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胡蘭
多媒體技術(shù)就是把各種信號數(shù)字化。無論是文字的、圖像的、聲頻的、視頻的信號都轉(zhuǎn)化變成數(shù)字信號,通過同一信道傳輸,在同一終端重放。多媒體技術(shù)具備四個特點:綜合性、交互性、實時性、復雜性。由于它所具備的特點,使得它運用于教學時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
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可以把抽象的單詞、句型、課文設(shè)計成情景方式,通過動畫、錄像進行情景組合,使學習過程有動有靜,圖文并茂,從而使學生感性認識英語。同時,利用多媒體的音響效果,增強了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在九年級Unit 11 Could you tell me wherethe restrooms are?單元中,我給同學們講解怎樣指路“Where is the hospital?”這個問題時,徹底改變了以前的抽象教學方法(以前我只用語言描述,學生憑空想象)。我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一邊播放錄音并出示文字:“Go down this road,then 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erosslng.Walk on twenty meters then take the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you will find thehospital.”一邊用flash課件演示:一個小朋友緩緩向前移動,在第二個路口向右拐,然后繼續(xù)向前走二十米,在第一個十字路口向左拐,最終找到了目的地。這樣,既形象又直觀,便于學生理解語言點。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變得輕松,讓學生學習變得愉快,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
語言來源于生活。為了避免引起“坐在教室里想生活”的錯覺,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生活中相關(guān)知識的背景材料,把教材上的對話或課文變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nèi)容,直觀形象的場景,幫助學生建立起英語和生活的直接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九年級Unit 12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這單元的話題是談?wù)摳鲊亩Y儀,要求學生了解各國的不同社交習俗,了解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如果教師只是用語言介紹美國人初次見面時握手,韓國人鞠躬……很明顯,這樣的講解方法枯燥無味,學生也不易掌握。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我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制作了flash課件。大屏幕上一個地球在不停地旋轉(zhuǎn),教師輕輕一擊鼠標,從地球中央飛出了五個不同的國旗依次落在地球的周圍,國旗一直隨風飄動,“旋轉(zhuǎn)的地球,舞動的國旗”。同學們見此情景,個個情緒激昂。這時,教師問:“同學們,認識這些國旗嗎?”學生答:“認識,中國、美國、韓國……”教師又問:“那你們了解這些國家見面時的禮儀嗎?”多數(shù)學生搖頭示意不太清楚。這時,教師又輕輕一擊鼠標,在美國國旗下面出現(xiàn)了兩只緊握的手在不斷搖動,同學們一看便知他們在握手,緊接著又從美國國旗下方飛上去英文單詞“shake hands”。就這樣,教師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變無形為有形
語言中有許多詞匯是抽象的,用語言無法描述清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演示,把抽象事物呈現(xiàn)出來,促進學生的理解。同時,把抽象無形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如在教顏色時,計算機可為學生提供許多無色的花朵,讓學生根據(jù)語音提示給花朵加上顏色。在教介詞時可出示貓與盒子反復組合,搭配成in,on,under,in frontof等形象的教學情景。形象直觀的單詞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有成就感,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chǔ)。
變聆聽為互動
多媒體電腦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為醫(yī)治中國學生“啞巴英語”這一通病的良藥。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學生們不僅可以和多媒體電腦設(shè)置的虛擬人物對話,還能依據(jù)電腦的評判修正自身的錯誤,這對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適當、適時和靈活應(yīng)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