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建和
摘要:教孩子學會寬容,是豐富他們精神世界的最好食糧;教孩子學會感恩,是凈化他們幼小心靈的最佳途徑。感恩教育首先應該從知道感謝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做起,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掘教科書中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把感恩教育貫穿在教學的始終。
關鍵詞:感恩;二度開發(fā);感悟;融合
1.重視對教學資源的二度開發(fā),努力探索作者的心路歷程
筆者在搜集作家孫有田《月光啟蒙》(蘇教版五年級課文教材)一文資料時,當讀到作者在對母親得了老年癡呆癥,對著回家看望她的兒子笑的描寫時,我的眼眶禁不住濕潤了。是呀,《月光啟蒙》給我們描繪出一位普普通通的母親對孩子那濃濃的愛,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兒子對母親的愛,字里行間寫不盡的還有兒子對母親的懷念和沒能多陪陪母親的自責。我立即把這一個片段整理出來,因為我相信,它一定會撞擊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受到深深的震撼。
正如一部小說一樣,文章的最后是感情的高潮。我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讓孩子們輕松活潑的地誦讀民歌,打節(jié)拍唱童謠,在品讀中感受母親的平凡和樸實。隨即話鋒一轉,:“有著這樣一位母親,該是多么快樂呀。然而,你們知道嗎?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jīng)不再談自己的往事,也不記得他是誰了,只是對著他笑,笑,笑得孩兒淚流滿面?!苯又谕队吧洗虺雒鑼懩赣H的了老年癡呆癥的文字,我沒有講解,沒有提問,任由文字默默的訴說,任由《母親》這首歌悄悄地滋潤他們的心田。孩子們很自然地走近了作者,也自然得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情不自禁地涌起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這時,我才讓他們敞開心扉,談談自己的母親。孩子們內(nèi)心積淀已久的情緒如打開了閘門的江水,奔涌而下,許多人雖然說的都是母親關愛自己的小事,但都已泣不成聲。
2.指點學生“悟神”,在對話中感悟恩情
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質(zhì)樸無華,但又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由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歷的淺薄,對這類課文的教學就需要教師“指一點門徑”、“給一點暗示”(葉圣陶語),讓學生在自力品文的基礎上,教師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在對話中“隨時發(fā)現(xiàn)一些晶瑩的寶石”,得到美的欣賞,充實自己的經(jīng)驗,讓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高更深的方向發(fā)展,從心里頭發(fā)出由衷的贊嘆,感恩之燈由此點亮心間。我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蘇教版五年級課文教材)時,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師:同學們,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母親的辛苦了嗎?
生:體會到了。
師:那你又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呢?
生:“翻山越嶺”“總是”“100多斤”……
師:沒想到短短的一句話竟引發(fā)了同學們?nèi)绱松畹母惺?,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師:母親多辛苦呀,可她為什么還把我們兄妹倆帶著身邊,而不放在家里呢?
生:媽媽不放心。
師:你真了解母親呀!是呀,一個“愛”字又讓母親多了一層辛苦,瞧,這就是母親,(對讀)她總是肩挑重擔,手里——(生讀)背上——(生讀)這一個“拉”字,一個“背”字,藏了母親對子女多少的愛啊!能把它讀出來嗎?
師:母親的辛勞是一時的嗎?(不是的)而是——(板書:年復一年),讀——再讀——從這個詞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生:母親真是太辛苦了,而我們呢?卻一直沐浴著這份愛,快樂地成長著。
師:同學們,母親的辛勞、母親對子女愛還能從其他地方感受到嗎?
生:我從“我們長大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體會到了母親對子女的愛。
師:我們長大了,這些重活能干嗎?那母親干嗎不讓我們干呢?
生:母親心疼自己的孩子,舍不得讓他們干活。
師:說到底,還是一個“愛”字!更沒想到的是,愛竟使作者誤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愛竟使他從來沒想到母親是用——(引讀)
師:是呀,母親這么輕、擔子那么重[是呀,母親竟然這么輕,而承受的擔子卻是那么重]
師:同學們,當他想到這的時候,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
生:非常愧疚。
師:作者為什么會愧疚呢?
生1:因生活在一起多年而不了解母親而愧疚。
生2:因長大后未能分擔母親的重擔而愧疚,因母親的積勞成疾而愧疚……
師:說得很好,同學們,就請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朗讀中去嗎。我一直以為,讀——
師:讀了這句話,難道你不覺得奇怪嗎?前面明明說母親挑的擔子,而到了最后卻說母親承受了那么重的擔子,這是為什么?
師:是的,說到“擔子”,的確讓人感到沉重,而秦老師第一次感覺到它的沉重,卻是因為爺爺?shù)囊痪湓?,那年我才十歲,爺爺對我說,“孩子,你爸爸肩頭的擔子可不輕啊,他上有老下有小,成天在外奔波多不容易呀!”同學們,聽了我爺爺?shù)倪@句話,你還覺得母親肩頭的“擔子”僅僅就是那100多斤重的東西嗎?
生:1、生活的重擔2、養(yǎng)育的重擔3、贍養(yǎng)的重擔4、生計的重擔)
師:是呀,母親肩頭的擔子實在是太重太重了,難怪作者一想到這些,心里就感到特別的難過呢?請同學們一齊讀這段話,體會作者的那份情感。(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作者的這份情感,在我的記憶中,讀——)
應當說這段話在課文中是一個重點段落,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與文本的認真對話及師生平等的交流,最終從簡單的幾個字眼中深刻地體會到字里行間的“情”和“意”——一位母親博大的情感世界,領悟到文章蘊涵的思想感情——對偉大母愛的深切懷念與無限感激。學生的心被作者的感恩之心震撼了,禁不住流下了可貴的感動之淚。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學》.作者: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
[3]《盧勤談如何愛孩子》.作者:盧勤.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