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君
紀律管理既有培養(yǎng)學生紀律意識和遵守紀律習慣的目的,但它更多的表現(xiàn)為一種手段,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因此,是否進行紀律管理,應該以學生是否積極學習為依據(jù),而不能為紀律而紀律。當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積極參與活動的時,課堂上的“嘈雜”和“混亂”就是一種活,這時,就沒有必要去為了課堂紀律的“寧靜”和“有序”花費更多的功夫,此時去管,可能會適得其反。那么,我們該如何認識和管理新課程中的課堂紀律呢?
在以前的課堂上,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教學拼音時,由于有的同學學過,知道怎么讀,因此,在老師還沒有出示或剛出示拼音時,很多同學已經(jīng)開始讀了起來,那些沒學過的也開始跟著讀。剛開始,為了按著教學設計有序的進行,也覺得課堂太亂,就利用一切方法讓學生安靜下來,然后在老師的帶領下齊讀,可是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因為這個時候?qū)W生都聽不進去,包括那些很“乖”的學生,安靜下來后朗讀的情況也不太好,課后,我在對教學反思時認為,學生開始時是一種內(nèi)心的學習沖動,會認的學生有一種表現(xiàn)欲,有他們表現(xiàn)的目的,不會的學生由于從眾心理,也跟著學習,這些都是自主學習,而老師要求學生安靜下來,坐好以后的學習是一種他主學習,我們成人都有一種感覺,在約束下做事很不自在,注意力也不能很好集中,而在自由的空間里卻能很輕松的做到。同樣,學生也如此,此時進行紀律管理,不但費時,而且效果大打折扣,“費力不討好”。
紀律是群體生活時必須的規(guī)范,他不僅是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前提,而且學生需要在集體中過集體生活,在規(guī)范中學會規(guī)范,在紀律和規(guī)范中形成紀律意識,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習慣。
在課堂上,也有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在老師講課時要么玩自己的,要么就學習其他內(nèi)容,有段時間我曾經(jīng)上過數(shù)學課,在講課時,我發(fā)現(xiàn),有個同學在做題,而且做的還是我們還沒有學過的內(nèi)容,我檢查了一下,全做對了,這種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制止他,為了課堂的統(tǒng)一讓他參加到大家的學習活動中?這樣做會打擊他的學習主動性,而且現(xiàn)在學的他已經(jīng)學會了,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也就沒有了,沒有了事做,他就坐不住,這時還可能會去影響其他同學。對于課堂上愛玩的學生,多半是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如何讓他們遵守紀律?就是要讓他們有事可做,而且是感興趣的,和課堂相關的事,使他們沒有機會去做其他的事,也就沒有時間違反紀律。奧蘇貝爾曾說:“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就是素質(zhì)教育強調(diào)的教學面向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給每一個學生根據(jù)其知識狀況分配給不同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有事可做,課堂紀律也就自然好轉(zhuǎn)。
在教學中,還有很多影響課堂紀律的因素,鄙人以為,以下幾點對課堂紀律的管理也有一定影響。
一、避免畫蛇添足
在課堂上,我們很多時候在教學設計中考慮不周,畫蛇添足,自己給自己添亂。如在課堂上,我們?yōu)榱思て饘W生的學習興趣,總是弄一些比賽的方式,玩是兒童的天性,往往在比賽激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玩的天性,建議老師們在安排競賽環(huán)節(jié)時盡量安排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最后,避免在學生玩的興起時,你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強制學生安靜,影響后邊教學效果,同時,放在后邊還有讓學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對下堂課有一種期待。
二、榜樣作用無窮盡
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而且也有好勝心,都希望得到表揚和尊重。每個班,每堂課都有認真聽講,模范遵守紀律的學生。這時,樹立榜樣就特別重要,有了榜樣,學生就有了模仿的對象,也有了競爭的目標。
三、合理利用學生的愛心
人本善良,再加上出生以后受到的愛心教育,因此很多學生喜歡關心別人,同時期望得到表現(xiàn)。在入學教育時學生就知道“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遵守紀律就是關愛老師的體現(xiàn)。“某某同學上課做得真好,老師非常喜歡。”“某某同學剛才的行為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也打擾了老師,老師很不滿意!”“某某同學表現(xiàn)非常好,老師很為他高興!”課堂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把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分享,不僅有利于紀律管理,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學會分享別人的情感,尊重別人的情感,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走進學生當中,和學生融為一體
在課堂上,教室后面的學生最容易出現(xiàn)紀律問題,很多老師通常的做法是把學生的座位調(diào)到前面,這些老師也明白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他們在后邊和老師的空間距離大了,心理距離也大了,老師的影響力變小了。調(diào)座位是治標不治本。我覺得在課改中,老師應該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相對近距離的對學生施加影響,有可能最好是撤掉講臺。其實我個人覺得講臺對小學生真的沒有實用性,它只是體現(xiàn)老師的地位和權威,只會增加老師高高在上的感覺。撤掉講臺,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會更近。老師和學生親近了,學生更喜歡老師,上課自然更認真,同時學生違反紀律了老師可以及時提醒改正,不用因為點名或者用其他方式而影響其他同學。
五、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約束的習慣
凡事只要養(yǎng)成了習慣,就不會輕易改變,同樣,只要學生養(yǎng)成了自我約束的習慣,課堂紀律就會變好。小學生對小紅花是特別感興趣的,表揚和獎勵等外在因素對學生行為的影響也很重要,有老師在提問時經(jīng)常說:誰坐得最好就請誰回答。有激勵就得有獎勵,要不然時間長了學生興趣會減退,紀律也不一定好。這時,準備一些表揚和獎勵的東西,使學生產(chǎn)生紀律需求是進行紀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時用一些煽動性的語言“這么多同學舉手,老師要請一個剛才認真聽其他同學發(fā)言的同學回答?!薄澳銊偛诺陌l(fā)言很棒,老師想把小紅花獎給你,可小紅花不愿意,他告訴我,他不喜歡不守紀律的同學”,“誰更遵守紀律我就請誰來回答”。這樣還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避免鼓勵的單一性。長期下去,學生自然就會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同時,課堂也還是活躍輕松的課堂,只是變得更有序了。
影響課堂紀律的因素有很多,課堂紀律好不好、如何管理,關鍵要靠我們在工作中多學習,多反思,只有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教育的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只有課堂紀律好了,我們的課程改革才能有序的進行,課堂效率才能提高。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qū)遵義航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