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宏偉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彌補課內教學不足,拓寬人的視野,發(fā)展人的思維,陶冶人的性情。但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這一塊長期處于“無政府”的管理狀態(tài)。怎樣才能使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起來,成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爸袑W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檢測與評價探索”就是要加強這方面的管理、指導和調控,從而激勵和鼓舞學生將視野從課內擴展到課外,積極進行課外閱讀。
一、檢測、評價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提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边@些建議是我們構建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檢測與評價體系的指導思想。
1. 重視形成性評價。受遺傳、家庭、學校、教師、社會潮流及風氣等的影響,學生對于課外閱讀活動所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熱情等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的審美情趣、參與程度及合作態(tài)度;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能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能否去搜集信息、整理資料,進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具體內容,只有通過全面的過程中的評價,才能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2. 強調定性評價。傳統(tǒng)評價內容單一,評價工具單一,考試是主要手段,分數(shù)是主要依據(jù)。其實一張試卷所檢測到的只是學生學習中極為有限的一部分?!墩Z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評價要求明確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的口語交際能力,閱讀時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習慣與方法等方面的評價都是傳統(tǒng)評價手段的量化考核難以進行的。而定性評價則可根據(jù)同學、家長及老師等的觀察所得,在綜合多方面的評價的基礎上進行。
3. 倡導多元評價。傳統(tǒng)教學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依據(jù)有限時間,從有限的角度、實施有限的觀察對學生進行評價,往往不夠客觀、準確,有的甚至會對學生造成傷害??茖W的評價是在活動中對學生實施多元評價,既重視教師的評價,也關注同學的評價;既重視家長的評價,更關注學生自己的評價。增加評價的交互性,使其成為教師組織下的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這樣的評價更全面、科學和客觀,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4. 按年級分階段制定評價標準。如《語文課程標準》對7—9年級所提出的閱讀目標共15條,要在初中三年里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將每一條目標落實在每一學年的教學里,納入到每一學期、每一學年的檢測和評價體系中去。再以閱讀目標中的第15條為例,該條的內容是:“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笨紤]到九年級參加中考,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把這項目標分解到初中三年之中,即:七年級“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明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的范圍和要求;七八年級每學年要閱讀三四部名著,閱讀總量每學年不少于100萬字;九年級上學期閱讀一兩部名著,閱讀總量不少于60萬字。
5.確定檢測與評價范圍。 以現(xiàn)行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后的名著導讀所列篇目和《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所列具體篇目及“建議”中的推薦范圍為基本檢測與評價的范圍。
二、檢測、評價內容
1. 閱讀態(tài)度。即有無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否自覺閱讀,有無探索精神,有無制定長期和近期的閱讀計劃等。
2. 閱讀能力。即有效閱讀的速度,獲取信息的能力,對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對文章條理的把握能力,提問的能力,思考與判斷能力等。
3. 閱讀方法。即是否掌握并運用各種閱讀的方法,是否掌握不同文體的閱讀要領,有無建立閱讀檔案、自己的書庫等。
4. 課外閱讀的數(shù)量。即閱讀的面有多寬,閱讀的量有多少等。
5. 課外閱讀的質量。即知識面有無增長,閱讀綜合素質有無提高,寫作水平有無提高等。
三、檢測、評價方法
1. 分層查閱法。實行組員——閱讀小組長——教師三層級檢查制,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考查。查閱《學期課外閱讀計劃》《讀書摘錄本》《閱讀記錄卡》《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等?!秾W期課外閱讀計劃》學期初審核,學期末驗對,其他內容閱讀小組長每周檢查一次,老師每月查一次,在期中和期末進行小結或總結評價,并填寫評價表等。
2. 日常觀察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和學習生活中要留心觀察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持續(xù)進行課外閱讀的熱情和恒心等,以便及時有效的加以指導、調控。要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
3. 筆試法。對閱讀能力的評價主要是采取筆試的方法。結合單元測試、期中、期末考試等,就統(tǒng)一要求的課外閱讀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表達形式等設計出若干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建議各地中高考每年都要設計一定數(shù)量的課外閱讀的題目,尤其是教材后的名著導讀所列篇目和《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所列具體篇目及“建議”中的推薦篇目要列入重點考查的范圍。
4. 活動展示法。舉行閱讀匯報會、綜合知識競賽活動等;開展讀書卡展覽、讀書筆記評比交流、習作發(fā)表獲獎情況通報、班級博客讀書心得欣賞、班級黑板報和手抄報及讀書筆記抄錄展示、裝幀精美學期優(yōu)秀作文和讀書筆記合輯等優(yōu)秀成果展示活動;在課前五分鐘的語文活動和專門的讀書課中,讓學生或講述故事,或朗讀摘錄的精彩片段,或向同學推薦優(yōu)秀文章書籍,或就書中內容進行辯論等。
5. 閱讀考查晉級法。閱讀級別分五級,七八年級每學期考查晉級一次,九年級上學期考查晉級一次,也可提前考取下一級別。具體操作時,依據(jù)考級項目中的必讀書目和學生在申報時填報的選讀書目,命題考試。考級過程是:學生提出申請——填寫申報表——資格認定——考試——發(fā)證。申報表由姓名、性別、年齡、必讀書目、選讀書目等內容組成;資格認定是由學生推薦的評委對申報者的讀書筆記等進行檢查,以確定其是否有資格參加閱讀考試;考試一般由兩名主持人(一名教師、一名學生)主持,5至7名評委(評委由學生推薦的讀書小博士組成),考試內容有口試、筆試,有必答、搶答,最后由評委依據(jù)參加考級者各項內容所得分數(shù)進行等級認證,總分在70分以上者方為考級成功。發(fā)證即由學校頒發(fā)統(tǒng)一制作的“閱讀等級證”,證書內容為:
XX同學:
祝賀你順利通過X級考核,特發(fā)此證,以資鼓勵。
XX學校課外閱讀考評委員會
X年X月X日
“中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檢測與評價探索”雖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管比不管強,做比不做強,有辦法比沒辦法強?,F(xiàn)在看來,開展“中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檢測與評價探索”課題研究,起碼可以有效地促進中學生課外閱讀這個“老大難”問題的解決,使中學生課外閱讀形成有組織、有計劃、有具體措施和辦法、有督促檢查和測試的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