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生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教育形勢。作為一名初中數(shù)學教師,更應當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法。最近幾年,我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激發(fā)學生主體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在影響學習效果的許多變量中,學習動機是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學習活動的催化劑,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認真思考,主動探索未知領域。實際教學中,我常常向?qū)W生介紹數(shù)學家故事、趣味數(shù)學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我在講解(a+b)琻的展開式時,就向?qū)W生介紹關于楊輝三角形的故事,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心理上的學習動機,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1)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這既能化難為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2)提出問題,設置懸念。(3)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4)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等。堅持做到這些,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意識。
2.多讓學生主體參與實踐活動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并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地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種感官的作用。通過感性材料的豐富積累,學生才會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才能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
2.1讓學生多觀察。數(shù)學雖不同于一些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能讓學生直接觀察實驗情況、得出結(jié)論,但數(shù)學概念的概括抽象、數(shù)學公式的發(fā)現(xiàn)推導、數(shù)學題目的解答論證,都可以讓學生多觀察。
2.2讓學生多思考。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抽象、公式的推導與概括,題目解答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lián)系與結(jié)構(gòu)等,都需讓學生多思考。
2.3讓學生多討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質(zhì)疑和設問可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可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2.4讓學生多動手。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時,我先提出一個實際問題,然后指導學生動手畫圖實驗:分別剪兩個有“兩邊夾一角”、“兩角夾一邊”、“三邊”對應相等的三角形,通過比較,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判定方法。通過動手實踐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不經(jīng)意中學到了知識。
3.為學生主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首先,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潛能的釋放,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F(xiàn)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就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
3.1與學生平等相處。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生動有趣等一系列行為換取學生心目中的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學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始終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tài)度與學生平等交往,給予學生尊重、理解和信任,這樣就能激發(fā)起他們的上進心。
3.2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并給予激勵性評價,以勉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張揚個性。教師要善于組織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以便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發(fā)表見解的機會。
4.重視學習方法指導對學生主體的作用
通過方法指導,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和學習技能。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tǒng)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不能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學生”這個主體,要盡可能地使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通過設計適當?shù)慕虒W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當學生學完一個內(nèi)容后,我就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結(jié),讓學生相互交流,并鼓勵學生總結(jié)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進行反思并及時作出調(diào)整,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