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佳佳
摘要政府、乘客和運輸經營者的利益結構如何以及價格聽證中存在哪些問題?本文對政府、 乘客和運輸經營者的利益結構進行了分析,研究了價格聽證會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價格聽證會 利益結構 公共決策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2-133-0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大批農民工從農村涌向城市,每逢春節(jié)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人們外出過節(jié)成為一種習慣。會出現有限的運輸資源無法滿足陡然膨脹的乘車需求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舉行了春運價格聽證會。政府、 乘客和運輸資源經營者的利益結構在公共決策中得到體現,同時也面臨一定的問題。
一、廣東省2002年公路客運價格聽證會情況介紹
廣東省2002年春運公路客運價格聽證會是全國第一次針對春運公路客運價格舉行的聽證會。此次聽證會聘請了經營者、消費者、社會團體、政府部門等有關方面的33個代表,并設立了50個旁聽席位。廣東省外來民工和學生較多,消費者代表當中民工占了6位,學生1位。
廣東省交通廳認為春運價格上浮有利旅客。(一)保證旅客“走得了”。通過運價上浮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和外省運力參與春運,解決廣東春運期間運力不足的矛盾;還可以通過提價的形式告知旅客,讓旅客盡可能避開客流高峰,或搭乘其他交通工具,減少春運客流的不平衡性;可以適當彌補因儲備運力參與營運而給運輸企業(yè)所造成的損失。(二)保障旅客合法權益,讓旅客“走得好”。一方面通過運價上浮,對運輸企業(yè)的客運條件和服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通過運價浮動可分散客流,減輕客運壓力,避免旅客長時間滯留的情況發(fā)生。
部分消費者反對春運運價上漲。廣東省消委會代表潘立仁向聽證會介紹了省消委會最近就公路春運運價上浮向1000名消費者征集意見的情況,經調查發(fā)現,68%的被訪者認為春運票價漲幅過高,難以接受。部分消費者反對春運運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春運期間運價全部上漲,消費者無法選擇公平交易的對象,要回家過年只能選擇高價票。(二)票價高漲是否暴利行為?以佛山至潮州為例,平時票價85元,而春運期間,票價提升為239元,漲幅太大。
經營者指出春運并非賺大錢。廣州長途汽車運輸公司副總經理黃書強認為,春運期間,因員工加班公司工資支出增加,維修費用也要增加,如果不適當提高運價,企業(yè)就沒有積極性。再加上由于春運客流的單向性,使春運客車的實載率比平時低2%至4%,即使提價,收入利潤也只有10%至15%,并非一些群眾誤解的春運期間運輸企業(yè)能賺大錢。
二、春運價格聽證會下的利益結構分析
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都有它的利益共同體,也可以稱為利益群體或集團,多元利益群體的利益的結構就構成了社會的利益結構的劃分。利益集團被定義為具有同樣嗜好的個人群體。為了便于分析問題,我們假定在春運價格聽證會下只有我們假定在春運價格聽證會下只有政府、消費者以及交通資源的經營者三個利益群體,分析這些群體的利益結構分布。
政府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組織,有其運作的目標函數和組織利益偏好。政府的目標函數和利益偏好是多元的。首先是為履行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的職責。其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既要把價格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要根據市場的價值規(guī)律、經濟成本進行定價,還要考慮資源財富在不同的群體和地區(qū)之間的合理分配。再次是政府作為社會的主導者,統(tǒng)籌著全國的資源和財富,是公共服務和商品的壟斷者。
經營者所追求的就是贏利。交通運輸部門是自然壟斷部門和基礎服務部門。隨著我國國企的改革,一些部門也進行了市場化的改革與轉型。因此客運交通經營者的目標也由服務型向贏利型轉化。經營者要經營企業(yè),必須依照營運的成本和需求量來進行經營。因此,經營者按照市場價值規(guī)律來經營,并獲取一定的利潤是屬于合法、合理的利潤收入。
乘客追求的就是走得了、走得便宜、走得快、走得舒服。走得了最多數乘客的最低層次的需求,走的便宜與走得快也是他們追求的比較重要的需求,走得舒服則是最高層次的需求。
三、價格聽證會式公共決策存在的問題
春運價格聽證會涉及的人數眾多、利益群體較多,相關利益群體和人的權利與義務受到很大的影響,使社會資源、權利與義務在不同利益群體之間進行再分配和流動,因此可以說春運價格聽證會也是一種公共決策。正是由于價格聽證會的影響巨大,所以要仔細分析價格聽證會式的公共決策中存在的問題,也就是價格聽證會存在的問題。梳理這些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首先,信息不對稱問題。價格聽證會是一個信息表達、交換與反饋的過程,這樣才能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對稱,創(chuàng)造一個信息的共存和共融的平臺。在價格聽證中,信息具有不對稱性,從而價格決策難以達到公平和公正。
其次,代表的代表性范圍和程度問題。乘客的利益群體的數量龐大、且分殊性較大,這樣乘客代表的意見更加大打折扣。
再次,公共決策的出發(fā)點和乘客利益群體的利益需求點沒有很好的對接。即使這些代表在聽證會代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此次價格的定價范圍是廣東省內,但是作為外地人的農民工和學生,他們數量巨大,春節(jié)多數是要回家。他們的真正利益需求與聽證會價格的適用范圍沒有太大的交集,所以這也降低了代表性。
此外,聽證會利益?zhèn)€群體的權利與義務的界定不夠清晰。春運漲價是正常的現象,但由于交通廳沒有明確自己的義務,因此乘客的權益和義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模糊。也會引起乘客的誤解,一味認為漲價太高。
四、價格聽證會問題的對策
仔細分析案例中的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和對策,促進價格聽證會的規(guī)范化和合理化。主要方案和對策如下:(一)建立規(guī)范的信息溝通與共享平臺,擴大、深化信息的溝通。部門和經營者的獨家壟斷信息的局面。(二)健全代表選擇制度,使代表的選擇工作科學化。(三)明確各個利益群體的權利與義務。(四)政府要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打擊利益群體的游說和尋租行為。
總之,健全價格聽證制度,規(guī)范各個利益群體的行為,提高價格聽證會的質量和效果,有效地實現群體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平衡。
參考文獻:
[1]樊勇明,杜莉.公共經濟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王玨.透過價格聽證制度看政府定價決策.西安:西安聯合大學學報.2004.
[3]張朝華,柯鳳華.當前我國價格聽證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及其構建—從服務行政的視角.昆明: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
[4]趙有杰.行政決策類正式聽證制度存在的問題探究—從2002年鐵路價格聽證會想到的.哈爾濱:經濟研究導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