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忠玲 禚召運
近日收到了學生的匿名紙條,大致意思是歷次成績不理想,他無意中頂撞了老師,內(nèi)心充滿了內(nèi)疚,學習總不能提不起精神。我相信這樣的事情在教育教學中并不少見。尤其是剛畢業(yè)的青年教師,年輕氣盛,更容易與學生發(fā)生摩擦,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對待呢?
和諧社會我們也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而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那么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中解脫出來,做學生喜歡的老師。通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平等是前提
陶行知先生說過,創(chuàng)造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教師和學生之間也需要民主、平等?,F(xiàn)階段獨生子女比較普遍,學生個性都比較鮮明,教學中與學生發(fā)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這時教師不能擺架子,顧面子。對待學生的問題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手段處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多聽聽學生的想法,找到問題的關鍵,取得學生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寬容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他,而是讓他心服口服的改正他的缺點,排解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理解,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2.情感是紐帶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學生是有感情的個體,心理上也更渴望得到關愛,需要得到尊重和信任。作為教師在與學生相處時,不僅要把他們當作學生,更應當作朋友,家人。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用真摯的感情去對待學生,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和學生做知心朋友,使學生愿意親近你,如果這樣學生就會更加積極的配合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勞動,教師教學的進展會更順利,在一種和諧的氛圍內(nèi)大大提高課堂的實效。
3.合作促和諧
現(xiàn)今的社會,要求學生具有團體意識,具有合作能力。在中學時代,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這種合作包括學生和師生之間。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有平等參與的機會,利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家互相勉勵、互相鼓勵,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樣的學習使學生學會了關懷和幫助他人。合作提高了效益,同時,利于和諧班級的建設。
總之,現(xiàn)階段基礎教育改革素質(zhì)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師生關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名教師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作者單位:山東高密康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