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 依(珞巴族)
二○○九年六月十二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前夕,我榮幸地參加了全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祖國頌”創(chuàng)作研討班。短短的十一天學(xué)習(xí)和研討,使我受益匪淺。
回來以后我腦子里久久思索的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是上蒼太眷顧我?眷顧這個在全國僅有三千多人的珞巴族?不是的,是祖國眷顧我們,是時代眷顧我們,讓我們在祖國的懷抱里,在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中過上幸福的生活。于是想把這激動萬分的心情寫下來,表達(dá)我的這份心情。
我始終覺得舞蹈與散文及詩是一體的,或者說是有著親密的血緣關(guān)系。我生在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里,從小吸吮著極其豐富的民族口頭傳承文化的乳汁成長,從小耳邊聽?wèi)T了博嘎爾(珞巴)聞名的歷史傳說“加英”。看慣了崇拜原始宗教萬物有靈的母親跳的“神舞”(或巫舞),以及大型的宗教儀式 “鳥波任”(祭虎),“邊波任”(祭野牛),“索波巴”(表現(xiàn)氏族或家族的勢力), “巴日日”(娛樂民謠),“崩農(nóng)莫”(民間舞),“都都樂”(跳遠(yuǎn)),“巴克克”(刀舞)里,心里把這些當(dāng)成是傳說,當(dāng)作是紛飛的花瓣,喜歡地?fù)炱饋?珍藏在腦海里。
長大后我離開深山,進(jìn)了北京舞蹈學(xué)校,此時的我還徜徉在快樂的夢境里。
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這些傳說越來越走近了自己,在我的血液里清晰地映照我自己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這個傳說里的一分子。古老而美麗的傳說讓我變得如此興奮不已,想表達(dá)這份心情,時時在催促自己,于是我在苦苦尋找表達(dá)這份心情的路子。我認(rèn)定了那就是用我的舞蹈抽象的肢體語言,塑造這個傳說,這里有珞巴族典型的形象、聲音、服飾、色彩以及精神,讓觀眾認(rèn)識珞巴,讓全國了解珞巴,它成了我始終的夢想。
每次回到我那久別的珞巴家園,見到親人的高興心情之外,重新認(rèn)識我的父母,成了我的心事。
夜深人靜,我在不經(jīng)意中發(fā)現(xiàn)母親坐在火塘邊,輕聲低語地哼著民謠,父親則一邊安逸地聆聽著民謠,一邊摘下佩刀,我的視線總落在父親枕邊一個木架上,那上面整整齊齊掛著父親所有的刀。那些刀依舊靜靜地掛在那里,它們曾陪伴了我的童年。記得父親是用那些刀圈起了小院,蓋起小木屋,圈起那塊田地。
母親的民謠句句都是濃濃的母語,像是歌頌?zāi)嵌谓?jīng)歷:
那時代,
森林里刀與弓箭守護(hù)著生命。
燦爛的土地上,隱藏著悠柔的夢,
在森林里,赤著腳漫步的愛人,
戴著熊皮帽,佩著弓箭與刀在唱歌。
部落消失前,他從那邊來,來到老村落,
久遠(yuǎn)蒼蒼的部落,像一支憂呤的歌。
聽著這民謠讓我感動,那感動喚醒了我遙遠(yuǎn)熟知的記憶。猶如兒時熟悉的味道充滿了我的血液。
我時常覺得母親的民謠像是唱給全世界的搖籃曲。
讓我了悟到了:其實(shí),父親和母親像一把刀與鞘,永遠(yuǎn)是合體的一首民謠。這里頭包含著生活與生命和我的童年,讓我因之而感動。
作為專業(yè)舞蹈語匯塑造的珞巴形象雙人舞《珞巴人的刀》,就這樣誕生了。
二○○○年全國第十屆孔雀杯少數(shù)民族舞蹈大賽中,《珞巴人的刀》榮獲創(chuàng)作一等獎。全國的觀眾們從舞蹈《珞巴人的刀》中看到了珞巴人,看到了珞巴人的精神,我的夢想就算成真了。
終于在全國觀眾面前登場,訴說我的傳說。
刀與鞘
男人與女人
刀賦予男人的精神是——強(qiáng)悍、鋒銳、披荊斬棘。
女人則像沉默的鞘,在不經(jīng)意中,你會發(fā)現(xiàn)她悄然地躺在你身邊,生命也就這樣悄然地延續(xù)……
曾在一篇散文中,我這樣寫過《珞巴人的刀》,作為自己對舞蹈創(chuàng)作的啟迪:
博嘎爾男人偏愛的刀有三種:奧約、索布剎和約色。
平常,佩帶笨重的奧約,半米來長,寬約九厘米。出門時,則佩帶靈巧的索布剎,也是半米來長,但寬度卻窄了兩厘米。約色最神圣,只有巫師和遠(yuǎn)征的男人才可以碰它。約色的長足有一米,寬為八厘米。
父親時常把玩他的三種刀,看著心愛物鋒芒畢露,便嘀咕上了:“博嘎爾男人得經(jīng)常磨刀,佩帶好刀的男人才能在荊棘路上開辟出新路來。林子里的畜生要是見了博嘎爾男人砍下的樹枝,能嗅出刀的寒光來。女人最愛佩帶刀的男人,十五六歲的少女也嘟囔著怕嫁給一個連他身上的刀都不如的男人?!?/p>
煙草香暖著白氣,漸漸浮過父親刀刻似的皺紋。院子的柵欄上擺滿了新鮮的雞蛋殼,淡淡地散發(fā)出嘎爾部落萬物有靈的久遠(yuǎn)遺風(fēng)。母親在院角生殺的雞肝紋路里占卜著兒女的禍福。
父親松了煙斗,瞧著我說:“解放前達(dá)如家庭的兩兄弟進(jìn)藏跑買賣,歸途中老大走失了刀,一路神情恍惚,老二以為老大是饑渴了,便把他背到山洞里,可是老大不吃不喝——第二天身子僵硬了。后來老二總說:‘每次出門,山谷就回蕩著老大的聲音:我的刀,我的刀……”
屋里傳出母親沙啞的吟唱,珞巴語從她嘴里出來,孤山似的寒遠(yuǎn)。
父親吧嗒著煙斗,許久吐出一串煙霧,脖子上的筋一棱,約色“嗖”地立在了滾圓的柴木上?!澳隳赣H也憐惜刀呢?!闭f著,便把煙灰磕在了磨刀石邊,花白的頭發(fā)一下子遮掩我眼中的父親。
博嘎爾有句俗話:“男人失去了刀,就失去了生命?!?/p>
刀在珞巴族并不算圖騰崇拜的信仰。但刀在這個山地民族或森林民族是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父親刀不離身,父親的體溫長久地留在刀上,我就這樣感受著父親的故事。
在《珞巴人的刀》的創(chuàng)作中,運(yùn)用了民族舞,民間舞的元素上,加之我對現(xiàn)代舞的理解,把珞巴男人的肢體動態(tài)夸張刻畫成我夢中的博嘎爾男人,以及勤勞的博嘎爾女人對男人的依從、依靠、依賴。就像母親為父親夜里唱著纏綿的歌謠,那樣……
在審美的定位上尋求一種既民族化又抽象的舞蹈語匯,記得有一句話:“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世界的?!?/p>
在《珞巴人的刀》里尋找那些民謠、儀式、神舞留下的那久遠(yuǎn)浪漫的瞬間,來提煉舞蹈的詩句和傳說的故意。
幸運(yùn)的是這個節(jié)目曾在出訪匈牙利、泰國、比利時國家受到外國觀眾的熱烈歡迎。
記得有位著名的作家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愿把原始的歌與舞,原始的情感,很親切地帶回人間,帶回世界?!边@句話莫非是在為我指明今后的路子……
這些年來,作為一個民族舞蹈編導(dǎo)者,應(yīng)該善于儲存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記憶,儲存文字筆記,善于用文學(xué)寫作來提拔自己舞蹈作品的內(nèi)涵是多么重要。
今天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我想從我的成長、收獲、表達(dá)對祖國母親的一片深情厚意,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我從內(nèi)心深處祝福祖國國泰民安,祝福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