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2.C3.D4.C5.D(A應為“抱著、帶著”,B應為“延遲”,C應為“租賃”)6.B7.B8.①凡是陸知縣托買綢緞,購置黃金飾品,采辦珍珠寶物,一定高價挑選精美上好的獻給知縣,但開列的帳單上,則故意降低其價格。②這是庫吏開列的,早上你親自遞呈上來的。③寺里和尚聽到,生了疑心,就用甜軟的話語哄騙童仆,探知了這件事情的始末,慶幸自己得到了一件奇寶。9.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痹郛愔?。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聞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0.(1)詩的第三句寫酒宴上的歡聚,是別前;一、二兩句寫將別未別,是別時;五.六兩句寫別后路上的情景,是別后;最后兩句寫歸家后的孤獨,更進一步寫別后。(后面兩點可并為一點。)(2)營造了一種寧靜清幽、境界開闊卻略顯感傷的意境。寒塘岸邊別離摯友,即將身單影只,自是內心凄楚悲涼不已,垂眼間露水濕碧草,碧草掛露珠,則觸景傷情。作者借景物抒發(fā)了自己的悲情;放眼望去,明月相映,江水清清東逝不息,思念也將如此水滔滔不息吧。這兩句作者借景顯深情,做到情景完美交融。(景2分,情2分)11.(1)從曲中“南陽”“八陣圖”“臥龍”“蜀道”等詞語,可推斷出“農夫”指諸葛亮;從“東?!薄啊读w》”“非熊”“渭水”等詞語,可推斷出“漁翁”是姜子牙。(兩個人物的分析各2分。)(2)同意。作者認為姜太公、諸葛亮勛業(yè)彪炳,都成就了一番事業(yè)。但時過境遷,他們所成就的大業(yè)如過眼煙云,如今只剩下蜀道上空的片片殘云和渭水之濱的颯颯秋風,借衰颯的景物傳達出消極無為的思想情緒?;蛘卟煌?。一般來說,懷古詠史之作常用來諷刺和針砭時弊,這首小令,就是通過對歷史上英雄人物的緬懷,流露出對當時社會玉龍不辨、明主難遇的慨嘆,曲折地表達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具有積極意義。(觀點1分,分析言之成理3分。)12.對比。將“狼王”在危難時刻奮不顧身保護兒子的行為與“責”在危難時刻丟下美女,只顧自己狼狽逃命的丑行進行鮮明對比,肯定了狼王表現(xiàn)出的勇猛和父愛,鞭撻了責的自私和無能。(手法2分,作用2分)13.(1)該句用比喻將狼王的思想比作絕不拐彎奮力前行的狼群,表達了狼王堅持己見,不顧狼群的反對,決意將“美女”安全送出領地的念頭。(手法2分,意思2分)(2)狼王寧愿死去,也不愿與責相提并論,表達了狼對責的極端蔑視??梢娯熓嵌嗝吹乇氨煽蓯u。(狼的蔑視2分,責的可恥2分。意思對即可)14.“狼心”是指小說的主人公是“狼王”,“人肺”是指狼王雖然是人的異類,卻有著人類應具有的高貴品質,如有尊嚴、勇敢,富有責任心,不落井下石等。題目用錯位的手法產生強烈的諷刺效果:明明是野獸,卻有人性;明明是人,卻喪失了人性,人不如獸,從而鞭撻了某些失去人性的人。具體解讀4分,題目的匠心2分)15. 狼王的人性:有尊嚴,不能容忍責對他的蔑稱“那廝”;有責任感,保護狼后、保護愛子;在危險時分,奮不顧身,勇救異類“美女”;坦蕩,和“責”交鋒,公開叫陣,不搞陰謀詭計。責的獸性:危險時只顧自己逃命,不顧他人的死活;既沒有和敵人正面作戰(zhàn)的勇氣,又沒有和敵人正面作戰(zhàn)的本領,卻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當狼王為救美女,與虎奮力搏斗時,責不是助狼王一臂之力,反而乘人之危,射傷狼王,陰毒卑鄙,為獸類所不齒。(任答四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16.另換的題目為“人心狼肺”(或人心獸肺)。理由,影射小說中的人“責”,他雖然披著一張人皮,卻沒有人的勇敢、人的責任感、做人的坦蕩等,有的是自私、狠毒,與野獸無異,所以是“人心狼肺”。題目2分,解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