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修建 楊 磊
辣椒是萍鄉(xiāng)主要生產(chǎn)蔬菜之一,根據(jù)定植及采收時期,辣椒栽培可分為3種模式:早熟栽培、秋延后栽培、反季節(jié)栽培。早熟栽培是我市的主要栽培模式,現(xiàn)將該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1 選用早熟雜優(yōu)品種
選擇適宜于保護地栽培、耐陰、抗病、開花結果早且集中的早熟雜交品種,如改良早豐、蘇椒5號、早雜2號等。
2適期播種育壯苗
采用冬前提早播種,大苗越冬的育苗技術。
2.1適宜播種期
大棚冷床為10月中旬,電熱溫床為12月上中旬,種子經(jīng)溫湯浸種,催芽后播種。
2.2苗床土的準備
苗床土必須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保水力強,通透性好、未種過蔬菜的沙壤土,加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質(zhì)及過磷酸鈣、草木灰等,土壤與有機肥的比例一般為6∶4。苗床土在播前2~3周進行消毒,用10%福爾馬林50~1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均勻噴灑苗床上,用薄膜蓋嚴,密閉5天后揭去薄膜,通風1周左右。
2.3溫濕度管理
育冬苗的關鍵是控制好育苗棚內(nèi)的溫濕度,播種出苗后至“冬至”(12月下旬),此期氣溫偏高,苗棚以通風排濕為主;“冬至”至“立春”,此期氣溫偏低,苗棚以保溫為主,適當通風排濕;“立春”至定植前,氣溫回升,苗棚應逐漸加大通風量,結合煉苗。辣椒壯苗的標準:枝葉完整、無損傷、無病蟲、莖粗、節(jié)短、葉厚、葉柄短、色深綠,根系粗壯發(fā)達,定植時現(xiàn)蕾。
3 保護設施適時早栽
辣椒是喜溫作物,根據(jù)它對溫度的要求,結合萍鄉(xiāng)氣候特點及各種保護設施的保溫性能,作早熟栽培的辣椒適宜定植期是:大棚或大棚地膜栽培,可提早于2月中下旬定植;小拱棚地膜栽培,定植期在2月底或3月上旬;地膜栽培,定植期以3月中旬左右為宜。
4 選地作畦合理密植
選擇沒有土傳病害、土層深厚、排灌條件好、地溫回升快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茬不是同科作物的地塊栽培。冬季深翻炕土,定植前整地作畦。早熟栽培追求的是前期產(chǎn)量,可適當密植,1.1~1.2m開畦(包一面溝),行株距0.5m×(0.3~0.4)m,每穴雙株,667m2栽3000穴左右。
5 重施底肥,適時追肥
根據(jù)辣椒的需肥特點,在栽培上實施增鉀、補磷、控氮的施肥原則。重施底肥:結合作畦,667m2一次性施足腐熟的堆廄肥2500kg以上、過磷酸鈣40~50kg、氯化鉀6~8kg。適時追肥:在初花期可施少量淡糞水;在坐果盛期及時追施濃肥1~2次,并加入鉀肥3~4kg,此外,可用0.2%~0.3%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2~3次,促進穩(wěn)花穩(wěn)果。
6 加強田間管理,適時采收
早春用大棚或小拱棚覆蓋栽培,要特別注意防止棚內(nèi)高溫高濕和高溫烤苗發(fā)生,在晴天要及時敞棚通風。為爭取前期高產(chǎn)量,對1~2級果要適時采收,一般在謝花后約20天,果實有一定大小,未充分膨大時就可采摘,以后每3~4天采收1次。進入結果中后期,則果實充分膨大后再摘,一般每5~7天采收1次,方可獲得較高的總產(chǎn)量。
7 病蟲害防治
7.1病害
辣椒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菌核病、黑根腐病等。
7.1.1病毒病。受害植株一般表現(xiàn)為花葉、黃化、壞死和畸形等4種癥狀?;ㄈ~是指病葉出現(xiàn)濃綠與淡綠相間的斑駁,皺縮或產(chǎn)生褐色壞死斑;黃化是指病株葉片變?yōu)辄S色,并有落葉現(xiàn)象;壞死是指病株部分組織變褐枯死;畸形是指葉片增厚,節(jié)間縮短變形,呈蕨葉或叢枝狀。萍鄉(xiāng)的毒源以黃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為主,主要以蚜蟲傳播。多年連作、地勢低洼及缺肥、蚜蟲發(fā)生量大等為害重。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種子及幼苗處理:種子可用10%磷酸三鈉浸泡30分鐘,洗凈催芽。在分苗、定植前及花期各噴灑1次0.1%~0.3%硫酸鋅。③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地膜覆蓋,增施有機肥,重施鉀肥和磷肥。④及時防治蚜蟲,以防其傳播病毒。⑤藥劑防治:使用5%植病靈水劑300倍液噴霧。
7.1.2疫病。主要危害莖基部,近地表上下莖部產(chǎn)生暗褐色或黑色病斑,環(huán)繞莖1周后形成縊縮。潮濕時病部生長稀疏的白色菌絲,并順莖向上發(fā)展,使地上部分萎蔫直至枯死。植株上部枝葉發(fā)病時,形成黑褐色條斑。葉部病斑近圓形,呈暗褐色,邊緣黃綠色。果實發(fā)病油光暗綠,很快軟腐,潮濕時長出稀疏白霉。溫度28~30℃,相對濕度85%以上是發(fā)病的最適條件。雨后天晴、氣溫急劇上升,定植過密,通風不良等發(fā)病重。防治方法:①實行輪作,培育壯苗;②加強田間管理:三溝配套,高畦種植,密度適當,合理施肥,雨后排澇,清除病殘株;③種子消毒:用冷水浸種5~15小時后,再用1%硫酸銅液浸種5分鐘,取出后拌少量草木灰播種;④藥劑防治: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噴霧。
7.1.3菌核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成株期染病,病斑環(huán)莖1周上下擴展,莖部皮層腐爛,有鼠糞狀菌核。早春、晚秋易發(fā)生流行。防治方法:①深翻整地,覆蓋地膜;②土壤消毒,藥劑拌種,培育無病苗;③加強田間管理:露地栽培應防止水漫灌或雨后積水,適時中耕松土,大棚溫室栽培應避免連續(xù)低溫潮濕,及時通風;④藥劑防治:用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
7.1.4黑根腐病。成株期發(fā)病。從植株莖基部出現(xiàn)黑褐色腐爛,主根表皮腐爛脫落,側(cè)根稀少,植株萎蔫。濕度大時病部有白色稀疏菌絲,嚴重時植株成片死亡。 萍鄉(xiāng)每年5~7月,溫度25~35℃,高溫高濕,栽植過密,管理不善的田塊發(fā)病重。防治方法:①農(nóng)業(yè)防治:輪作,三溝配套,高畦種植,合理施肥,雨后排漬,及時清除病殘體;②藥劑防治: 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噴霧。
7.2蟲害
辣椒的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茶黃螨、棉鈴蟲、煙青蟲和小地老虎、螻蛄等。
7.2.1蚜蟲。一年中有春、秋季2個高峰。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采用銀灰色薄膜覆蓋驅(qū)避蚜蟲;②藥劑防治: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667m2用吡蟲啉10%可濕性粉劑10g,保護地可用22%敵敵畏煙劑0.5kg,于傍晚收工前將棚密閉熏煙,省工高效。
7.2.2紅蜘蛛和茶黃螨。4月中旬~8月下旬易發(fā)生。2種害蟲蟲體很小,肉眼不易看見,集中在植株幼嫩部位刺吸汁液。受害葉片增厚僵硬,順背面呈油浸狀,并向下卷曲皺縮。受害嫩莖變黃褐色,畸形,植株矮小叢生,落花落果。施氮肥過多的田塊受害嚴重。防治方法:①農(nóng)業(yè)防治:早春清潔田園及地邊雜草,減少越冬蟲源;②藥劑防治:點片發(fā)生階段開始噴灑40%樂果乳油8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等。
7.2.3棉鈴蟲與煙青蟲。以幼蟲蛀食蕾、花和果,也食嫩莖和葉。防治重點在現(xiàn)蕾開花期。防治方法:①農(nóng)業(yè)防治:結合整枝摘除蟲卵和清除蟲果。②人工誘殺: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③生物防治:噴灑1g含孢子100億的Bt乳劑2500~5000倍液等。④化學防治:通常在3齡幼蟲以前實施。噴灑天王星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等。
7.2.4小地老虎(土蠶)。幼蟲將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莖部咬斷,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嚴重時甚至毀種。防治方法:①農(nóng)業(yè)防治:鏟除田邊雜草,深翻炕土,消滅越冬蟲源。②誘殺成蟲:用糖、醋、酒、水按3:4:1:2比例,加少量敵百蟲誘殺。③藥劑防治:將鮮嫩菜葉切成小塊,按糖醋液比例配制誘餌,傍晚撒在植株四周誘殺,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噴霧或灌穴。
7.2.5螻蛄俗名“土狗子”。食性雜,能為害多種蔬菜和農(nóng)作物幼苗。成蟲體長36~55mm,體肥大,黃褐色。成蟲在土中咬食種子和幼苗,咬斷幼苗嫩莖,或?qū)⒏o部咬成亂麻狀,造成缺苗斷壟。將土面串成許多隆起的隧道,使根土分離成“吊根”,使幼苗成片死亡。防治方法:①誘殺成蟲:用燈光或馬、牛糞誘集成蟲進行捕殺;②藥劑防治:可用毒餌誘殺法,即將豆、棉仁餅或麥麩炒香,或秕谷5kg煮熟,用90%敵百蟲晶體150g兌水使毒餌拌潮,667m2用毒餌22.5~37.5kg撒在地里或苗床上,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灑或灌殺。(收稿: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