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塔
二十一世紀是廣播、電視、報紙和因特網等各種媒體重新整合優(yōu)勢、互爭高低的時代,媒體之間的競爭可謂金戈鐵馬,愈演愈烈。電視人也在謀求一種更貼近普通人的敘述姿態(tài),可以在娛樂節(jié)目之外吸引觀眾。平民化已成為各類媒體爭取受眾,擴大影響力的一項利器。其中電視作為一種覆蓋面廣、滲透力強、聲情并茂、語言通俗易懂的電子傳播媒介,尤其具有平民化的優(yōu)勢和發(fā)展?jié)摿Α?/p>
近年來,電視新聞也順應形勢。巧妙地運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樸素哲理,以一份“平民意識”,以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平實的手法,在增強精品意識的同時,更強調平民意識。
那么,何為平民意識?
這里的“平民意識”,就是指電視記者摒棄因職業(yè)優(yōu)勢和技術優(yōu)勢帶來的優(yōu)越感,改變居高臨下和俯視一切的思維方式,自覺地關注平民并和他們平等交流的意識。電視新聞要體現(xiàn)一種平民化的價值取向,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些探索。
一、平民意識應融入記者的整個采訪過程之中
多年來,新聞界一直強調“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電視新聞類的節(jié)目尤其應以關心群眾為出發(fā)點。反映群眾的意志。以正確、健康的觀點激勵群眾。特別是有關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問題,要潛入深層中去挖掘,才能昭示世人,起到論世、警世、醒世的作用。
1選擇平民話題,記錄真實生活,記者心里要時刻裝著老百姓
記者要講述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在報道時,以一種平民化的價值取向來觀察和思考問題,用平民視角和人文敘事手法,表現(xiàn)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與生計。消解群眾疑難,與受眾產生情感共鳴。
杜絕口號式的說教,而是將政治、道理、行為規(guī)范、道德準則化解為日常生活的平常事、平常行為和平常話語,讓觀眾從觀察、體驗和思考中得到啟迪和教育。讓觀眾能從一個人的生存狀態(tài)、思想觀念、心理活動等多個層次上去產生感悟。從一件普通的小事上去體驗深刻的哲理。這也體現(xiàn)了當今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價值取向。
從傳播角度說,電視新聞傳播內容只有觀眾接受并認可,百姓關注并歡迎,傳播過程才算完成。而要實現(xiàn)這一過程,就必須要求我們多將鏡頭對準平民百姓,關注百姓生活,體現(xiàn)新聞工作者應有的人文關懷。真正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充分履行好喉舌的作用。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護,政府部門形象也得到了更好的樹立。
2做一名普通的電視觀眾
受眾不是一個消極、被動的客體,而是積極、主動的群體,人民永遠是電視的主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電視宣傳的根本宗旨。服務不僅表現(xiàn)為一種內容,也應該是一種態(tài)度和理念。
“讓我們自己看,讓我們自己思考”正成為新世紀電視受眾的共同心態(tài)。他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反映生活的東西,需要的是心與心的平等交流。中央臺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有這么一句話:她”最怕的是電視受眾手中的遙控器”,這說明。接受信息的主動權在受眾手里。即使是專家、學者、名人、政要。只要回到家里收看電視節(jié)目的時候也大都回歸到普通人的心態(tài)上。因而,電視新聞應當平民化,要以平視的觀察視角看問題。由此可以縮短電視新聞與受眾的距離,強化電視新聞獨有的親切感和貼近感。
3領導形象的平民化處理
也許有人會產生疑惑:把鏡頭直接對準百姓,當然能體現(xiàn)平民意識。那么把鏡頭對準領導是否就不能體現(xiàn)平民意識了呢?當然不是。新聞采訪的平民視角是指以平視的角度處理新聞,把所報道的事實與所報道的人物與平民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比如報道會議新聞,不能光報一大堆領導的名字,而應該把這個會議的內容與百姓的工作、生活、思想、情感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百姓更好地理解黨和政府最新的方針、政策。盡量以平民的視角來看待領導的活動。
政府官員形象的平民化處理,是電視新聞不斷追求個體化的必然走向,這就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在新聞的采制過程中,巧妙地對領導形象進行平民化處理,真正成為溝通領導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4追求人格平等,尊重被采訪者
記者的平民意識還應體現(xiàn)在與被采訪對象的平等交流上。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新聞中看到這樣的場面記者在和被采訪對象面對面時,有意無意地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架勢提問題,有時甚至成了“審問”。這是采訪中記者與被采訪對象不能體現(xiàn)人格平等的具體表現(xiàn)。
在實際工作中。記者與被采訪對象是否進行平等的交流,往往是采訪成功與否的關鍵。比如,同一個被采訪對象,同一個新聞事實,有的記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得不到對方的配合。然而換位記者用了不同的交流方式,卻使采訪對象向記者敞開了心扉,使記者獲得了寶貴的一手資料。這里,記者能否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能否以平常心和平等意識與被采訪對象交流和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
要與被采訪者保持人格平等,讓被采訪者真切感受記者的真誠可信。從而達到心靈的溝通,并且自覺地換位到被采訪者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感受他們的感受,尋求情感的接近,使雙方情感共鳴,從而可以使采訪任務完成得更順利。必須尊重被采訪對象,用自己的真誠言行贏得對方的尊重。只有記者把自己放在與被采訪者平等的地位,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才能進入他們的心靈深處,才能被他們所接受,從而挖掘出更真實、更有價值的東西。
二、平民意識還要貫穿整個電視節(jié)目后期的編播制當中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新聞語言盡量要通俗易懂
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善于運用同期聲,同期聲是拍攝人物講話的現(xiàn)場錄下的講話聲和背景聲。由于同期聲直接來自新聞現(xiàn)場,更增強了新聞的真實感和說服力,新聞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也能一目了然。
2編輯思想彰顯以人為本、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用激情發(fā)現(xiàn)生活,用心力感受冷暖,用良知關注社會,用訊息豐富視野。要有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描述,還要有細致入微的生活服務。
3平等親切的主持風格
運用平實、貼近、交流的語言風格,主持人的以說為主的播報方式的改變,大大縮短了電視新聞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節(jié)目也變得更有人情味。
4盡善盡美的制作播出
在電視新聞中,將平民意識與精品意識的有機結合。
從社會屬性看,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宣傳工具,它要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這又決定了廣播電視節(jié)目的精品意識。無論在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廣播電視新聞平民意識與精品意識都是同時存在并且對立統(tǒng)一的。廣播電視新聞今后的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依然可以遵循這種普及與提高、平民意識與精品意識有機結合的方向。
近年來,一些廣播電視媒體在平民意識上做出許多非常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像中央電視臺幾個紀實性新聞欄目,湖南電視臺《晚間新聞》、《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以及許多上星臺開辟的帶著濃郁地方特色和平民傾向的欄目,給有膽識、有正義感的電視記者提供了施展的舞臺,他們讓老百姓談油、鹽、醬、醋、茶,談減負,談再就業(yè),真正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總之,廣播電視的平民意識,是對傳統(tǒng)電視新聞中存在的“高大全”和居高臨下說教模式的叛離,顯示出一種對時代、對生活、對觀眾的尊重,體現(xiàn)著新時期廣播電視順應時代的嶄新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