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慕
在與青少年學生的交往中,常聽學生說“我很愛老師,但有時也害怕老師?!薄拔矣性S多話想和老師說,又不知從何說起。”“我希望能和老師成為朋友,又覺得與老師之間有段距離?!笔鞘裁词顾麄兲幵谶@樣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長期以來,學生把老師看作權威,而自己更多的扮演著“遵從者”的角色,這種不對等的關系造成了師生之間的隔閡,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事實上,師生關系應該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人格平等的關系中,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此外,老師還是我們的友伴,和老師的交往體現在娛樂、生活和思想交流等各個方面。
青少年學生要化解與老師的矛盾、誤解,增進與老師的感情,應從主動溝通開始。當我們有不能解決的難題時,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當我們埋怨老師處理不公時,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當我們埋怨老師不能聽進我們的意見時,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當我們覺得被老師誤解時,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溝通是一門藝術,溝通需要方法。
接受老師是進行積極主動溝通的前提。在看待老師時,不能有完美主義,老師也是普通人。他有自己的情感,也會喜歡一個人,討厭一個人,也有高興的時候,生氣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家庭負擔,有自己的父母、愛人和孩子,也有緊張的工作,也需要生活,需要物質的東西,也有他自己的個性,有優(yōu)點和缺點。只有接受了老師,你才可能接納他的意見和建議,才可以用心去與他溝通。
改變對老師角色的認識,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還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尊重老師。最基本的是尊重老師的勞動,老師幾乎把他所有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了學生,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才對得起老師辛勤的勞動。尊敬老師還表現在課堂之外,課下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課余時間或是節(jié)假日,有選擇的對老師做訪問和問候,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在感情建立之后,私事或公事都可以談了。但要注意,每次談話都要認真傾聽,不要搶話,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當然在老師有空暇的情況下,可根據老師的愛好,共同參與一些體育活動、科研活動或者去郊游、參觀展覽等。到這時,師生之間就不僅僅是師生關系,還必然會發(fā)展為朋友關系。
其次,虛心向老師求教。做學生時,經常感慨“那個老師并不怎么樣”,“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長大以后才知道這種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老師在學問、閱歷等方面都高于學生,尤其在自己的專業(yè)課方面更是修養(yǎng)深厚,因此我們學生應該從而師之。此外,向老師虛心求教可以把你對這門課的喜愛、重視傳達給老師。對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多向老師請教,這樣不僅直接使學習受益,還會增多、加深和老師的交流,無形中就縮短了與老師的距離,每個老師都喜歡肯動腦筋的學生。其實,向老師請教問題往往是師生間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課老師并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會加深師生間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再次,要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尤其是批評。我們都知道老師的表揚是肯定,是鼓勵,是期待,卻不一定能理解老師的批評是愛護,是鞭策,也是期待。有的學生挨過老師一次批評心里就特別怕那個老師,認為他是對自己有成見,這是沒必要的。老師不會因為誰有一次沒有完成作業(yè),有一次違反了紀律就認為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要相信老師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此外,被表揚時我們體驗成功,被批評時我們體驗挫折。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財富。表揚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厲:批評好比防疫站,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后,要原諒老師的錯誤。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根本不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老師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觀點不正確,或誤解了某個同學,甚至有的老師“架子”比較大,或是太嚴厲,這都是可能的。發(fā)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tài)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如果老師冤枉了你,你會當面和老師頂起來嗎?不行,這樣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還會惡化師生的關系。暫且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氣和再說。不管怎么說,老師是長者,作學生的應該把他們置于長者的位置,照顧老師的自尊心和面子。作為普通人,老師希望你原諒他的錯誤,正如你希望他原諒你的錯誤一樣。
通過積極的溝通,與老師建立融洽的關系,既可以促進學習,又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會使我們一生受益無窮。只要我們能主動、恰當的和老師溝通,就能與老師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樂的學習,迅速的進步,健康的成長。
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