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熙然 王 波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博的范疇,不同國家對文化也有著不同的理解。文化認同與民族國家是有差異的。應該說,文化也是國家的一種重要存在形式。中美兩國由于地理位置,社會形態(tài)等的不同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點。影響學習風格的文化差異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思維模式方面,西方重唯理、思辯細節(jié)分析;中方重經(jīng)驗、直覺整體綜合。時間觀念方面,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中國人則屬于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個人概念方面,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倡一種不受外部制約的個人主義取向;中國則更傾向于“集體主義”價值取向。
學習風格的研究開始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而到了八九十年代開始成熟起來。學習風格的研究屬于對學習者個體差異的研究范疇。人們對學習風格的定義五花八門。
Dunn夫婦和Price(1975)從中學生的調(diào)查問卷中辨別了21種學習風格類型,并由此建立了“學習風格類型目錄”。 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學習的感知模式、認知方式以及情感和性格因素為基礎來分類。其一是感知學習風格感知學習風格是指人體接受信息的最初方式。 根據(jù)學習的感知方式,學習風格主要分為以下四種:一是視覺學習:視覺型學習者的特征是偏愛通過視覺刺激手段接受信息、感知學習內(nèi)容。這類學習者通過看書、閱讀、學習文字材料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二是聽覺學習:聽覺型學習者喜歡通過聽覺刺激接受信息,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這類學習者對教師的課堂授課、磁帶等聲音材料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三是體驗學習;四是動手操作學習。其二是認知學習風格是學習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 場依存者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喜歡與人交往,口頭語言交際能力較好,容易獲得自然語言輸入。而場獨立者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擾,在學習上獨立性較強,具有良好的推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正規(guī)課堂學習中具有優(yōu)勢。 以認知方式為基礎,學習風格還可以分為審慎型與沖動型、分析型與綜合型等等。其三是情感/性格學習風格。根據(jù)Reid(1995)的分類,情感/性格學習風格分為三大類。 (1Myers-Briggs性格(MBTI):內(nèi)向型和外向型等(2)歧義容忍度:容忍歧異的學習者和不容忍歧異的學習者;以及(3)左/右腦學習者:左腦學習者和右腦學習者。
古代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有很強的民族中心主義。叫過“華夏”、“中華”、“中國”。從名稱上看都源于中國的地理中心觀念,表現(xiàn)出大國對外來文化的蔑視。中國的文化與孔子的思想直接相關,它對中國學生學習風格的影響最大。 而西方的文化與西方的古代哲學和宗教直接相關,個人主義的文化價值觀影響美國學生的學習風格。其一是 儒家文化與中國學生的學習風格 中國傳統(tǒng)直接的、原始的、群體的、重復性的人口生產(chǎn)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壟斷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領域,排斥了相對獨立的、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生產(chǎn)。 孔孟學說的核心是“仁”、“義”。 儒家教育學說的重要原則是 “仁”、“義”、“禮”、“智”四德,是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規(guī)范。 一方面尊師重教,教師和教材具有很高的權威,比較注重與他人合作,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意周圍的環(huán)境,反映在學習風格上,中國學生過于拘泥形式,呆板,過于保守,往往過分依賴書本和教師,容易忽略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由于內(nèi)在的自我意識較強,怕丟面子,影響了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與他人的合作。比較重視形式,在交往的時候行為較為正式。其二是美國主流文化與學習風格。美國主流文化最重要的價值觀模式是個人主義,這一個人本位的觀點對早期美國社會發(fā)展影響很大,而且被著名經(jīng)濟學家Adam Smith用來指導經(jīng)濟建設。 Benjamin Franklin把個人主義精神在其著作中具體化。 他指出“上帝幫助自助者”。 在學習風格上,一方面,美國的教師允許自己的學生對他較為隨便,沒有師生界限的平等關系,不拘泥于形式。
通過對不同文化的比較研究,才能了解文化的特點。本文首先分析了中美文化的不同特點,不同的學習者在其形成特定學習風格的過程中,文化背景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中美學生的學習風格的顯著差異有力地證明了這個結論。研究學習風格對教師來說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學習風格制定相應教學方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生來說則可以使他們通過學習策略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風格,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學習。
作者簡介:孫熙然,女,漢族,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王波,女,漢,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