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動態(tài)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平等互動,通過學生的主動求學,達到掌握知識、增長能力的目的。教師負責情境創(chuàng)設,點撥引導,由臺前退居幕后,是導不是演。這對教師的課堂調控組織能力,統(tǒng)籌協(xié)調能力,激情啟智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本文從課堂教學實踐出發(fā),對語文動態(tài)教學中教師課堂要求從三個方面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樹立一個觀念:課堂是開放性的
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觀念、行為等方面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教師從知識權威逐步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在動態(tài)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課堂定位為師生知識情感交流的紐帶,課內課外連接的橋梁,學生內在學習動力迸發(fā)的興奮點。一句話就是要把課堂變成一扇開放性的大門,引領學生走進廣闊的生活天地。
一方面,語文教師要轉變職業(yè)角色,以新形象和新姿態(tài)培養(yǎng)民主開放的教育氛圍。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謂組織者即語文教師必須改變自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真理的化身這種傳統(tǒng)偏見,充分關注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基本心理特征,摒棄灌輸式教學;所謂引導者即語文教師要在思想和知識方面引導學生選擇成長的方向,從傳道、授業(yè)、解惑之權威向平等互動的長者轉化。
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學會反思總結。反思對教師改進自己的工作有獨特的作用,是教師獲得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因素。反思是自覺地對當前的教育活動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調節(jié)的過程,是對教學現(xiàn)象辯證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語文教師要反思課程教材,反思教學模式,反思教學行為,反思教學觀念。教師形成反思意識,養(yǎng)成反思習慣,有助于形成愛崗敬業(yè)、虛心好學、自我促進、追求完美等優(yōu)良職業(yè)品質,有助于在動態(tài)教學中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獨具特色的路來。
確立一個樣板:教師是示范性的
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塑造他人靈魂的人,自己先要有高尚的靈魂?!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為人師表,自己應該表里如一,成為學生做人治學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應該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要讓學生求真,教師首先就應該是真人。教師要無限熱愛教育事業(yè),要有春蠶般的奉獻精神和蠟燭般的犧牲精神,甘于平凡和清貧,要作風正派,心胸坦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處處為人師表。學生“度德而師之”,無論何時何地,教師都必須“以身立德”,只有這樣,才能有力地感染學生,潛移默化,使學生也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
其次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素養(yǎng)。今天,知識更迭加速,社會競爭加劇。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熟悉并精通本學科的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了解學科發(fā)展的新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更要拓寬視野,懂得學科以外的一些知識,如天文地理、政治哲學、軍事科技、音樂美術等等,雜學博采,使自己成為雜家通才。新課標提出了課程整合。課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門課程之間的封閉狀態(tài),加強各門課程之間的溝通和互補。例如,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可以利用美術的直觀形象功能、音樂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搜集信息的功能來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把握一個關鍵:教學是創(chuàng)造性的
新課標要求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共同學習、平等交流;教學過程從禁錮走向開放,教師不再完全依賴于教材,而是通過挖掘、補充和整合相關的課程資源來組織教學。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在語文動態(tài)教學中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共同探討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奶骄恐R,由個體學習變?yōu)楹献鲗W習,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以往單純的聽教師講變?yōu)榕c老師學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在此前提下,所有的課堂教學都是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沒有統(tǒng)一的模板和樣式,講求的是課堂實際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在每一次課上都應該是因時而動,因事而變,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學會科學處理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的載體,也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的媒介。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教材的重點、難點要成竹在胸。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教材重組,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種積極的和諧的學習氛圍,使主體、主導的作用能充分發(fā)揮,真正體現(xiàn)出動態(tài)教學中“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生動活潑地、趣味盎然地學習。
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研教改能力。教師要能夠鉆研教材,改進教法,研究學生,研究課堂,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學會遵循教育規(guī)律辦事。教師要及時吸收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它運用在教學研究中,并且能夠在理論思考中不斷提高自己教學實踐能力,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
陳鳳英,教師,現(xiàn)居湖南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