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朋
關于“特供”,最早見識到的是解體前的蘇聯(lián)“小白樺”商店?!疤毓敝?大致有二。一特在供應對象特殊。一般老百姓肯定不在此列,“特供”對象只能是特殊人物,如蘇共中央、蘇維埃政府和蘇軍的高級干部以及他們的家屬;二特在所供商品特別。“小白樺”供應老百姓見所未見的進口高檔消費品。
中國也有“特供”?!敖饷堋焙蟮念I袖“特供”煙——2號雪茄,專供一人用。生產過程也特別,專門從四川什邡調來煙葉,又把什邡煙廠的幾位制煙高手遷至北京,搞了個“360信箱”,總共13個職工,每月產煙僅15~20條,秘密、神圣得不可思議。(《金陵晚報》2009年1月27日)而現(xiàn)在,給“國家94個部委老干部”提供的,則是“特供中心”生產的“優(yōu)質、放心的有機食品”,與老百姓吃的可能被污染的食品,自有霄壤之別。(《當代雜文報》2009年1月10日)
對象特殊,商品特別,“特供”之特,其實就是一個詞:特權。但特權體現(xiàn)的不是先進文化,而是落后的等級文化。它所造成的社會不公以及奢侈、腐敗之風,恰恰是社會矛盾加劇的誘因之一。試想,高級干部的吃、穿、用都靠“特供中心”,而老百姓卻整天在假、冒、偽、劣以至有毒的商品中生活,還談何執(zhí)政為民?高干的生命矜貴,公民的生命難道就不重要?
“當時天子是閑游,今日行人特地愁?!?羅隱《汴河》)獨具“國情”特色的“特供”,違悖以人為本,當盡早取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