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摘 要]學生進入中學階段,在生理發(fā)生變化的同時,心理變化更為急速,他們急于擺脫來自家長方面的束縛,要求獨立的意識日漸強烈。很多父母嘆息“孩子越大越難侍候”。在長期的教育中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學生和家長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許多子女對家長教師不了解,不信任,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親情意識淡漠。
[關(guān)鍵詞]親情教育;學校;家長;子女
案例一:上半學期期末考試結(jié)束后,我班學生顧欣研放學回家后,將76分的數(shù)學考卷遞給了媽媽,“你真是沒出息!你真讓我失望,現(xiàn)在你爸爸椎間盤突出,不能干活,我一個人又要掙錢,又要做家務(wù),一天忙到晚,你還這么不爭氣……”說著媽媽哽咽不止?!皬男∧銈兙桶盐曳旁谀棠碳?哪里管過我,你們根本不愛我!我成績不好,以后你們也什么都不要管我……”顧欣研當場也大哭了起來。
當今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其實顧欣研這樣的成績對他來說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進步了,本來的成績更糟糕,剛剛建立的一點自信,又被擊垮了。
這樣的事例不止他一家,據(jù)中新網(wǎng)對家長們的粗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約有75%的中學生家長感覺與孩子存在“距離”與“隔膜”,有的甚至無法溝通,有60%的家長感到子女與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淡化。據(jù)某中學學生情感狀況調(diào)查,約有68%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37%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齡,76%的學生從未給父母祝賀過生日,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母給子女過生日卻高達99%。以上是網(wǎng)上摘錄的數(shù)據(jù),有報道中考作文中以“愛心”為題的作文,極少學生寫到父母對子女的愛。近幾年來,不斷有家長反映,孩子上了中學就變了樣,隨便頂撞家長,甚至賭氣出走等。很多家長都疑惑不解,我們的孩子怎么了?為什么漸漸疏遠了父母?
作為教師,應(yīng)該反思當前的社會形勢,教育方式,明白親情的流失與親情教育的失位有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親情的培養(yǎng)需要教育,可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來實現(xiàn)。中學生有一定的文化,情感容易波動,可塑性也強,我認為教師應(yīng)根據(jù)這些特點,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親情教育和培養(yǎng)。
一、剖析親情理念
學校和班主任要利用主題班會及德育課等形式講親情的理論知識,最起碼讓學生認識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養(yǎng)育了他們,給了他們生活基礎(chǔ)和物質(zhì)條件,給了他們受教育的條件,在他們的身上花費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價,要使他們理解父母的艱辛的關(guān)愛,要引導他們學會感恩。鴉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義,鳥獸都能如此,何況人呢?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當涌泉相報。告訴學生,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話,又怎能對他人和社會感恩呢?如果連父母都不愛,又怎能愛他人,愛祖國呢?我們的社會發(fā)展至今天,父母的觀念固然與子女有矛盾,但這不是父母的錯,有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的因素。但不管如何,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由衷、執(zhí)著、真誠的。我還常把自己對子女的愛和感受告訴給我的學生們,學生因?qū)處熡谐绨莸男睦?更容易接受親情教育。教師還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偉人(如岳飛,朱德等)給學生做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二、實施親情行動
學校的親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中。學??蓮囊韵聨讉€方面,讓學生體驗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報父母。
1.作親情觀察。我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發(fā)現(xiàn)父母對子女的愛,如:每天早晨的接送,自己生病時的呵護,自己失敗時的鼓勵等無不體現(xiàn)父母的愛。父母飽經(jīng)風霜的臉,日益增多的白發(fā),漸變粗糙的雙手,不再挺拔的身軀,無不是為子女付出的見證。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并要求記錄下來或?qū)懗筛惺?將會使他們體會到親人乃至人間的溫暖,激發(fā)他們的情感,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2.作親情溝通。父母與子女產(chǎn)生代溝,很大程度上是兩者缺少溝通,教師應(yīng)有目的地讓學生主動與父母溝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愛好等,了解自己成長的歷程,體會父母對子女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說說學校發(fā)生的事,也聽聽父母工作的事,在溝通中積累情感,縮小代溝。
3.作親情體驗。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為子女付出了多少,學校要讓學生找機會和父母互換角色,如:在假日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讓學生代替父母考慮一天的油鹽柴米問題和家務(wù)的安排,使學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使其體會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三、進行親情熏陶
“德育無閑人、人人都育人?!笨迫谓處熞矐?yīng)該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找到切入點,在教學中不斷滲透親情教育。特別是語文教師,語文教材里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親情贊歌,應(yīng)引導學生好好賞析,進行親情熏陶,激發(fā)他們的人生感悟,我非常注意做到這一點。如:《小巷深處》就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母愛的贊歌,一個靠賣冰棍為生的盲阿姨收養(yǎng)了一個女嬰,含辛茹苦將其養(yǎng)大,供其讀書。隨著年齡的增長,養(yǎng)女內(nèi)心的虛榮與自私漸漸膨脹,竟然嫌棄母親,這對母親是多么大打擊和傷害,但母親默默地忍受,依然深愛著女兒。難怪人們說,比大地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母親的胸懷。通過欣賞此文,學生體會到了圣潔無私的母愛,沐浴在濃濃的母愛之中,還學會感恩與回報。同時我還針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因虛榮心作祟而嫌棄父母的現(xiàn)象,讓學生對照本文談?wù)勛约旱膶Ω改傅膽B(tài)度,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一次親情的洗禮。推薦,引導學生閱讀這樣的優(yōu)美親情作品,其作用往往勝過老師的說教。
四、爭取家長配合
親情教育是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會導致親情的走樣或變異,因此學校的親情教育應(yīng)該和家庭教育配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現(xiàn)實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學校布置了親情作業(yè),可家長總是以各種理由阻止孩子去做,慢慢地孩子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愛,卻從未想過回報,這樣學校的親情教育也不能達到預(yù)期效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愿我們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到親情教育中,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點亮學生感恩的心燈,讓學生從關(guān)愛親人做起,進而愛他人,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p>
(編輯/梁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