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泓
摘要認知隱喻的產(chǎn)生源于人們的身體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人體器官、部位作為最基本的認知經(jīng)驗之一,是人類賴以實現(xiàn)隱喻化的重要的范疇,人體器官、部位詞的隱喻正是基于人對自身認知的基礎經(jīng)驗,這對于人類的思維與認知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本文從身體部位詞的隱喻界定、分體部位詞的隱喻分類和隱喻依據(jù)三方面來分析了身體部位詞的隱喻現(xiàn)象。
關鍵詞 隱喻 身體隱喻 人體器官 部位詞 隱喻依據(jù)
中圖分類號:H15文獻標識碼:A
1 人體器官、部位詞的隱喻的界定
在認知語言學中,隱喻不僅僅是語言表達式的問題,而是一個思維問題,是指用一個概念去理解和體驗另一個概念的問題,因此,隱喻在本質(zhì)上是屬于思維的,是有價值的認知工具,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一種基本方式。隱喻不僅被看作是一種修飾話語的修辭現(xiàn)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被視為一種人類的認知現(xiàn)象—以某一領域的經(jīng)驗來說明或理解另一領域的經(jīng)驗,是人們對抽象范疇進行概念化的認知手段。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隱喻是一種認知機制,在這一機制中,一個認知域被部分地映現(xiàn)于另一認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前者叫來源域,后者叫目標域。
人體器官、部位詞顧名思義指的是表示人的身體的各個部位的詞語。表人體器官、部位詞的隱喻主要是以人體各個部位突顯的特征、形狀或作用來構成的,從而達到形象地描述事物的目的。人體的各個部位往往具有多個特征以區(qū)別于其他部位,但其中總有少數(shù)幾個是突顯的特征,容易被人感知,所以人們就利用-這些突顯的特征來構成隱喻,令人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如“頭”的突顯特征就是“位于人的身體的最上端”,“起主要作用”,“突起的”,根據(jù)這些特征,人們創(chuàng)造了“山頭”、“首腦”、“頭兒”等隱喻。
2 人體器官、部位詞的分類
主要體現(xiàn)在基本詞、修飾詞、疊音詞、同義重復、互反)和習語等6個方面?,F(xiàn)分述如下:
2.1基本詞和修飾詞
表示身體器官或部位的詞由于其本身特點具有喻義,可以用來充當基本詞,表示另外一個范疇的概念。例如,與頭有關的隱喻首先是根據(jù)它的形狀構成的,
漢語里有“山頭”“枝頭”“龍頭”等。其次,由于頭在人身體部位所占據(jù)的重要地位,所以它構成的隱喻還有國家元首、 頭目等。
2.2疊音詞
疊音詞指的是在詞組中重復使用同一個詞。
一是兩個人相同的身體器官或部位處于鄰近位置,不僅表示相對或鄰近的關系,還起強調(diào)突出的作用。如:臉對臉,眼對眼等。它用兩個人臉、眼這種相同和相鄰的位置,來強調(diào)一下行為的方式。
二是兩個人用相通的部位相對,表現(xiàn)敵我雙方對峙的場面,強調(diào)爭鋒相對的局面。主要用于固定詞組,例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2.3 同義重復
同義重復指同時使用兩個同義的詞或詞組,復述同一種情形。身體隱喻使用器官、部位名詞,而這些詞很難見到同義詞。所以,此處的同義重復主要指利用意義或者關系有關聯(lián)的器官、部位名詞構成詞組,重述同一種現(xiàn)象。如:全心全意、肺腑之言等。
2.4 互反
互反指同時使用兩個反義的詞或詞組,重述同一種情形。此處身體隱喻的互反主要指利用意義或者關系有關聯(lián)的器官、部位名詞構成詞組,重述同一種現(xiàn)象。如:頭重腳輕,手足相殘等。
2.5 習語
以人體部位的特征、狀態(tài),或行為動作構成的隱喻大多以成語、諺語、歇后語、典故、俗語等形式出現(xiàn),它們既貼近生活,又有很強的啟發(fā)性,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廣為傳誦。如:顧頭不顧腚,心有余而力不足等。
3 人體器官、部位詞的構成隱喻的依據(jù)
人類根據(jù)自己的身體部位去賦予事物以新概念,主要依據(jù)三種類型:
3.1依照兩者之間部位的對應
我們暫以人體與山體為例,說明本體與喻體之間各部位的對應過程。
原型范疇概念:人的頭、脊梁、腰、腳
目標范疇概念:山頂、山脊、山腰、山腳
3.2依照兩者之間形狀結(jié)構的相似性
如以人的眼部、口部、舌部、齒、牙和腿部等為喻體,以其它新的事物為本體形成的隱喻有:針眼、壺嘴、火舌、齒輪、月牙、桌腿等。
3.3依照兩者之間功能的相似性 (下轉(zhuǎn)第173頁)(上接第169頁)
有許多隱喻在根據(jù)喻體與本體的形狀結(jié)構相似的同時,也兼顧了兩者的功能相似性。
口的功能可進可出,如:巷口、關口、三岔路口等。
頭的功能為一身之首又極其重要,如:首腦,首要等。
手可自由轉(zhuǎn)動并能指示方向,如:把手。
腿具有支撐作用,如狗腿子等。
4 總結(jié)
本文結(jié)合認知語言學和現(xiàn)代隱喻理論,通過描述漢語人體器官、部位詞的隱喻表達,分析了人類如何利用自己熟知的身體及經(jīng)驗去認識外在的世界,說明了人類在認知客觀世界時,身體的經(jīng)驗起了根本的基礎作用。同時,對人體器官、部位詞的隱喻認知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類思維對于語言機制運行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 束定芳.論隱喻的認知功能[M].外語研究,2001(2).
[3] 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 黃華新,吳恩鋒.自然語言中的感官隱喻認知系統(tǒng)[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 (7).
[5] 王逢鑫.身體隱喻:構詞理據(jù)、功能變換、冗贅與錯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2).
[6]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
[7] 盧衛(wèi)中. 人體隱喻化的認知特點[J],外語教學,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