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嶺
當前,新課改浪潮,已成洶涌澎湃之勢,令人驚心動魄;語文新課改,也逐浪而起,隨潮而飛,絢麗燦爛之景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對新課改的見仁見智,對新課改實踐中的百花齊放,不少教育工作者感到眼花繚亂,尤其是語文新課改,因其五彩紛呈,更叫人莫衷一是。在實施之初,大多數教師都盛嘆語文春天的到來,在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形式、內容含量等方面都不遺余力地貫徹了新課改理念,在短暫的一段時間里,教師和學生都如釋重負。但時間一長,新課程的一些不甚完善的方面就日益突顯。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精髓還沒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其中,課堂教學的形式化是新課改最大的誤區(qū)。新課改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形式化現象主要有六種。
一是只圖課堂氣氛活躍,忽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強調“三維目標”,“雙基”就無關緊要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讓課堂氣氛“熱鬧”上。于是,我們看到,在語文課上,不論課文是小說,還是詩歌,不論是議論文,還是說明文,都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課文,而最重要的語言學習卻沒有絲毫的涉及。課后,進行測試,學生竟然連課文的生字生詞都不會寫,連最基本的詞語都不會解釋。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政治、歷史等學科的課堂教學中。
二是用鼠標代替粉筆,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現象比比皆是。也許是現代化教學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師在上課時都使用多媒體,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好處。但一節(jié)課都用花花綠綠、有聲有色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不僅教師手忙腳亂,學生也會出現視覺疲勞,教學效果并不一定好。更嚴重的是,如果學生長期處于各種圖畫的誘惑下,他們習慣了感官刺激,就懶得思考或變得不會思考。同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也很費時間和精力,這對老師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三是內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勵大行其道。這主要表現在小學的課堂上,教師夸獎學生的話語如泉水一樣汩汩冒出,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聰明”、“你太偉大了”之類的話俯拾皆是。即使學生回答了極簡單的問題,也給予這樣過于“隆重”的夸獎,名義上是進行賞識教育、鼓勵教育,可實際上這種缺乏深層次指導的表揚,學生都聽膩了,也表現了教師的虛偽,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
四是以問代講,一問到底的所謂“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有一些教師在整整一節(jié)課內,總是拿一些思維含量太低的問題來發(fā)問不止,用學生通過翻閱教材內容就能作出的響亮回答來代替自己的講授,看似師生互動頻繁,教材的知識點也都涉及到了,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提升。
五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分組討論,搞“合作學習”。一些教師將“合作學習”僅僅當作“體現課標精神”的標簽,不管需要不需要,應該不應該,合適不合適,一概用上,不僅語文課、歷史課、政治課要分組討論,而且數學課、物理課、化學課也要討論,不僅在教學的難點、重點處要討論,而且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也提出來讓學生討論,結果導致課堂教學表面上是全員參與,實際上則是一盤散沙。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如果問題提得過易過多,容易滋長學生隨心所欲、混水摸魚的學習傾向,使教學出現隨意性和盲目性。還有的教師在一節(jié)課就安排多次討論,嗡嗡嚶嚶的討論聲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
六是教學情境過多,教學方法雜亂,讓學生目不暇接。有的老師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里,安排過多的教學形式,如一會兒討論、一會兒表演,一會兒又合唱等等,把課堂搞成雜亂的“集市”;有的教師則運用了幻燈片、多媒體影象放映等多種先進教學手段,視聽畫面過雜,晃動頻繁,讓學生眼花繚亂。教學情境多和教學方法雜,一方面會導致學生疲于應付,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很難把握;另一方面,也剝奪了學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因而,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式時,就應該以學生為本,堅持科學適度原則,既要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學性、教育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學生把握教學內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學方式。千萬不能舍本逐末,單純?yōu)榱嘶顒佣顒?那樣的話,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本來意義了。
王嶺,教師,現居湖南湘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