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聽說,有一對志同道合的年輕夫妻,從結婚起,就開始了敦煌壁畫的復原工作,至今已經(jīng)10多年了。
他們的計劃是,將壁畫按相同的尺寸大小,恢復到原創(chuàng)時的色彩面貌,并要讓它們永遠存世。
因此,他們選用了日本生產(chǎn)的純天然的彩石粉顏料,幾十元人民幣1克;選用了最好的浙絹做畫布,光畫布已經(jīng)用掉了1000米。
敦煌壁畫,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敦煌石窟現(xiàn)存500多窟,有歷代壁畫5萬多平方米。僅憑個人努力,做這么一件大事情,有這個可能嗎?
你可能以為他們很有錢,不錯,起先他們是有些積蓄,可是很快就花光了。
工作量之大也是你難以想象的。畫線描稿時,丈夫一早起床為妻子與兩個助手削鉛筆,要削40分鐘。每天50支中華鉛筆,兩頭削。一周的鉛筆頭,可以裝半個舊紙箱,每天收工時掃出來的橡皮屑,就有半簸箕。
近年來,雖然有許多同樣有敦煌情結的人在方方面面支持和幫助他們,但男主人在電話里對我說:“我們苦就苦在做了一件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p>
男人叫金衛(wèi)東,女人叫楊東苗。楊東苗的父親也曾是敦煌壁畫保護工作者。
我敬佩這對夫婦,想采訪他們,可令我失望的是,從頭至尾,沒能采訪到楊東苗。畢竟,此事的倡導者是東苗,傳承家族事業(yè)的也是東苗啊。
可是金衛(wèi)東說,東苗不能接受采訪,她的時間太寶貴,一幅3.4米高、3.6米寬的經(jīng)變圖,東苗就畫了將近一年。
東苗不能接受采訪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要專心。
她知道鄰國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這樣的口號:敦煌在中國,敦煌研究在日本。她知道日本早就研究生產(chǎn)出了復原敦煌壁畫的全套顏料。她知道日本許多年輕學子的學位論文取材于敦煌——《論敦煌壁畫的線條》《論敦煌壁畫的色彩》《論敦煌壁畫的服飾》《論敦煌壁畫的人物相貌變化》……
她知道,之所以日本至今還沒有開始敦煌壁畫復原的工作,是因為他們的年輕人毛筆功夫尚欠火候,那種與人的身材等高的、一氣呵成的飄逸流暢的長線,他們還畫不出來。
畫這樣的長線,除了筆下功夫,還要心無雜念。
這樣的長線,今天還有幾個人能畫出來?
除了畫布上的長線外,還有事業(yè)的長線、愛情的長線,有多少人能一心一意地畫出那條長線?
(丁 強摘自《今晚報》2009年3月30日,圖選自廣西美術出版社《黑白畫庫·民俗卷》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