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韞慧
摘要行政信息公開對我國建設法制社會,實現(xiàn)政治民主文明,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對我國行政信息公開的歷史淵源及現(xiàn)實意義、行政信息公開的重要性、行政信息公開面臨的困境和行政信息公開的實現(xiàn)進行論述。
關鍵詞行政信息公開 政治文明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2-200-01
一、我國行政信息公開的歷史淵源及現(xiàn)實意義
我國行政信息公開的思想,最早見于上世紀80年代末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1988) 和李鵬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1989)。當時的提法是“辦事公開”, 包括辦事制度和辦事結果的公開,公開的范圍是“同廣大人民利害相關的事情”,公開的目的是為“黨和國家機關保持廉潔”、“使各級政府權力的行使都嚴格置于法規(guī)制度的規(guī)范和廣大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9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關于農(nóng)村工作的決定中提出了建立村務公開制度,從而正式啟動了自治組織的信息公開制度的試運行。90年代后期至今在黨的“十五大”、國務院主持的廉政會議以及今年的“兩會” 上,信息公開制度一再被提上日程,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镕基、溫家寶分別發(fā)表了重要講話,要求城鄉(xiāng)基層政權機關、地方各級政府要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實行政務公開,施行民主監(jiān)督。可見,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提出和推動,是從上到下的政策導向型的。
另外,公民享有行政知情權是民主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制定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權法律制度是一種必然趨勢,行政機關掌握著大量的行政信息,公眾由于受其法律地位等因素的限制,與行政機關在行政信息獲取與掌握方面形成極不對稱的局面行政信息公開便顯得十分重要。
二、行政信息公開的積極意義
(一)有助于監(jiān)督制約不斷擴張的行政權
現(xiàn)代行政法發(fā)展的特點之一便是行政權的不斷擴張,它不僅有量上的擴展,政治、經(jīng)濟、文化、衛(wèi)生、教育等方面,每時每刻無不在行政權的影響下運行,可以說現(xiàn)代行政權已經(jīng)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領域;而且行政權也有質(zhì)的擴張,行政機關在一定程度上都擁有較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權,在治理過程中難免僅考慮已方的利益,濫用行政權力的可能性也大增,行政權力便會對公眾的權利和自由帶來潛在的或現(xiàn)實的威脅。實行行政信息公開,通過為行政機關設置程序性義務,間接地為公眾設定了程序性權利。實行行政信息公開,通過規(guī)定行政機關的程序義務以限制其自由,實際上就是以公眾的程序性權利制約行政自由,這既可以保證行政權力的合法行使,又可以有效地防止行政權力對公眾權利的侵害。由此可見,以法律程序?qū)π姓噙M行監(jiān)督和制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顯示出其重要的價值。
(二)有助于降低公眾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機關既是公共信息的生產(chǎn)者,也是公共信息的最大擁有者、使用者和發(fā)布者。在我國,有80%的公共信息都掌握在行政機關手中,公開的信息只占較小的比例。但長期以來,我國行政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不夠,秘密行政已成為一種傳統(tǒng),大多數(shù)行政機關以保守秘密和維護公共利益的名義保持信息優(yōu)勢,“只與官曉,不與民知”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由此造成信息的極不對稱。人們在正常渠道無法獲得信息的情況下,便想方設法通過非正常方式獲得有關信息。再加上一些行政人員的權力意識濃厚、官氣十足,在提供公共服務時相互推諉、手續(xù)繁瑣、公文旅行、巧立名目亂收費,增加了公眾成本。實行行政信息公開制度,公開行政權力的法律依據(jù)、程序和結果,簡化行政程序,使公眾接受服務的過程盡量簡便、快捷,有利于減少公眾在這一過程中金錢、時間和精力的消耗,從而使公眾成本最小化,同時也可避免權利尋租,實現(xiàn)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削減行政成本,提高辦事效率。
三、行政信息公開的實現(xiàn)
(一)制定統(tǒng)一的信息公開法
依法規(guī)范行政信息公開,是行政公開法治化的關鍵所在。要從根本上解決行政信息公開問題,必須要制定一部統(tǒng)一的信息公開法,明確信息公開的范圍、方式、標準、程序等等。為此,在立法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確立公眾的知情權。確立公眾的知情權,是解決信息公開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其次要規(guī)定行政信息公開的范圍、方式和程序。我國在行政信息公開立法中應對這些內(nèi)容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使其具有操作性。再次要明確信息公開的法律責任。我國現(xiàn)行立法比較重視設定公民責任,不太重視設定政府責任。在建設法治社會的今天,政府更應該是責任政府。最后須引入法律救濟機制。必須建立完善的法律救濟機制,使公眾的知情權受到侵犯時能夠通過行政復義或行政訴訟獲得救濟,這樣才能保障信息公開的法律得以真正實現(xiàn)。
(二)轉(zhuǎn)變行政人員的觀念
長期以來,行政人員把行政信息的公開視為一種特權,而沒有看作是一種義務,習慣于“全能政府”下的特權操作,沒有認清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政府是“守夜人” 及工作人員是“人民公仆” 的角色,政府負有向人民公開其所掌握的信息的義務。換句話說,人民有權知曉政府在做什么。隨著行政法的不斷發(fā)展,行政人員應積極轉(zhuǎn)變觀念。必須樹立法治化意識,依法行政是實現(xiàn)法治的基本要求;必須樹立責任與服務意識,行政信息公開不是特權,而是政府為公民服務的體現(xiàn),截流、掩蓋真實信息是對公民知情權的踐踏,是嚴重的行政失職;行政人員要加強培訓和學習,了解公共行政發(fā)展的趨勢和社會對行政信息公開的需求。
(三)構建電子政府
構建電子政府已成為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更為行政信息公開所必須。要建立科學、高效的電子政府,首先需要解決體制上的問題,積極轉(zhuǎn)變政府職能,完善科學化、民主化的決策機制,進行政府組織的結構調(diào)整,形成一種彈性、靈活、適應性強的跨功能、高效的“無縫隙”政府,實行行政流程的再造,建立統(tǒng)一的政府部門工作規(guī)范,實現(xiàn)信息的共享和互動傳遞。其次要采用先進技術和手段。一方面要加快引進信息專業(yè)人才,強化對技術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和維護;另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支持的力度,加強公職人員培訓,提升公務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最后必須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地推動信息化工作的發(fā)展,既要尊重現(xiàn)有的工作習慣和流程,又要充分考慮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傅紅冬.行政公開的形成原因.行政論壇.2004(3).
[2]吳微.日本《信息公開法》的制定及其特色.行政法學研究.2000(3).
[3][美]加布里埃爾·阿爾蒙德.公民文化.華夏出版社.1989.
[4]翟學偉.社會心理承受力與生活價值選擇.社會學研究.2000(2).
[5]宋小衛(wèi).略論我國公民的知情權.法律科學.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