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辛 王 慧
【摘 要】 造成高中生心理負擔過重現(xiàn)象的原因有內(nèi)部和外部的諸多因素,學校要對各種成因進行分析,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加強管理,建立多維的心理教育渠道;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錘煉學生的耐挫能力,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發(fā)揮正確合理的評價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效率。
【關鍵詞】 高中生;心理負擔;學業(yè)壓力;策略
高中生心理負擔過重問題,尤其是學業(yè)壓力過重造成的一系列的現(xiàn)象,長期困擾著我國的基礎教育,嚴重影響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切實減輕高中生的過重負擔,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系統(tǒng)而又復雜的工程,要靠全社會花大力氣綜合整治、艱苦努力才能完成。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言》近年也一再明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不體弱,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tài)。”本文擬就高中生心理負擔過重的成因及校方可采取的對策進行討論。
一、高中生學業(yè)壓力的現(xiàn)狀
2009年3月,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最新發(fā)現(xiàn),學習太緊張是四國高中生最大的煩惱,中國普通高中生每天學習時間最長,閑暇生活也多與教育有關。長時間的學習不得不犧牲高中生們的休息時間,也讓學生及其父母和老師忽略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關注高中生們的心理負擔,特別是學業(yè)壓力所造成的負擔和困擾的這一話題,已經(jīng)在社會中熱議了多年,各種對應方法更是層出不窮。而近年來的一些實例和數(shù)據(jù),更是需要我們繼續(xù)反思和探索。
高中生在校時間每天約11~12個小時,如果再加上晚自習3個多小時,在校時間達到14小時以上。在調查中曾問過一些高中生,“整天這樣學累嗎?”他們說:“快累死了,但是我們絲毫不敢放松,學習這么緊張,壓力這么大,別人都這么用功,你不加班加點學,不是差距越來越大嗎?我們就像高速旋轉的陀螺,想停都停不下來”。繁重的學業(yè)壓力,讓他們不敢有絲毫松懈。
片面的追求升學率使學校教育陷入了誤區(qū),學校用分數(shù)壓教師,教師用分數(shù)壓學生。更可怕的是把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的惟一標準,成績好即一切好,成績差就被冷落,甚至被排除在集體之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負擔重,精神壓力也很大。
廣東省的一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顯示,41.7%的被訪高中生“經(jīng)常想大聲喊叫”。另外考試焦慮也隨年級提高而增加,50.5%的被訪高中生每次正式考試或考核的成績,常常比不上平時的成績。心理落差必然影響學生應考和學習的心境。
而關于高中生因為學業(yè)壓力大,心理負擔過重,甚至發(fā)生襲擊他人或自殺的實例,人們也已經(jīng)不再陌生。
然而,這些現(xiàn)象還只是冰山一角。關注高中生心理負擔,并合理及時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二、高中生心理負擔過重的原因
高中生普遍感到學業(yè)負擔過重,造成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的原因有社會的、學校的、家庭的。我們可把其分為外部的和內(nèi)部的壓力兩類。
1、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的外因
(1)社會盲目崇尚高學歷和名牌高校,就業(yè)難、擇業(yè)更難,而高學歷者和名牌高校畢業(yè)生相對來說,就業(yè)擇業(yè)相對較易,因而出現(xiàn)了當前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爭取高學歷、報考名牌高校的現(xiàn)象。鄰居、同事、親友等時常以子女成績作對照、比較、議論,以子女學業(yè)成績好而成為炫耀、自豪的資本,這些都構成了社會對高中生的壓力,使高中生長期處于無形的監(jiān)控之下,生怕被人譏笑。
(2)由于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缺少一個科學的、客觀的評價標準,現(xiàn)行的升學招生制度仍然在事實上成了學校教育的唯一指揮棒。學校為了保持和發(fā)展辦學的生命力,不得不追求優(yōu)秀率、升學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一方面希望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一方面又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組織各種會考、統(tǒng)考、聯(lián)考等,或明里或暗中進行比較、排隊、分析,迫使學校和教師采取“卷地毯”式的題海大戰(zhàn),學生要不斷應付各類的考試和競爭,感到疲憊不堪,現(xiàn)在不少地方又借加強素質教育之名,大搞各種名目繁多的素質測試,進一步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3)家長對子女期望值頗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認為只有進名校,子女才有出路,于是拼命抓子女的學習,經(jīng)常給子女“加籌加碼”,可謂用心良苦。一旦子女達不到目標,期望子女“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家長們就可能橫加指責或嚴厲處罰,給學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緊張,使不少學生常?;袒滩豢山K日。
2、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的內(nèi)因
(1)擔心失敗。多數(shù)學生希望學業(yè)有成,不愿失敗,老師、家長也不希望甚至不允許他們失敗。他們時常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失敗將會遭到批評和指責,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和考試產(chǎn)生緊張、恐懼心理,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2)羞愧自責。在學習過程中,因達不到家長和教師的要求或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既定目標,感到羞愧,感到辜負了家長和老師的期望,長期的自責、內(nèi)疚,就會不斷地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負擔。
(3)急于求成。對自己的學業(yè)基礎、學習能力等客觀實際缺乏相應的心理準備和認識,對學習的要求和目標過高,又想一蹴而就,急于獲得成功,因而常常事與愿違,達不到目的,產(chǎn)生失落感,導致憂傷、抑郁等。
(4)失去信心。對學業(yè)成敗的不正確的歸因,導致學習的自信心的喪失。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只會失敗不會成功,被非理性的認識壓抑,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常為自己的失敗、失誤而失望、焦慮。
(5)興趣下降。在學習中遇到各種困難,不能克服,學習成績下降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率不高。不愿自甘落后,想努力擺脫現(xiàn)狀又感到束手無策,或者努力一陣后收效甚微,對自己學習成績的高要求與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漸成反差,漸漸陷入失望和痛苦之中。
(6)神經(jīng)過敏性焦慮。由于某次考試和學習失敗,嚴重挫傷自信心,產(chǎn)生“一遭被蛇咬,三年怕草繩”的恐懼心理,一旦出現(xiàn)類似情景,就會產(chǎn)生條件反射,緊張恐懼,出現(xiàn)思維空白,無法正常學習和思考。
學生由于內(nèi)部心理壓力而產(chǎn)生的焦慮,遠比外部壓力要重。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學校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客觀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三、校方在減輕高中生心理負擔上的應對策略
1、加強管理,建立多維的心理教育渠道
學校應成立專門的心理教育領導機構,學校領導要重視心理學理論的學習,親自掛帥,組織開展工作。要建立心理教育檔案,記載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歷史,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和動態(tài),為心理教育提供典型個案和教育借鑒依據(jù)。培養(yǎng)和配置專任教師,并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真開展相應心理課程,傳授有關知識。建立心理咨詢室,設置咨詢信箱,為教師、家長、學生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利用報刊、專欄、輔導材料和系列講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有重點地做好宣傳指導工作,設計主題活動,寓教于樂、開設心理健康培訓班,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尋找解決辦法,嘗試新的生活,體味成功的快樂。
2、教會學生自我心理保健,調控消極情緒
在心理教育工作中,要教會學生進行自我心理保健,除了要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之外,使學生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消極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認識自我,包括自己的長處、興趣、愛好、能力、性格和不足及缺陷等,在保持本色的基礎上不斷地升華自己,廣取博采、揚長避短,達到最佳效應的自我呈現(xiàn);接受自我,找準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既不過高估計也不自欺欺人;認識現(xiàn)實,正視逆境,處亂不驚,應付自如;自信信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勞逸結合,科學用腦,提高學習效率;借助理智、轉移、遺忘、幽默、宣泄、升華、自控等方式克服不良心境;積極參加課余活動,豐富學習生活,通過文化藝術陶冶,體育運動塑造,休閑放松活動等,使學生經(jīng)常保持豁朗的情懷,做情緒的主人,消除學習中的緊張焦慮,減輕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