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爆竹聲在我的耳畔響起。在這合家團圓的歡樂時刻,思母之情油然而生。我可親可敬的母親啊,如今,您在哪里?
從您遠去的那一刻到五年后的今天,我們彼此沒能相見。離開了您,我再也無法體味您懷抱的溫暖,感到的只是孤獨。只有這美好的回憶留在我的記憶里。
母親啊,您仍然是我記憶里的模樣。
油燈下,您彎弓似的背是我一直不倒的依靠。兒時,我躺在床頭,看著您為我織毛衣。
燈油漸將燃盡,火光從明亮變得昏暗。您雙手不停地動著,織針帶著毛線不斷地穿梭。您的手,溫暖的手,是多么的靈活,我看著,仔細地看著,您的手沒有停下,沒有絲毫地慢下來。那雙手總是充滿生氣,盡管皮膚皺得太緊,盡管那粗大的血管顯而易見,可終究是這雙手給我織著期待已久的毛衣。您的臉上還時不時地露出慈祥的微笑,不知何年何月,幾條無情的皺紋悄悄爬上了您的臉,可到底還是這張略顯蒼老的臉給了兒子最溫馨的笑容。燈油漸漸燃盡,我已入睡,可待我從夢中醒來,您依舊坐在微弱的燈光下……
我還記得,清晰地記得您做的菜。和著油鹽,伴著香料,綿綿不斷的是您的愛。
母親啊!您做的酸菜太香太可口了,留給了兒子太多太多的回憶??瓷先ゲ]有鮮艷的顏色,卻香氣四溢、美味可口,是酸、是咸、是辣。漸漸地,這道我不知吃了多少回的酸菜永遠地在我腦海里扎了根。這五年里,我怎么也找不到像您給我做的這么美味的菜。思念啊!您做給我的酸菜。
今天是除夕。您的兒子很好,想必您一定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想我念我盼我了。
五年了,我又怎能不時時牽掛!
五年了,我又怎能不深深思念!
五年了,我又怎能不夜夜期盼!
彼此相距千山萬水,路途遙遠,然而,再遠的距離也無法阻隔我與您心靈相牽。
我依舊思念兒時的臥榻,我依舊思念兒時您親手給我做的酸菜。期盼著,期盼著,有一天我能依偎在您的身旁……
五年了,這一千八百多個日子里,我只有在夢里與您相隨相伴!
點評:
由爆竹聲引發(fā)思念之情,角度巧妙。
深情呼喚,引入回憶。
細節(jié)描寫逼真。
對母親的手進行特寫,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選材獨到。
呼應(yīng)開頭。
排比句抒發(fā)對母親的牽掛、思念和期待之情,情真意切。
總結(jié)全文,再次表達對擁有完整家庭的渴望之情。
感情流露自然、真摯。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們懷化地處湘西,經(jīng)濟比較落后,農(nóng)村很多年輕夫婦拋下兒由外出打工,出現(xiàn)了大量的留守兒童。離開了父母溫暖的懷抱,我們無處撒嬌;面對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需要承擔家務(wù);面對繁重的學(xué)習任務(wù),我們沒有父母關(guān)心:面對多彩世界(如網(wǎng)絡(luò)游戲)的誘惑,我們?nèi)鄙俑改傅谋O(jiān)管……
也許你就是其中一員,也許你有過類似(如父母出差)的經(jīng)歷,用心寫出我們獨處的經(jīng)歷和感受,就是動人的篇章。
要求:
1根據(jù)材料,自擬題目。
2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3要有真情實感。
4不要出現(xiàn)與你相關(guān)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整體評價:
這是一篇較有特色的考場作文。文章由除夕夜的爆竹聲觸發(fā)思念之情,隨后再現(xiàn)五年前沉浸在母愛中幾個幸福溫馨的畫面,生動形象,真切感人。文中第二人稱的深情呼喚,排比句式的恰當使用。都增強了文章的情感力量。此外,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值得稱道,如,對母親織毛衣的手的特寫,逼真、細膩、傳神,極具感染力。
(向明康評價)
常到兒時玩的地方去
伴隨著爺爺奶奶,我總覺得乏味。爺爺太兇,奶奶愛啰唆。于是,我常常到兒時玩的地方去,看著秋千、石鄧[凳],總覺得親切,因為這里留下了我童年最快樂的記憶。
如今,昔日的孩子已長成了少年,可童年卻是永遠封存的美好記憶。
還記得那棵大榕樹,那用青石板鋪成的小路,那操場中央迎風飄揚的紅旗,那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的我……
時間過得多快啊!在這童年的時光里有多少苦與累、喜與悲,交織成一篇數(shù)不清字數(shù)的長文章……
棒棒糖依舊是那個牌子,可早已沒有了昔日的喜愛與親切;風箏依然在空中飛舞,可拉著線的卻不是昔日的我。坐在熟悉的石鄧[凳]上,仿佛能看見童年的我在盡情嬉戲,想要抓住,卻又化為青煙消逝而去,留下的只有嘆息和苦笑。
收拾房間,依然能找到那已不成樣的玩具,那一根根削得很短的鉛筆。看著照片中的我們,時不時會為自己的童年會心微笑。真想回到那個時候!
童年,簡單的兩個字包含了多少喜樂年華。有時真想回到那個樸素純真的年代,沒有絲毫負擔,沒有半點孤寂,有的只是樸實的微笑和稚嫩的心。
還記得剛戴上紅領(lǐng)巾的喜悅,剛?cè)雽W(xué)時的興奮。可是現(xiàn)在,歡樂喜悅已不復(fù)存在,只剩下童(憧)憬、迷茫和無盡的憂慮。
我多么想回到過去——還是那個快樂、無拘無束、背著書包哼著小曲的自己。
聽著《童年》的熟悉旋律,感嘆時間的飛逝和自己的成長。身體長了,年齡長了,知識長了,可童年的一切卻失去了!
童年,有媽媽的慈愛,有爸爸的嚴愛,可如今卻享受不到了。
點評:
不滿之情,溢于言表,為
下文展開做了鋪墊。
再現(xiàn)童年生活的具體情景。
比喻巧妙。
用棒棒糖、風箏、石凳等,再現(xiàn)童年的歡樂,并與現(xiàn)今的嘆息、苦笑等心情形成對比。
概括出童年的特點,但未與“獨處”相聯(lián)系。
道出了心中的迷茫與悵惘。抒發(fā)對父愛和母愛的期盼之情,但未能點明主旨。
題目解析:
這是一道給材料作文題。考題的最終落腳點是“獨處”,因此在具體作文時應(yīng)突出“獨處”之情境??梢栽佻F(xiàn)昔日家庭生活的溫馨,如在父母面前撒嬌,放學(xué)回家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考試失誤時有父母的鼓勵和鞭策等,反襯“獨處”的經(jīng)歷和感受,以此表達出對親情的渴望。
如果敘寫?yīng)毺幍慕?jīng)歷,應(yīng)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才符合要求,且易于抒發(fā)真情實感。
抒發(fā)獨處的感受,要在具體敘事的基礎(chǔ)上,選準感情的突破口,抒發(fā)內(nèi)心的孤獨無依、身心的疲憊、渴望家庭溫暖、渴望父母關(guān)愛、渴望全社會共同關(guān)注的心聲,從而突出文章的主題。
同時還須注意,文章立意要積極健康,避免消極錯誤,如寫因要承擔家務(wù)而嫌棄或厭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qū)懣释h離父母監(jiān)管而沉迷網(wǎng)絡(luò)等,都不符合要求。
在作文的形式上要注重創(chuàng)新,如描述想念父母的夢境,或用日記的形式表現(xiàn)出想念父母之情的與日俱增等,如此才能使文章顯得新穎、多彩。
整體評價:
文章抒發(fā)了考生面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渴望回到童年的真實感受。但文章以回憶童年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沒能寫出現(xiàn)在獨處生活的冷清,也沒能表現(xiàn)出孤獨的感受和對父母之愛的渴望。因此,盡管文章有真情實感,文字也較樸實清新,但因完全偏離了“獨處”的主題,是一篇失敗之作。
(向明康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