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效石
中國有句古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還有句話:“送人一條魚,夠他吃一頓的;教人如何釣魚,他一輩子有魚吃。”由此可見,培養(yǎng)一個人獨立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是何等重要。
課堂教學是新課改的主渠道,是搞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課堂45分鐘內,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怎樣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去探索新問題,以達到大面積豐收的效果,本人在近兩年的課堂教學中做了如下嘗試:
1.新課程理念下能力培養(yǎng)的初級階段——扶
“扶”是在學生還“不會學”的學情下,教師給予扶持與幫助。在“扶”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書和啟發(fā)學生思維放在首位。因為指導學生讀書是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保障。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給予懸念,出示目標,讓學生心中有一個譜:本堂要研究解決哪些問題,達到怎樣的目的。這時讓學生逐步進入角色。其次是讓學生閱讀自學。閱讀數學課文的關鍵是讀通、讀懂、讀會。這時教師就要耐心指導學生去讀書,引導他們去發(fā)現問題。這種做法與古人“授之以漁而不授之魚”正好是不謀而合。
2.新課程理念下能力培養(yǎng)的形成階段——引
“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由“帶領學習”到“主動學習”的作用,是實現數學素質教育的關鍵。在“引”的過程中,教師要一邊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強化和鞏固已初步具備的學習能力。使全體學生逐步達到熟練的程度,還要一邊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實況等,有效地選擇和靈活組合起相應的學習能力,去主動獲取新知識,自覺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這樣,就能讓全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投入,讓“引”的措施真正落實到了實處,學生的數學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強。
3.新課程理念下能力培養(yǎng)的鞏固階段——放
“放”就是讓學生當演員,教師為導演促使學生從“領會學習”、經歷“主動學習”、進入“學會學習”,達到鞏固目標的效果。
在課堂上,教師具有開放的胸懷,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消除學生緊張心理。“放”可以指時間,即在一定時間內把時間完全放給學生。時間一到,教師就要“收”?!胺拧笨梢灾缚臻g,即在活動空間上,教師不加限制,學生可以下位,自由討論。時間一到,各就各位?!胺拧边€可以指教師的講析可以適當延展,馳聘天外,但最后要回歸到教學目標上來。這樣,在“放”的過程中,教師就會進一步發(fā)現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以及行為習慣等方面還存在哪些明顯和隱藏的問題,進而在具有宏觀調控性的教學指導中,得到及時地反饋矯正或加以強化訓練。因此,“放”絕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的結合。
4.新課程理念下能力培養(yǎng)的飛躍階段——移
“移”就是使學生的心智操作能力達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效果,是實現深化素質教育的手段。
不同學科的讀書方法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但閱讀和操作是具有共同的心理過程和特點的。正因為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因此,政治、語文、史地等學科的有效方法對學習數學也很有用,比如數學中的定義、定理、性質等就要抓住關鍵的句、關鍵的詞、甚至關鍵的字,這就是語文中的閱讀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講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抓住不同的教學方法:起步階段著力于“扶”,形成階段著于力“引”,鞏固階段著力于“移”。通過“扶”、“引”、“放”、“移”的不同作用,使全體學生的相關能力經由定向形成、鞏固、深化的不同階段得到逐步完善、逐步提高。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扶”、“引”、“放”、“移”有利于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素養(yǎng),有利于由升學型向素質型教育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不斷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fā)展。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