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子
西安北郊的楊大媽有兩兒一女,本想晚年時可以享兒子的福,可誰知福沒享到,讓老人熬煎的事情卻添了不少。
大兒子韓東娶妻后生下一兒、一女,誰知他賺了點錢就搞起了“婚外戀”,后來禁不住外面女人的誘惑,跟著她跑到外地去了,再也沒有音訊。韓東的妻子一氣之下也扔下一雙兒女遠走他鄉(xiāng)。撫養(yǎng)兩個孫子的重擔完全落在了老兩口身上,爺爺、奶奶拿出了多年的積蓄供孫子上高中,可孫女的學費他們實在交不起,就只好讓她輟學了。孫子看到家里的情況,也嚷著不要念書了,要出去打工。慈祥而心酸的奶奶流著淚使勁勸說,才讓他打消了不讀書的念頭。
這二兒子韓成的媳婦非但不體諒婆婆的難處,反而對她有滿肚子的怨氣,憑什么婆婆就只為大兒子帶孩子,憑什么給他們花那么多錢?于是,她經(jīng)常在丈夫跟前抱怨,這韓成也禁不起媳婦的枕邊風,和媳婦一個鼻孔出氣,埋怨母親偏心,大哥的孩子是她的親孫子,難道自己的就不是?他們不但平日不給母親生活費,而且搬家了也不告訴母親,這親生母親連兒子住哪都不知道。怕母親給他“添麻煩”,他干脆連電話號碼也換了。
好強、明理的楊大媽在家里跺腳、生氣、罵人又能怎樣?一肚子的悶氣只能自已往肚子咽。誰知難纏的慢性病也找上了門,漸漸地她不想吃飯,胃脹、胃燒、反酸,一天只吃三、四兩飯,嚴重的時候一吃即吐。重病纏身而又無兒在身邊照料的境地真是凄慘!唯一的女兒雖然家很遠,經(jīng)濟情況也很差,但總是盡力照顧母親,也帶母親到大醫(yī)院看過,還常給她買藥吃,可她的病仍然沒有起色。
日子久了,楊大媽臉色蠟黃、消瘦無力、少言寡欲,總是覺得心煩、郁悶,經(jīng)常對老伴發(fā)脾氣,想起兒子的時候,淚水就唰唰地流下來。
一位朋友建議楊大媽到西安協(xié)和醫(yī)院看看,并說自己十幾年的老胃病就是胃腸病室的大夫給看好的。楊大媽聽完后,第二天就讓女兒帶她到了醫(yī)院。
胃腸病室的大夫診斷楊大媽患有慢性食管炎、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性胃炎,因為她的病情嚴重。大夫就要求她接受住院治療。剛住下的時候,楊大媽躺在床上一言不發(fā),別人問她話她也不吱聲。然而經(jīng)過精心治療,楊大媽不但胃口好了,而且緊皺的眉頭舒展了。女兒送來大碗的飯,她都能吃光,她高興地說:“這肯定是任超教授研制的益胃膠囊起了作用……”
雖然有女兒在身旁照料,然而在內心深處楊大媽還一直盼望著,盼望著兒子能來看他。對大兒子她不抱希望了,可二兒子就近在咫尺,卻為啥一次都不愿意來呢?她常感慨地說道:“只要兒子來看我,我的病就好一大半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再怎么不孝,作父母的都不會打心眼里恨他們,卻總是以最慈愛的心來對待他們。
一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二兒子韓成竟出現(xiàn)在楊大媽的面前,并給她帶來一些營養(yǎng)品,雖然兒子待的時間很短,但楊大媽的心里已是萬分開心了:見到親兒子,心里還是暖和啊!
事后,楊大媽才知道,原來兒子是因為主治大夫的一通電話才過來的。這主治大夫和楊大媽平日里常聊天,她非常理解一位母親的心情,很想幫助老媽媽完成心愿。于是就向楊大媽的女兒要來電話號碼,并對韓成說了許多話……
不久,楊大媽的身體康復了,但這位母親還一直在心里苦苦等待著兒子的歸來,雖然這種等待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