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通
聯(lián)系朝鮮近期種種不同尋常的舉動,金正日的基本考量應是:其一,尋求朝美單獨會談以爭取更多利益,甚至獲得美國對其安全的保障;其二,沖破經濟制裁;其三,為其子金正云接班創(chuàng)造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近來,朝鮮半島風云變幻。先是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和韓國現(xiàn)代集團會長玄貞恩接踵訪問朝鮮,再有朝鮮高調派團吊唁韓國前總統(tǒng)金大中,展開一場“葬禮外交”。隨著頻頻對外伸出橄欖枝,因二次核爆而處于困境中的朝鮮,似乎一下子打開了局面。
然而,朝鮮半島僵局的松動跡象,尤其是朝鮮尋求朝美單獨會談的舉動,對于一直試圖將其拉回由自己主導的朝核“六方會談”的中國而言,似乎非好消息。
朝美難有單獨會談
今年3月17日,美國Current TV電視臺韓裔女記者李麗娜和華裔女記者凌志美,越過中朝界河圖們江進入朝鮮境內采訪時,被朝方以非法入境為由拘捕,隨后以“非法入境”和“敵對行為”等罪名起訴。6月,二人被重判12年。
7月18日,朝鮮讓她們與家人通話時傳達讓克林頓擔任特使的建議,表示如果像克林頓這樣的高級別特使愿意前往平壤,朝方將同意給予兩名女記者大赦。而此前美方提出的斡旋人選包括前副總統(tǒng)戈爾等人,都不被朝鮮認可。
克林頓兼具美國前總統(tǒng)和現(xiàn)任國務卿希拉里丈夫的雙重身份,影響力自不待言。在其任期內,第一次朝核危機得以化解,美朝關系也出現(xiàn)了積極發(fā)展的態(tài)勢。另外,他目前是一家慈善基金會的負責人,并非官方的身份使得美國政府有回旋之余地。
8月4日,克林頓飛赴平壤,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舉行會談,并最終成功帶回兩名被拘押的美國女記者。朝鮮官方報道說,金正日同克林頓會見時,后者“鄭重地轉達了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致金正日委員長的口信”。但美國官方對此斷然否認,并強調這純粹是出于人道主義的私人行動。
對于克林頓訪問朝鮮,8月5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姜瑜表示,中國政府對于這一問題得到妥善處理表示歡迎。
8月19日,美國前駐聯(lián)合國大使、新墨西哥州州長理查森,會見了朝鮮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的兩位外交官。白宮又急忙澄清,理查森是以“美國公民身份”招待朝鮮人的。
有分析稱,如果說,克林頓訪朝還可以拿營救兩名女記者作掩護的話,后者卻足以掀開美國所稱的“非官方”蓋頭。因為美朝并無外交關系,朝鮮外交官離開紐約市前往新墨西哥州訪問,需得到美國國務院的批準。
此外,據(jù)韓國《中央日報》8月25日報道,朝鮮已邀請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博斯沃斯于9月初訪問平壤。對此奧巴馬政府當日重申,美國沒有向朝鮮派遣特使的計劃,也無意在“六方會談”的框架外與平壤舉行有關結束朝鮮核武器發(fā)展項目的談判。
盡管近期美朝互動耐人尋味,但觀點普遍相信,美國不會和朝鮮單獨會談。
時事評論員安替表示,朝鮮似乎并不完全認同中國支持的“六方會談”,認為這是五國合伙對其內政的干預,所以想盡一切方法希望與美國雙邊接觸。但美國如果繞開“六方會談”重啟朝美談判,等于是獎賞挑釁、承認其核國家地位。他稱,其實各國盡可以放心,中國主控的“六方會談”只可能是朝鮮問題的唯一解決渠道。最重要的原因是朝鮮的能源、市場對中國依賴性已接近90%,中國成為唯一一個依然支撐朝鮮繼續(xù)維持生存的國家。繞開中國,那等于是在虛空中談判。
專欄作者章文還表示,也不排除朝鮮在美國口頭的“安全保證”下,自己找臺階下,提出重返“六方會談”的想法。這也是它唯一的出路,遲早而已。
“葬禮外交”難撼半島僵局
除了向美國釋放善意,金正日8月16日會見了韓國現(xiàn)代集團會長玄貞恩,滿足了她提出的所有要求,包括釋放遭朝方扣押的現(xiàn)代集團員工、恢復離散家屬團聚活動、重啟多個旅游項目等。8月26日,朝鮮和韓國紅十字會代表團在朝鮮旅游勝地金剛山舉行會談,雙方當天初步商定促成中秋節(jié)期間重啟南北離散家屬團聚活動。
朝鮮更借8月18日韓國前總統(tǒng)、“陽光政策”的制定者金大中逝世之機,展開了一場“葬禮外交”。金正日不僅短時間發(fā)出深表哀痛的唁電,8月21日還派出以勞動黨中央書記金己男為團長的6人高層次吊唁團,創(chuàng)造了韓國領導人去世朝鮮派團吊唁的先例。
據(jù)韓國《朝鮮日報》披露,在朝鮮吊唁團抵韓后,韓國政府沒有在第一時間會見朝鮮代表團,并且將其歸入了普通的外國吊唁團。8月22日,韓國統(tǒng)一部部長玄仁澤會見北方吊唁團后,對于朝方提出的拜會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的要求,韓國也沒有立即答復。直至23日李明博才安排與朝方會面,后者向其轉交了金正日的口信。而對口信的內容,韓國政府以事涉敏感為由拒絕予以公布,并否認了外界所稱金正日提出“首腦會晤”建議的說法。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社論稱,從平壤方面看,借助此次接觸來打破與韓國關系的僵局,目的是明確的。金正日給李明博口信內容雖然秘而不宣,但毫無疑問包含了希望恢復雙邊接觸的信息。從首爾方面看,李明博政府同樣希望早日恢復與朝鮮的接觸,以便掌握對朝政策的主動權。去年2月他上任后,在處理南北關系上放棄了金大中開創(chuàng)的“陽光政策”,轉而實行比較強硬的外交路線,把朝鮮棄核和實行開放政策作為韓國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和發(fā)展南北關系的前提。
然而,就在朝鮮吊唁團回到平壤的第二天,8月24日,韓國外交部接待了美國對朝政策特使,雙方會晤達成協(xié)議,認為“如果朝鮮不改變無核化相關態(tài)度,韓美就不會改變目前的應對基調”,對朝態(tài)度依然強硬無比。
縱觀朝韓葬禮前后外交互動,不難發(fā)現(xiàn)雙方在突破中有保留,在試探中又透著猜疑。香港鳳凰衛(wèi)視評論員觀點指,一場葬禮也許能夠攪動南北雙方的同族情懷,但恐怕卻難以從根本上撼動朝核問題引發(fā)的半島僵局。
金氏的基本考量
有分析認為,聯(lián)系朝鮮近期種種不同尋常的舉動,可以看出金正日的基本考量應是:其一,尋求朝美單獨會談以爭取更多利益,甚至獲得美國對其安全的保障;其二,沖破經濟制裁;其三,為其子金正云接班創(chuàng)造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頗值得關注的是,香港《信報》8月11日發(fā)表作者為薛理泰的文章稱,美國一位高官日前透露,金正日在與訪問平壤的克林頓會晤時,談到了朝鮮今后同美中兩國發(fā)展關系的不同趨向。文章稱,在稍早同克林頓會談中,金正日的副手故意說漏嘴地流露,朝鮮的核導彈打不到美國,卻可以往西邊打,“我們在西邊的國土也需要保護”。這番話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據(jù)稱,金正日把朝鮮的困難歸罪于北京的“大戰(zhàn)略”,以及美國的制裁。他暗示,只要美國能夠“改邪歸正”,他愿意隨時調整政策。
該消息目前還沒有被證實。
不過,在尋求朝美單獨會談中,金正日也不忘對中國表忠誠。據(jù)朝鮮中央通訊社8月12日報道,金正日當日觀看了由朝鮮國立話劇團重新排演的中國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后表示,進一步加強和發(fā)展朝中友誼是朝鮮黨和人民“不變的意志”。
另據(jù)英國路透社分析,朝鮮連續(xù)多年受國際制裁,今年經濟又遭受新打擊,農業(yè)遇洪澇災害,韓國援助中斷。此外,聯(lián)合國在朝鮮今年5月實施核試驗后,又宣布新的制裁朝鮮措施。經濟因素是朝鮮放低姿態(tài)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前段時間以來有關金正日“重病在身,去日無多”的傳言不斷,在其三子金正云接班態(tài)勢越來越明顯的情形下,他若想讓兒子順利接班,一是要穩(wěn)定國內,避免發(fā)生內訌,二要爭取有利的國際空間,避免美日介入。
金正云現(xiàn)在還處于依賴宣傳培養(yǎng)個人形象的階段,完全沒有實力和威望接掌權力。因此,朝鮮將“2012年建設強盛大國”歸為“英明大將金正云的偉大創(chuàng)想”,并在金正云指導下開展“150天戰(zhàn)斗”。同時,外界相信,金正日將進行權力整頓,把所有威脅到金正云的人果斷清洗。而擺脫四面楚歌窘境的外交努力,將為此營造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