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讀當代小說家張峻的《讓想象展翅翱翔》,他談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對創(chuàng)作中的最大的不老實,就是從豐厚的生活積累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想象力。要海闊天空的去搜索挖掘人物、情節(jié)、細節(jié)、意境,從中選擇最適合的藝術用料?!弊骷业膭?chuàng)作如此,學生的作文也應是如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學生個性化作文發(fā)展的關鍵。
現(xiàn)在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表現(xiàn)在:立意不新,人云亦云,缺少新鮮的角度和獨到的見解,很少有感人的領悟和啟人的睿智,缺乏真情實感,套話空話連篇。教師極力呼喚個性化作文,實質是不見個性,少有創(chuàng)意。學生能否寫出個性鮮明,富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與學生想象力是否豐富緊密相關。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劉勰《文心雕龍》里這樣描寫構思時的想象:“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睂懽鲿r,用上聯(lián)想和想象,方能“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和感人的藝術形象。
在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個性化作文的領域有所發(fā)展。
一.細致觀察,觸發(fā)想象聯(lián)想。
社會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實踐證明,閉門造車、憑空想象是不合理的胡思亂想。只有以知識為基礎,經常觀察生活,積累材料,聚神凝思,作文才會境界高遠,個性凸顯。我曾上作文指導課《母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寫出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課前我布置作業(yè),觀察自己的母親喜、怒、哀、樂時的表情;勞作時的動作;隨著你的成長,母親的肖像變化;你有困難或問題時,母親是怎樣幫你解決的……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都能夠抓住母親的特點來寫。生活中這些不同的細節(jié)舉不勝舉,如果仔細加以觀察,就會寫出許多好文章。我們要提高作文水平,增強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就要隨時隨地地注意細致觀察,廣泛地認識生活,從細微處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父母兄弟、老師同學的言談舉止,都是觀察和認識的內容。茅盾說:“身邊應當時時刻刻有一支筆和一個本,無論到哪里,你都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的所見所聞記下來?!边@些話,我不但向學生說,還要求學生說,學生做。就這樣日積月累,儲備豐富的材料,想象和聯(lián)想就有了生活之源,作文也就有了新鮮話。老實地觀察和積累,是想象力必不可少的跳躍平臺;當學生進入創(chuàng)作時,最見功力的,是想象力能否展開翅膀,在記憶的天空里任意翱翔,銜來所需的文學用材,打造出心中完美的藝術品。
二.廣泛閱讀,儲備豐富的文學知識。
想象和聯(lián)想不能夠想當然,必須在一定文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朱熹《讀書》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胱寣W生提高作文水平,千萬不能斷了學生頭腦里“活水”的來源。這“活水”,對學生來說,除了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還來源于閱讀。為了達到此目的,一年多來,我一直堅持要求學生做積累作業(yè)。第一階段,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積累,設計版面,只在量上嚴格要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只要作業(yè)交上來,有的就可得“優(yōu)”。第二階段,從文學的角度入手,少一些幽默類、知識類的文章。只要是上了積累本的,就要有一定的欣賞價值,就能夠作為美文鑒賞。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會選材,會選為我所用的材料。第三階段,寫作品評析。不但心里感覺文章好,更要能夠說出好的地方,自己為什么欣賞,而且要求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出自己寫的短評?,F(xiàn)已進入第四階段,閱讀古今中外名著,摘抄佳句,要求學生能夠從一部文學作品角度進行評析。一年多走下來,學生不但積累了豐富的材料,還積累了豐富的思想。一次考試,郭晴就利用了《讀者》一篇文章的思想:“一個是為了游戲,一個是為了生存?!钡淖兞宋恼虏牧?贏得了閱卷老師的認可?!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毕矚g讀書的學生,作文一定很好,就因為他們在儲備方面很努力,知識豐富,提筆成文。因此,努力進行輸入,是學生寫出有創(chuàng)新意味的文章的先決條件。
三.運用擴展法寫作文片斷,多練續(xù)寫,提高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
擴寫,要求學生要有描繪的基本功和豐富的想象力。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利用很短的時間給學生設置這樣的題目:讓學生隨意說出一個字,在此基礎上,所有的學生組詞、造句,讓他們用擴展法寫作文片斷。如學生給出“?!?進行層層擴展:海——大?!獙拸V的大海——寬廣的大海就像母親的胸懷——在母親寬廣的胸懷中生活是最幸福的。在此基礎上,寫和母親有關的事情。還可以利用教材進行擴寫。如擴寫《木蘭詩》中,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生活……就要求學生依據(jù)原文,展開想象,想象場景及人物心理。這種擴寫片斷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廣闊的領域對某一事物展開想象。續(xù)寫,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如學習《皇帝的新裝》,我讓學生續(xù)寫,“回到皇宮的皇帝……”,學生就可以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對皇帝這一類人進行藝術加工,寫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果教師能夠經常要求學生擴寫、續(xù)寫,就能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幫助學生寫出佳作。
四.借助具體物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一個實物、一幅圖畫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激活學生的思路。同一實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情趣愛好、思維角度不同,見解迥異。即使見解相同,下筆也不一定相同。如面對一條直線,教師就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愛好,啟發(fā)他們大膽想象。在教師的啟發(fā)和誘導下,學生可以憑借靈感,找到表象與表象之間的相似之處,進而展開五彩繽紛的想象。在作文指導課《母親》中,我就運用此法,在學生充分說明自己母親的特點之后,我加了導語:“其實,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同學們所講述的就像歌中所唱一樣……”緊接著,播放閻維文《母親》,歌曲中一句句感人的歌詞,引起了學生的聯(lián)想和共鳴,有的學生流出了晶瑩的淚,此時再作文,學生筆下的母親,就不僅僅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天下母親的共性,在自己的作文中的升華。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把籃球帶進課堂,先上活動課,再上作文課……這類方法就是以老師創(chuàng)造的情景,以物或情,調動學生想象,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
五.運用常用的修辭方法,訓練想象聯(lián)想能力。
學生常用的修辭是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幾種。別小看這幾種看似簡單的修辭,運用得當,的確可以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如古典文學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運用夸張手法;“聲如驚雷,勢如奔馬”形容聲音大得驚人,運用比喻和夸張手法;畢淑敏的《屋脊上的女孩》,將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寫得極具情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于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如“茄子皺得像核桃,蒜苗黃得像京劇里奸臣的胡須,黃瓜每一根都翠綠挺拔,用手一碰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像翡翠雕成的工藝品,西紅柿都像紅瑪瑙?!边@些比喻,形象地寫出了高原上的氣溫之低,既表現(xiàn)了高原人生活的艱苦,又表現(xiàn)出一種樂觀精神。學生在作文中經常運用這些修辭,既為作品增添文采和情趣,又能訓練想象聯(lián)想能力,一舉數(shù)得。
六.超越時空局限,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在想象的世界里,時空的距離不再存在。善于想象的人,可以靈活的組合不同時空中的表象,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象。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上句寫地處后方的瓜洲渡景象,白雪皚皚,樓船肅然;下句寫地處前線的大散關景象,秋風卷地,金戈鐵馬,這是空間表象的組合。我曾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讓學生隨意說出幾個不相關的詞,“沙漠”、“二胡”、“秋天”,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編故事。一開始,學生多編的是童話故事,我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創(chuàng)造和生活實際相關的情節(jié)。通過這種練習,學生就能跨越時空局限,大膽設想,能寫出新穎、神奇、浪漫的情景。培養(yǎng)這種想象能力,在于啟發(fā)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升華和超越,能逐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超越時空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
總之,想象和聯(lián)想在作文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想使學生的作文生動形象、文質兼美、不落俗套、個性明朗,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
楊彩云,教師,現(xiàn)居北京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