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珍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壓人群中高血糖患病情況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情況。方法:分析2007年教職工體檢結果。結果:2007年體檢教職工高血壓組高血糖發(fā)病率22.5%,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高血糖合并高血壓與單純高血糖心電圖改變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不能忽視高血糖的存在和控制,以減低心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高血壓;高血糖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5(b)-118-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高血壓、高血糖以及相互作用是促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研究高血壓高血糖以及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高血壓組與對照組比較,對高血壓、高血糖及心電圖改變之間關系進行分析,以更好地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的發(fā)生,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10月,本校三校區(qū)全體教職工進行體檢,抽出南校區(qū)336例為研究對象,在職240例,男104例,女136例,年齡26-60歲;離退休96例,男41例,女55例,年齡51~81歲;其中高血壓組111例,對照組225例。
1.2方法
聘請三級以上醫(yī)院的專業(yè)人員與校醫(yī)院醫(yī)務人員配合進行全面體檢,收集南校區(qū)全體職工的體檢報告進行分析。高血壓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空腹血糖≥6.1 mmol/L為高血糖。心電圖報告異常為心電圖改變。
2結果
2.1高血糖撿出情況
336例教職工中檢出高血糖35例,檢出率10.4%,其中高血壓組檢出率為(25/111)22.5%,對照組檢出率為(10/225)4.4%,高血壓組與對照組高血糖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26.03,P<0.01),見表1。
2.2心電圖改變檢出情況
在檢出的高血糖35例中,有糖尿病史16例。合并高血壓心電圖改變檢出率為(9/111)8.1%,對照組心電圖改變檢出率為3.1%(7/22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09,P<0.05),見表1。
3討論
高血壓與糖尿病是兩類危害人類健康最常見疾病,高血壓、高血糖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更是促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所以為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勢在必行。
從本次體檢結果來看,高血壓人群中高血糖的發(fā)病率遠遠高于正常血壓人群。高血壓對血糖的影響機制是: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胰島素抵抗可多達50%,由于高血壓患者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機體對葡萄糖攝取和利用受損,導致高血糖,進一步發(fā)展成糖尿病。由于胰島素抵抗機體代償性分泌過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癥。
高血糖是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一般地說糖尿病患者發(fā)生高血壓的比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5~2.0倍。高血糖對血壓影響的機制也與高胰島素血癥有關,它能促使腎小管重吸收納增加,使體內總鈉量增加,導致細胞外液和血容量增加,從而使血壓升高;胰島素使副交感活性減弱,增強交感活性,提高心輸出量、心率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還可刺激H+-Na+交換活性,使細胞Na+、Ca2+增加,由此增強血管平滑肌對血管加壓物質的敏感性,致使血壓升高。另外,高血糖由于糖代謝紊亂可加速腎動脈和全身小動脈硬化,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壓升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壁受損,管腔阻力加大,導致血壓升高;糖尿病有脂質代謝紊亂,影響血壓。
臨床上很多高血壓特別是肥胖型患者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伴有高血壓,因此將兩者稱之為同源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對心、腦、腎損害遠遠大于單純原發(fā)性高血壓或單純糖尿病患者,從本次體檢結果來看,高血糖和高血壓同時存在引起心電圖改變明顯高于單純高血糖者,其檢出率高達8.1%,心電圖檢查是診斷冠心病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所以高血糖合并高血壓是心血管病的一大危險因素。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學會關于高血壓的處理指南規(guī)定:凡是有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都定為高?;驑O高危人群。
由此可見,高血壓、高血糖以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進一步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促進心腦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危及生命。因此治療心血管病要從“根源”開始,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不能忽視高血糖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