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淼河 黃壽平
花生瘡痂病又稱落花生痂圓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近年來呈加重發(fā)生趨勢,一般減產(chǎn)10%~30%,嚴重時可達50%以上。
1 為害特點
花生瘡痂病主要為害植株葉片、葉柄、托葉、莖部和子房柄。各患部均表現(xiàn)木栓化瘡痂狀斑,斑面病癥通常不明顯,潮濕時僅隱約可見橄欖色霉點或薄霉層,此為病菌分子孢子盤及分生孢子。新抽生的病葉畸形扭曲,并大量出現(xiàn)直徑約1mm的圓形小斑點,中部淡黃褐色,稍凹陷,邊緣紅褐色,葉背主脈和側脈上現(xiàn)連生短條狀的銹褐色斑,表面木栓化粗糙;葉柄、莖稈和子房柄病斑卵圓形至短梭狀,較葉片上的大,褐色至紅褐色,中部下陷,有的呈典型“火山口”狀,斑面龜裂,木栓化粗糙更為明顯。被害子房柄有的腫大變形,莢果發(fā)育明顯受阻。
2 發(fā)生規(guī)律
花生瘡痂病以病菌的菌絲體和分孢盤在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借風雨傳播侵染致病。病害的流行與天氣條件較為密切。在雨量充沛時容易導致花生瘡痂病的盛行。如果當年早春氣溫偏低,雨水偏早偏多,陰雨天出現(xiàn)頻繁,本病發(fā)生早而重。
3 防治方法
3.1農(nóng)業(yè)防治 ①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包衣的種子;②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做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后及時清理溝系,防止?jié)駳鉁?降低田間濕度;③用根瘤菌和微肥拌種,種子拌花生根瘤菌粉,667m2用25g菌粉兌清水100~150ml調成菌液,均勻地拌在種子上;④播種前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和農(nóng)作物病殘體,集中燒毀,減少病蟲源;⑤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⑥加強田間肥水管理,適當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的抗病力,有利于減輕病害。
3.2藥劑防治 在發(fā)病初期,選用50%苯菌靈1500倍液、65%代森鋅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滅菌成8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可達到顯著的防病增產(chǎn)效果。(收稿:20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