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龍
漢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們就像千萬顆燦爛的星斗,在悠悠歷史歲月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幾千年來,它們書寫著神秘東方古國生生不息的歷史和文明。漢字不僅是我們日常書寫交際的工具,更是我們這個國家尊嚴和民族靈魂的體現(xiàn)!語文學科是教學生如何正確地理解與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學科。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學習,指導學生從作品中含英咀華,感悟中華文明豐富的思想火花,它對傳承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明。
中華民族幾千年孕育的愛國主義思想,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清晰、集中的體現(xiàn)。偉大的文學家們以大量的優(yōu)秀詩篇表達了他們愛國情懷。岳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辛棄疾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都將滿腔愛國激情和慷慨激昂熔鑄于詩詞之中。愛國主義詩人對祖國大好山川的熱愛,則從另一個角度傾注了古代作家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清雄奔放,“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大氣磅礴,“接天連葉無窮盡,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多彩多姿,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墨潑山川的秀美畫卷。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普遍的社會意義,去感染人、啟發(fā)人、鼓舞人,使人在思想上得到升華,認識上得到提高,精神上得到陶冶,心靈上得到凈化。中學語文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認識與審美教育作用,使它在弘揚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方面,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特殊功能,是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做好中學語文教學對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樹立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我們語文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篇章是愛國人士血和生命的吶喊,可以說是民族的靈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用這些來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情懷。我們的民族美德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展示給學生,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可以是學生的德育課。
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中即有人與人之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價值觀;既有“乘物游心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與世無爭精神,又有“長嘆息之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艱”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情懷,正是這些民族美德,我們的國家才會有生生不息。我們通過語文教學,宏揚真善美,發(fā)揚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提高民族的綜合素質。
在中國社會向現(xiàn)代化轉型過程中,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熱衷于外來文化,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甚至對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冷漠感,許多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塊漢字傳承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正面臨斷鏈的危險。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語文教學中應讓學生汲取民族文化的乳汁,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提升傳統(tǒng)文化品位,讓人文之花開滿學生的心田。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科學精神、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對行將斷裂的文化鏈條進行有效的傳承,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如果說自然科學是具體指導人類征服改造自然的技術和能力,那么人文科學就是引導自然科學的方向,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yǎng)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那么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是不是能服務于我們的國家呢?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我們培養(yǎng)的科學家是不是能夠服務于我們的祖國呢,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取向問題。我相信每一個讀過《離騷》滿心是淚的人,是永遠不會背叛自己的祖國的!
語文教學的目的和意義不只是教同學們讀書寫字,更應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開拓學生的視野,用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來滋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展示其他學科無與倫比的鮮活的生命力和厚重的文化積淀,從而完成其傳承民族美德,宏揚民族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