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ping87387972
醉駕猛于虎
■文 / ping87387972
■http://ping87387972.i.tiexue.net/blog/post_3776199_1.html
有兩種人在我看來最危險:官場和商場上的人。因為他們符合兩條:常有飯局和一般都有車。
國家大事
8月4日晚,杭州市莫干山路的愛心斑馬線附近,一陣刺耳的剎車聲響過之后,29歲的魏志剛酒后駕駛保時捷,將正在過馬路的16歲少女馬芳芳撞死。事隔一天,黑龍江雞西市50歲的張喜軍酒后駕駛一輛路虎越野車沖進夜市人群,連撞20多人,造成兩人死亡、7人受傷。這不禁讓人想起之前的南京“6·30”悲劇和成都孫偉銘“醉駕”事件,一樁又一樁酒后駕車釀成的慘案發(fā)人深??!
自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國開展為期2個月的“酒駕嚴打”。對飲酒后駕車者,一率暫扣駕駛證3個月;醉酒駕駛機動車人員將被一律拘留15日,暫扣駕駛證6個月;對一年內(nèi)2次醉酒駕駛的,一律吊銷駕駛證,2年內(nèi)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公安部交管局負責人還稱,今后凡酒后駕駛發(fā)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駕駛的,將提高車輛保險費率,納入銀行個人不良記錄。
人民記憶
最近連續(xù)發(fā)生醉駕傷人事件,網(wǎng)上討伐聲一片,公安部也做出決定,醉駕一律頂格處理。但是沒看到醉駕者自己的說法。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醉駕者,我想說說自己的醉駕體會,能對他人有所警醒就行。其實醉酒對于男人來說,沒經(jīng)歷過的不多,因此,醉駕司機其實不少。
有兩種人在我看來最危險:官場和商場上的人。因為他們符合兩條:常有飯局和一般都有車。
我1997年開始駕車,在一個企業(yè)集團任職。由于工作原因,有過多次醉駕經(jīng)歷。其中有兩次印象深刻。
一次是某年底,集團超額完成當年銷售任務,聚餐慶賀。那天我至少喝了6兩酒(平常好像只能喝4兩)。聚餐完畢快12點了,我部門的員工有幾人住得較遠,只能打的回家,我便準備送他們回去。
別人勸我不要送了,能自己安全開車回家就不錯了。但是醉酒者都是情緒比較亢奮的,我也不例外,反復表示沒問題,我清醒著呢。于是4個人就上了我的車。那一次其實是很有問題的,因為我看前面的車燈都是雙影了,應該是嚴重醉駕。我唯一清醒的只有一點,開慢車。繞4個人的住地一圈其實就十幾里地,那天卻開了四十多分鐘—只用1檔和2檔,專跑慢車道。
第二天一想挺后怕,出事不但害自己,還害別人,以后不敢這么干了。人都要面子,喝酒的人更要面子,這想法挺害人。
另一次更玄。來了一個客戶,國人習慣,找一個酒店吃一頓,然后把客人送回酒店,以示禮貌。
當時在武漢,在武昌彭劉楊路的一家酒店吃的飯。一陣推杯換盞之后,已是酒酣耳熱。結果飯局完了,那天也喝到量了,4兩。
客人們自然說不用送,我們打的。主人自然要盡地主之誼:那怎么行,一定要送。沒事,我清醒著呢。
從飯店出來后,車子開向大東門方向。老武漢人應該知道那條路。出彭劉楊路是湖北劇場,一條較窄的支路繞過首義廣場,與主干道平行。鬼使神差的是,那天車子一拐,由于醉酒,我把主干道當成了支路,以為往前開才能上去,于是又往前開了一段才拐向想象中的“主路”。
剛拐過來,怎么迎面都是車?腦袋轟的一響,明白搞錯了,主干道是被綠化帶分隔的,不會迎面來車。剎住車一扭頭,才發(fā)現(xiàn)跑到左道逆行了。車上客人也看出錯了,那是一條上武漢長江大橋的主道,車流很密。他們說:怎么辦?那時我還算清醒,好在只錯了約20米,遂立刻掛倒檔,快速退出逆行道,急打方向盤回到右道,一踩油門跑掉了。
其實這是醉駕最危險的地方。醉酒者精神容易亢奮,老練一點的會克制這種亢奮情緒,結果有了幾次成功的醉駕經(jīng)歷,就會誤以為醉駕也有把握。但是環(huán)境的變化會一下子沖垮這種克制的努力。換在平時,我出現(xiàn)這種逆行錯誤,不太擔心,罰不了多少;但是醉駕的處罰嚴重得多,人就會慌,加之情緒亢奮,一旦操作失誤,錯誤就會越來越大。當時就是想著盡快逃離現(xiàn)場,所有的操作速度都很快,好在沒出錯,這都是僥幸。
有了這兩次經(jīng)歷,我現(xiàn)在基本不喝酒了。不說飯局,就是回到家中一般也不喝了。現(xiàn)在家中一瓶白酒放一年還剩半瓶的事很常見。
我集團醉駕出事的人不少,光我知道的就有好幾起,比我嚴重多了。
我們單位有個商務部(其實就是公關部的別名),部長經(jīng)常參加宴請。一次宴請完后,我們看他腳步都不太穩(wěn),叫他把車留在酒店,我們送他回去。結果被他理解成瞧不起他而斷然拒絕。
他的車一上路,車速就上來了。不知怎么回事,為避讓對面一個左轉(zhuǎn)車,他竟然向左打盤子,然后就直接在逆行車道上開。我們看著著急,又不敢過黃線,只好貼著黃線與他并行,并不斷按喇叭提醒他
(那是晚上11點了,雖然城市禁鳴喇叭,但也顧不上了),不過沒用。
這時對面來了一輛公汽,車燈一晃,他沒反應—其實是看不見了,直接向著公汽迎頭撞去。還好公汽司機反應快,把車剎住了。只見小車一頭栽上去,引擎蓋被折彎掀了起來。我們趕緊剎住車跑過去,見他趴在方向盤上,滿臉是血,旁邊沒有安全氣囊,醉酒者當然也記不得系安全帶。我們兩人一起把他拖出來,丟在我們的車上。然后一人送他上醫(yī)院,一人留下處理事故。
后來他住了半個月的院,才撿回一條命。
另一個副總,平日本來有司機的。一次周末,外地一個重要客戶來訪。他猶豫了一下,想著司機有幾次沒過周末了,這次就不叫他了吧。于是自己駕車去了。
后面的故事與剛才的一樣,也是越過黃線與對面的公汽相撞,雖然這次有氣囊,但是撞得更狠一些,左胳膊、左腿均骨折。胳膊后來好像沒事,腿卻柱了一年多拐杖。
所以,雖然醉酒駕車未必出事,但是出事概率會高得多,而且常常一出就是大事。我周圍就有不少例子,不過多數(shù)是車撞車,一旦撞人,難免就是一個魏志剛事件。
我贊成修改醉酒駕車的法律條款,中國正逐步進入一個汽車大國,法律若不跟上,恐怕任何宣傳都不足以阻止慘劇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