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愷 孫友田 馮亦同 徐明德 胡 弦 大衛(wèi)
輯編者按:
2009年4月下旬,值汶川“5.12”大地震一周年前夕,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江南時報社和泰誓集團共同組織詩人訪問團奔赴四川。詩人們先后采訪了綿竹、映秀等重災區(qū)和江蘇援建指揮部,參觀了援建項目,并寫下了感情真摯的詩篇?,F(xiàn)選發(fā)部分作品,以作告慰和紀念。汶川筆記(二章)
趙愷
一只鞋子
為了紀念四川地震一周年,我最近去了映秀、綿竹重災區(qū)。天塌地陷,形同地獄。我有死去一次的感覺。一座全軍覆沒幼兒園的黑板上寫著“詩歌朗誦會”,詩歌和孩子一道殞滅在這里。
在院中我拾起一只大約是四歲女孩的塑料鞋及畫筆、小勺子、盤子碎片、錄音帶等十件遺物,把它們帶回到淮陰來。
一天下午,我以手挖穴,把它們掩埋在淮河岸邊,并灑上河水。我對孩子們說,淮陰是母親熱土,在這里你們會感到溫暖安慰。我也會常來看望你們,尤其是每年的5.12。
母親
泯江是奔涌的建筑。
映秀是寧靜的建筑。
一座橋梁仿佛映秀的肩胛崛立于泯江之上,柴米油鹽在肩胛上走過,筆墨紙硯在肩胛上走過,日月雷電在肩胛上走過。泯江只是轟轟地流: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作為汶川大地震的震源地,大橋和時間一道斷裂了。
節(jié)節(jié)斷裂。
孩子折斷一根火柴,作曲家撕毀一卷樂譜,猛虎撕咬一只梅花鹿。
生活粉碎性骨折。
大橋是肩胛,映秀重建肩胛。
工地在路邊,路在崖邊。
絕壁懸崖由尊尊巨石壘成,那種感覺仿佛吁一口氣就能傾覆的兒童積木。
兒童積木被一道道大網(wǎng)呵護著。
大網(wǎng)呵護積木,可是能夠約束一座山嗎?
橋梁工人作業(yè)在山河之間。
在工地和公路的結(jié)合部,直面絕壁,站立著一位橋梁工人。
普通工人:防護帽,工作服,解放鞋。一手持小紅旗,一手持小綠旗。身軀瘦小,神色莊重。
特殊工人:她竟然是一位蒼顏皓首、年近古稀的老媽媽。
老人說,不在編,不取酬,她是一名志愿者。
老人說,一個兒子死于巨石,另一兒子正在建橋。幸存的兒子在絕壁近邊勞作,她不放心。黑壓壓一片和她孩子一般大小的孩子在絕壁近邊勞作,她不放心。陰晴雨雪,磔磔兀立,觀察懸崖,警報險情,她是一位安全員。
面對老人,仿佛面對一尊銅像。
沒有也無須詢問,她的名字叫“母親”。
第一圈舉世關(guān)注的年輪(三首)孫友田
雙流機場
又是一年春草綠,
又是一年菜花黃。
驚心動魄的汶川大地震,
長出舉世關(guān)注的
第一圈年輪。
我和我的江蘇詩友,
去探望,
去慰問,
去采訪。
背起行囊,
穿云破霧,
降落在你的懷抱,
——成都雙流機場。
雙流機場,
我的思念,
我的向往,
我的敬仰。
你是我入川探望的
第一位親人,
是我情與愛的交響
——第一章,
是我刻骨銘心的詩
——第一行。
巨大的災難降臨之后,
你張開雙臂,
挺起胸膛。
在降臨災難的土地上,
迎接降臨的祝福,
迎接降臨的吉祥。
用勞累與繁忙,
去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
你的跑道通向天路,
通向愛的悠遠,
通向情的綿長,
通向真善美的寬廣。
不舍晝夜,
大愛無疆。
起飛,天空美麗,
降落,大地輝煌。
起飛子弟兵的忠誠,
降落中南海的春光。
起飛紅星紅旗紅十字,
降落紅花紅心紅太陽。
降落難以到達的到達,
降落不準直航的直航。
在你的跑道上
川流不息的人類之愛,
消融冰霜。
飛來飛去的人性之美,
永放光芒。
心連心手拉手的援建,
傳頌八方。
重建家園的雄心壯志
騰起翅膀……
成都草堂訪杜甫
從汶川綿竹回到成都
成都草堂訪杜甫
跨越時空的詩人興會
發(fā)生在四月的一個上午
“蓬門今始為君開”,
詩圣迎客出茅廬。
老詩人還是那樣瘦,
憂國憂民作詩苦。
他的茅屋曾為秋風所破,
“床頭屋漏無干處”。
老詩人心懷天下寒士,
希望有萬千廣廈提供幫助。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老詩人的善良成泡影,
指望朝廷是個美麗的錯誤。
我們向老詩人暢談災區(qū)見聞,
重建家園的壯舉如火如荼。
震塌的道路已經(jīng)修復,
城市之間通了高速。
來到映秀仍然看到青山綠水,
走進綿竹如同走進朝氣蓬勃。
人民的公仆全力以赴,
無疆的大愛萌芽破土。
枯萎的百花大橋正在含苞,
死去的教學大樓正在復蘇。
心連心手拉手的援建,
展開了更新更美的藍圖。
您一定看過川劇的“變臉”,
一瞬間就改變本來面目。
地震是變臉,很快把幸福變成痛苦,
重建也是變臉,迅速把痛苦變成幸福。
您不必再修漏雨的茅屋,
住進新蓋的板房更加舒服。
板房上貼著綿竹的年畫,
孩子的歡笑是災區(qū)的精神支柱。
您的大作都來自民間,
現(xiàn)實生活鑄就杜詩的風骨。
接觸抗震救災的英雄人物,
您定會受到巨大的鼓舞。
您會看到雄起的四川昂首闊步,
您會吟唱永遠震不倒的中華民族。
走進廢墟
漢旺鎮(zhèn)已墻倒屋塌,
走進去心如刀扎。
穿鎮(zhèn)而過的綿遠河,
依然奔流不息,
卻無人與它對話。
危樓內(nèi)空空的鳥籠,
還在那里懸掛,
傾斜的陽臺上,
還睡著枯萎的花……
告別漢旺,
把愛留下。
抬頭看到過街的橫幅:
“漢旺人祝您一路平安”
酸心的淚水沖破堤壩。
從江南到川西(三首)馮亦同
巨石傳奇
映秀鎮(zhèn)的入口處,兀立著一塊長10米、高8米、寬3米的梯形巨巖,系從山體滾落。石上刻有醒目紅字“5·12震中映秀”,人稱“天崩石”。
不是神秘的“天外來客”
也不是復活節(jié)島上的巨石群
你是映秀,天崩地裂的見證
你是汶川,凝固了的血跡淚痕……
還在注視那闖了大禍的牛眠溝?
還在緬懷仆倒江岸的百花橋墩?
還在傾聽被蒙面死神掐斷的上課鈴?
看!彎彎山道上汗流浹背的晨昏……
我在漩口中學的廢墟上回望你
我在板房夾道的花壇旁守望你
身后的打樁機在叩問家鄉(xiāng)的明天
眼前的君子蘭飄出四海的芳馨……
還是叫你“映秀”吧,石頭弟兄!
你是都江堰的后裔、神州的子孫——
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站在生身土地上
站成警惕的崗哨,站成迎賓的畫屏……
綿竹年畫
歷史文化名城綿竹是我國“四大年畫”產(chǎn)地之一。“綿竹年畫”在災后重建中煥發(fā)出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
我到過桃花塢,也見過楊柳青
此刻,在春天的九鼎山下讀你
讀你——亙古不磨的質(zhì)樸與剛強
讀你——飽經(jīng)滄桑的浪漫與秀麗
我看見,手握瓦刀和畫筆的你
在傷痕累累的大地上創(chuàng)造奇跡——
給劫后的清平,送去心靈的撫慰
為新生的漢旺,插上家園的彩翼
讓每片潔白粉墻都擁有愛的肖像
讓每個金色黎明都朗誦美的經(jīng)典
震不垮的年畫——筑一道歲月的廊橋
溝通山外天地,呵護風雨中的孩子
早安!綿水長長、翠竹青青的土地
我終于讀懂了你永遠綻放的花季——
因為你有譚千秋那樣不凋的綠葉
因為你有瞿萬容那樣颯爽的英姿
江海情深
走訪災后重建的綿竹城鄉(xiāng),處處能見到來自對口援建省份的江蘇人?!爸驹刚摺笔撬麄児餐拿帧?/p>
這里也有“蘇州工業(yè)園區(qū)”
這里還有名叫南京、無錫、常州的新村
當八萬間板房托起世上最藍的一片天——
川西人說,那是來自江海平原的深情……
我知道從江南到川西,路有多遠?
我知道從川西到江南,責任有多重?
藍天白云,傳遞多少祝福與叮嚀
巴山蜀水,銘鐫多少友誼與艱辛……
在劍南鎮(zhèn),你邂逅曉莊的學子
在九龍鄉(xiāng),我重逢揚州的鄉(xiāng)親
難忘的聚會,互贈難忘的寄語——
最多的關(guān)鍵詞:珍惜、敬畏、感恩!
請允許我以“志愿者”的名義寫這首詩
獻給養(yǎng)育和牽掛我們的揚子江母親——
“同飲一江水”呵,有誰比她給予更多?
大地才以“奉獻”詮釋最美麗的人生!把和諧留給川西(三首)
◎ 徐明德
今夜的星星是這樣的低
一場大雨
澆過災區(qū)
天藍如洗
山青如洗
夜幕一寸一寸地降臨
呵!今夜的星星為何這樣低?
仿佛站在廢墟上
便伸手可及
無數(shù)的星星
像無數(shù)的亡靈
眷念著故鄉(xiāng)的土地
過渡板房的窗口
一雙童年的眼睛
凝望星空
月光與星光對接
心中的潮水如銀河決堤……
那兩顆又大又亮緊密相依的
不就是爸爸媽媽嗎?
爸爸媽媽
你們快來看看我吧
自從你們離去
我不再調(diào)皮
我的學習非??炭?/p>
白天,我很開心
夜晚,淚水時常把枕頭打濕……
那密密麻麻眨著眼睛的
一定是我的同學
小伙伴們
你們在天堂上是否還做游戲?
天那么高,一定很冷
不知天堂里有沒有棉衣?
重建的家園花園般美麗
無數(shù)的關(guān)愛陽光般溫暖
可我的傷痛在夜晚
我的孤獨在夜晚
我的期盼在夜晚……
滿天的星星啊
今夜為何這樣低?
一雙童年的眼睛仰望星空
心中的潮水如銀河決堤……
眷戀
山環(huán)水繞的一座村莊
靜靜地躺在青山的環(huán)抱
2008,5,12那個瞬間
淪為一片瓦礫
一間將倒未倒的房屋
孤零零地斜在這里
如同一座紀念碑
無聲無息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爺爺
每天都要來到這里
望一望危墻上定格的鐘表
摸一摸傾斜欲墜的梁柱……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
老爺爺,你來看什么?
是看屋后放羊的山坡
還是看房前四季青青的菜畦?
是看你含飴弄孫的墻根
還是看你白日打盹的竹椅?
放羊的山坡已塌陷
菜畦早已埋進亂石
孫子已經(jīng)升入天堂
竹椅早就埋進瓦礫
過渡板房明亮溫暖
新的家園也竣工在即
可我的魂還被埋在廢墟
靈魂的繩索每天拉我到這里
看一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
聞一聞世世代代家的氣息
我的心里才不會空空落落
夜晚,我才睡得踏實
我知道明天的日子會更好
我知道新的家園會更美麗
可我心中的眷戀如山中的泉水
點點滴滴,晝夜不息……
一條河的彎曲
一條河的彎曲
是大地的美學符號——
流水的舞蹈
生命的歌吟
山崩地裂
蒼天把災難留給人間
卻把美贈給山水
水更幽,山更奇
踏遍每一座山嶺
訪遍每一條水溪
睿智的援建者
悟出了大自然的奧秘
重建家園
不能隨心所欲
新的家園
不可整齊劃一
嶄新的圖紙
火熱的工地
尊重了河的彎曲
山的形體
甚至尊重了
鳥的飛翔
和樹的位置
蒼天把災難留給人間
卻把美贈給山水
睿智的援建者
把和諧留給川西痛是最后的遺產(chǎn)(二首)
◎ 胡弦
鐘樓
靠近漢旺鎮(zhèn)的東風汽輪機廠大門前,矗立著一座去年地震中震壞的鐘樓,表面尚完好,內(nèi)部已損毀,指針永遠停在下午兩點二十八分。
沒壞掉,它只是
已在時間的背影里安居,仿佛
寧靜是最后的庇護所
它已靜止
完成了對時間流逝的否定
并已離開生活
使破碎的城鎮(zhèn)和位移后的群山
漸漸離開災難的指認
但在每天下午
途經(jīng)它的時刻的鐘表
會突然成為和它一樣的鐘表
一瞬間
疼痛從它內(nèi)部起身
去教中國所有的指針走路
鎮(zhèn)·舊址
漢旺鎮(zhèn)是大地震的重災區(qū),現(xiàn)在仍在封存中。經(jīng)當?shù)赜嘘P(guān)部門協(xié)調(diào),采訪團得以進入。整個鎮(zhèn)子一片廢墟,除流水聲和幾聲鳥鳴,再無傳達生命活力的聲音。
你斷裂的樓板下
有過骨折的生活
你掉落的長窗里
有過清秀的臉龐向外張望
江水以流動化解著痛苦
幾聲鳥鳴,是對遇難者的追憶
斷了一半的大橋上
欄桿像無聲蹲著的人
江的這邊,板棚邊坐著的老婦
眼神像江面一樣空曠
群山曾經(jīng)瘋狂過
現(xiàn)在比廢墟還安靜
風一遍遍撫摸著它們,撫摸著
這讓人痛哭的地方
把人埋掉的地方
仿佛告別永無止息
塌了半邊的房子里
貼著一張觀音菩薩的畫像
神的臉,蒙著灰塵
莊嚴又悲戚
今又五月(二首)
◎ 大衛(wèi)
三個孩子
綿竹市九龍小學,校舍全部倒塌,成了一堆廢墟,這個學校是幼兒園和小學在一起的一個綜合學校。全校共死了一百九十幾名學生,和十幾位老師,大多數(shù)是幼兒園的孩子,因為孩子小,來不及逃跑,被壓死在下面了!我們到的時候,正有三個孩子在沙料堆間玩耍,他們臉上的表情已看不出恐慌,而在一年前,這兒卻是地獄。
應該是三根釘子,三束火苗
應該是三天假期,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節(jié)日
三百六十五天除以三
應該等于一個世紀
應該是三棵竹筍
可以節(jié)節(jié)升高,可以把三條河流
結(jié)成大地的三根發(fā)辮
應該是一個下午的三根光線
每一根都是陰影的反對者
三束光線如果放在午后兩點二十八分
應該是三次搖晃,一次比一次強烈
如果放在教室,應該是三根粉筆
個頭不一般高,一個應該比另一個大些
分別屬于三個年級,三個家庭
現(xiàn)在他們站在這里,昔日的小學
已夷為平地
新堆的沙子還有牛糞的氣息
如果放在手電筒里
應該是三節(jié)電池
他們自顧自地玩著,三個孩子乘以三
應該是九百六十萬,三個孩子
除以十三億
應該沒有余數(shù)
三個孩子,玩得忘乎所以
仿佛去年
沒有做完的課外作業(yè),三道
正待解析的習題
初夏的成都平原,似乎因為三根
不停轉(zhuǎn)動的指針,而變成了
一塊芳香的表盤
布谷就要啼音初試
三個孩子玩著玩著,突然蹲在地上
仿佛三枚圖釘
倘若這三個孩子也突然離去
大地會越來越薄
薄得像一張紙
薄得自己摁不住自己
我的疼痛來自于……
我的疼痛來自每一塊傾圮的混凝土
我的隱忍不是一小滴淚水,也不是一大片廢墟
我的悲傷如果有計量單位,不是汶川,不是北川
也不是四川,我的悲傷最小計量單位
應該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
夕陽之下,我有破碎的河山,也有完整的絕望
所有的動靜都讓人心有余悸
搖晃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初夏
曾經(jīng)飲下一個大海
因為焦灼與無奈,我還痛飲過另一個大海
經(jīng)過一堆瓦礫,偶見數(shù)株無名植物,雀舌般綻放
祖國在上,感謝晚風中的一朵小花,送來熱血與芳香中流擊水中流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