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宏
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班級大,程度差別較懸殊的現(xiàn)象,加大了教師在課堂中對提問把握的難度。其實,提問也是有技巧的,準確把握提問時機,精心設(shè)計提問難度,靈活運用提問方法,同樣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教師在講解中適當?shù)夭迦胍恍┨釂?可以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與聽說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正確把握提問時機,巧妙設(shè)問,及時吸引學生注意力,這是體現(xiàn)教師教學的重要方面。以高二英語下冊Unit 15中的Lesson 58 NOISES IN THE NIGHT(Ⅰ)為例:本課是一篇有關(guān)一起偵破案的課文,如果講解形式過于單調(diào)將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穩(wěn)定,可能會使學生迅速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使原本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變得索然無味。因此,課前可以準備好以下的問題,以供課堂講授中隨機提問。
1.Whats the problem with a young lady?
2.Was her life in danger?
3.Who will get the ladys money when she dies?
4.Is her uncle the very person who wants to kill her?
5.Why did the famous detective decide to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the ladys room?
通過提問1、2問題導入新課,學生們注意力就會被女主人公的命運完全吸引,新課在學生對故事結(jié)果焦急地期待中進行。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通過提問制造一些懸念,3、4問題使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緊張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控制著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課堂的學習氣氛緊張而又愉快。最后,通過問題5檢查、了解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情況以及對課文的掌握情況。
二、精心設(shè)計提問的難易程度
英語教師精心設(shè)計提問的難度,使優(yōu)、中、差學生都可以獲取所需信息,起到“優(yōu)生能吃飽,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啟發(fā)出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問,從易到難。以高一英語上冊Unit 7中的Lesson 26 and Lesson 27 EARTHQUAKES為例:對部分學生而言,課文內(nèi)容較難理解,課后問題設(shè)計偏難。因此,為了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嘗試按課文順序?qū)栴}重新設(shè)計如下:
1.In what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San Francisco?
2.In the spring of 1906,what happened to San Francisco?
3.What happened again in the city in the fall of 1989?
4.Can you tell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earthquakes?
5.Why did the two worst earthquakes both happen in San Francisco?
其中,問題1、2、3相對簡單,比較適合英語基礎(chǔ)差的學生,只要細心,就能輕而易舉地在課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問題4、5相對偏難,問題的答案需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將語言重新加工,比較適合英語基礎(chǔ)好的學生。當然,我們也可以將較難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使之簡單化。
三、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法
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駕馭學生思維,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就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法,提問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單個回答——由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某個問題。小組討論——由小組成員集體討論,最后由小組代表回答,其他成員補充。全班討論——全班同學共同討論同一問題,各抒己見,最終得出統(tǒng)一答案。例如,在講授高二英語上冊的Lesson 34 EARTH、AIR與WATER三篇短文時,可以穿插以下的一些問題:
1.Why is the area of desert growing every year?
2.What are the causes of air pollution?
3.What shall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
1、2問題概括性強,答案涉及多個段落,由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些問題,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對課文有一個全面的復習。問題3則適合全班討論。每個學生的思維會隨著課堂的節(jié)奏而活躍起來,每個答案會不盡相同,這無關(guān)緊要,關(guān)鍵的是每個學生都要動腦筋想,開口說。同時,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也在討論中得到了加強。
作者單位:山西省昔陽縣高級職業(y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