已有了“卸磨殺驢”的念頭,于是采取了一致行動,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紛紛揭發(fā)來俊臣的種種不法。得隴望蜀也是逐漸培養(yǎng)出來的。來俊臣被棄市后,老百姓“爭食其肉”。武則天為了開脫自己,還裝模作樣地發(fā)了一道詔書,歷數(shù)來俊臣的罪狀,開脫與自己的干系。
來俊臣作惡多端,死有余辜。不過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列于酷吏首位的倒不是來俊臣,而是一個叫索元禮的。索是胡人,在社會上并無什么地位。武則天鼓勵告密,在朝堂之中設置“銅匭”(檢舉箱),規(guī)定凡是來京城告密者,臣下不得過問,沿途官府要供給驛馬、食品、住宿,如所告為武則天所喜,即刻升官,普通百姓只要告密就可受到召見,即使不實,不算誣告?!坝谑撬姆礁婷苷叻淦?,人皆重足屏息”。這索元禮正是瞅準了這一條,平步青云。他在洛州主持制獄(皇帝特命的刑獄),每審問一人,必牽引上百人。他自行設計的刑具和用刑的方式,名目繁多,且有創(chuàng)新。例如他讓犯人跪在地上,雙手捧枷,在前面的枷板上再放上一摞磚,叫做“仙人獻果”。或者讓犯人站在高處的橫木上,把犯人項上的枷掉轉(zhuǎn)方向,使長的一端朝后,犯人必然要向前傾,而脖子也就被勒得更緊,這叫做“玉女登梯”?;蛘哂媚敬i住犯人手足,使勁擰轉(zhuǎn),稱做“鳳凰曬翅”?;蛘哂梦锛O住犯人腰部,然后牽住犯人頸脖上的枷具使勁往前拉,稱之為“驢駒拔橛”?;蛘哂描F圈箍勒住犯人的腦袋,再往里面釘楔子,致使犯人腦裂髓出。索元禮用這些手段,常常把人折磨致死。
武則天時的另一酷吏王弘義也是通過告密,誣稱趙、貝兩州百姓不滿天后統(tǒng)治,地方官不作為,而受到武則天信任,幾年功夫升至左臺殿中侍御史。他秉承武則天的旨意,羅織罪名,加緊迫害李氏宗室和朝中大臣。他們一批酷吏把審訊的推事院設在洛陽神都麗景門內(nèi),在王弘義主持下,凡是被誣告進了麗景門的,不論官大官小,幾乎沒有一個能夠活著出來的。世人將其稱之為“例竟門”(麗景門諧音),就是所有犯人進入此門,“按以往例子,都要把性命送在此地”。
王弘義審案子與眾不同,他一般不輕易動用刑具,最后犯人還不敢不自動“招供”。其法之一頗似“請君入甕”。在盛夏酷暑季節(jié),他讓獄卒把犯人關在一間小屋內(nèi),屋內(nèi)預先在地上鋪上一層厚厚的青蒿,灑上水,用氈子蓋嚴,然后堵住所有門窗空隙。犯人關進去不一會,青蒿開始發(fā)酵作熱,悶在里面的人不出半天,奇熱難熬,走投無路,不得不胡亂招供;否則,求生不得,速死不能,只能被慢慢的悶死在里面。如此折磨人,他還自鳴得意。到冬天則另用他法,總是讓人在受不了的情勢下“自動招供”。他制造的冤假錯案數(shù)不勝數(shù)。中國有句古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王弘義最后也落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漢唐兩代的酷吏,其品質(zhì)與所作所為大相徑庭,但是他們的結(jié)局卻大多是相同的,唐代的酷吏不少死于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之中,或死于內(nèi)訌,或是落得個“兔死狗烹”;漢代的酷吏則絕大多數(shù)死于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對立面的陷害。像周紜這樣得以善終的酷吏僅為個別??崂舻慕Y(jié)局不妙,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出現(xiàn)大多是由于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與社會矛盾激化所致,一旦政治格局發(fā)生異動,酷吏就不可避免地最終成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權(quán)力斗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