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良
計算機音樂作為電子音樂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年來隨著微機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得到了很廣泛的推廣應用。從理論上講,技術的發(fā)展必然帶動新興理論的誕生與發(fā)展,這同樣適用于計算機音樂領域,但在我國由于在這方面起步較晚,所以計算機音樂領域中尚存很多的理論空白。本文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國內尚無統(tǒng)一認識的Groove技術。
問題的由來
2007年7月25日“音頻應用”網站的“作曲和編曲”專欄中發(fā)表了作者網名為“mra”的《關于Groove這個單詞》一文。截止到2009年2月10日,該文章點擊次數為931次,讀者回貼數16。
作者就目前在計算機音樂中出現較為頻繁的“Groove”一詞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并試圖理解其真正意義。文章作者在比較了兩種現在網絡上較為流行的兩種觀點之后,最后得出自己的觀點,即Groove“它代表的是‘律動(均引用自“音頻應用”網站《關于Groove這個詞》一文及回帖,網頁地址:http://www.audiobar.net/)”,那什么又是“律動”呢?作者給出的更具體的答案——“你經常會在一些黑人的MTV中看見一些人跟著音樂,身體做上下起伏的動作,這個就是律動(Groovin')中的一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Up&Down。(同上)”
對于這一觀點,在16個回帖中持認同意見的7個,持反對或疑惑意見的4個。特別是有一位網名“himhui”的臺灣壇友在回帖中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一大段英文引用之后,給出的解釋就是:“Groove是有規(guī)律、有個性的節(jié)奏,亦因為這有個性的節(jié)奏,從而觸發(fā)人們把它伸延出去作出無窮變化。(同上)”
無獨有偶,2008年7月1日,同樣在“音頻應用”網站的“作曲和編曲”專欄中發(fā)表了由作者網名為“poorman”的《編曲漫談-中級篇之Groove》一文。截止到2009年2月10日,該文章點擊次數為5080,讀者回帖52。
作者在文中既不贊同將“Groove”稱作律動,也不贊同“Groove是一種音樂特性或風格(引自“音頻應用”網站《編曲漫談-中級篇之Groove》,網頁地址:http://www.audiobar.net/)Groove是一種音樂特性或風格?!钡目捶?更不贊同“Groove是把節(jié)奏中的某些拍子不放到正拍上(同上)”的看法,他認為“Groove不能從語言理論上做出明確的解釋,它是一個感覺上的、精神上的定義(同上)”,具體的說就是“聽一段音樂,讓你很爽、很High、想跳舞、想將身體某些部位上下或左右擺動、想哭、想笑、想殺人、想跳樓、起雞皮疙瘩、昏厥等,都可以說:‘這段音樂Groove很牛!(同上)”。
在讀者的回帖中,只有兩人對作者的觀點持反對或懷疑的意見,其余均為接受當中。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外來詞匯的“Groove”已經在中國的電子音樂、計算機音樂領域中已尋??梢?但人們對于它的理解卻是各不相同,甚至有些混亂,就我們前面所講述的就有5種不同的理解與解釋。事實上,這種理解的差異在現實音樂中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的多。我們認為,在電子音樂或計算機音樂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是時候來透析“Groove”這個詞了,在這些眾說紛紜的觀點中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我們到底怎樣來認識它?于是,我們的問題就出來了。
意義的探尋
首先,我們查閱2002年出版的《牛津簡明音樂詞典》(第四版),結果是無“Groove”詞條。同樣,在《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的中我們得到相同的檢索結果。
下面,我們來翻閱英漢詞典中有關“Groove”的釋義。
牛津英漢雙解詞典中“Groove”一詞有三種含義:其一是指溝、槽、紋;其二是指唱片上的紋路;其三是指養(yǎng)成某種生活習慣;當然,在俚語中還有達到最佳狀態(tài)的意思。這幾種解釋除了第二種稍能應用到電子音樂領域外,其余兩種釋義尚不足以解釋電子音樂中的Groove。
我們再次到Google字典中搜索“Groove”的解釋,所得到的結果與上面的結果基本上一致,如此一來,我們既無法在權威音樂詞典中找到Groove的現成詞義,也無法用現有詞典中對“Groove”的釋義來解釋電子音樂中“Groove”的真正含義。
接下來,我們將用搜索引擎到中國期刊網搜索任何與Groove有關的文獻資料,輸入檢索詞“Groove”,檢索項為“題名”,并且做精確匹配,時間設為1979-2008,經過跨庫檢索,共得到1434條結果,其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202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世紀期刊166篇,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3篇,中國優(yōu)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63篇。在1434篇論文中涉及到電子音樂中Groove內容的論文篇數為0。
同樣,將檢索項設為“關鍵詞”,即以“Groove”為關鍵詞進行跨庫檢索,共得到1633條結果,在1633篇論文中涉及到電子音樂中Groove內容的論文篇數為0。
通過以上兩次檢索,我們所得出的結論是,目前國內尚無正式發(fā)表任何有關于Groove的文章,這無疑給我們的研究帶來資料上的匱乏。
既然國內資料有限,那么我們就只能借助外文資料來進行研究了。
下面我們將在包含Groove技術的軟件操作手冊中尋覓其蹤影。
首先我們在Cubase/Nuendo的幫助文件中找到了有關“Groove”的詞條,名為“Groove Quantize”,這里講到的是Groove技術的應用問題,即如何從一個MIDI文件或者音頻文件提取Groove模板,然后以這個Groove模板作為量化單位去對其它的音頻、MIDI文件進行量化。在整個Groove Quantize的介紹中并沒有單獨給出Groove的定義。
接下來,我們在另一主流音樂制作軟件Sonar中來探尋Groove的釋義,同樣,在sonar中也沒有直接給出Groove的定義,除了講了與前面Cubase/Nuendo相同的“Groove Quantize” 技術外,還提到了“Groove Clip”(Groove片段)與“Groove Pattern”(Groove模板)的技術應用。
在遍尋多個含Groove技術的軟件之后,我們終于在Spectrasonics公司出品的Styles RMX的幫助文檔中找到了關于Groove的解釋,在Glossary(詞匯表)中給出的解釋原文為:“An audio loop track that usually involves percussive sounds, but can also be a tonal audio loop. Synonymous with Loop. A groove element is usually between one and eight measures long.(引自Stylus RMX Reference Guide中Glossary章節(jié)中的“Groove”詞條。)”
翻譯過來,所謂Groove就是“一個循環(huán)音樂片段,它既可以是一個包含各種打擊樂器的節(jié)奏片段,也可以是一個旋律片段。同義詞就是‘Loop。一個Groove元素通常為1至8個小節(jié)的長度”。
至此,我們研究已經很明朗了,Groove既不是什么動律,也不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的純精神上的東西,它就是一個循環(huán)音樂片段,或者說一個循環(huán)音樂樂句。
Groove的概念
追根溯源,現在電子音樂中的Groove還是從其“唱片的紋路”這個意思所衍生出來的,Groove起源于舞曲音樂風格的制作,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牙買加的DJ采用雙唱機以及用唱片紋路對接來復制唱片,以此來循環(huán)播放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片段或節(jié)奏片段。后來這項技術傳到了紐約,人們就漸漸將這種用唱片紋路對接而來的循環(huán)節(jié)奏片段默認為“Groove”了。
當然在美式英語詞匯意義變遷的過程中,“Groove”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由原意為“溝、槽”漸漸引申到俚語中“最佳狀態(tài)”的意思,在音樂中常常用它來形容表演或演奏達到了最佳狀態(tài),進入最高境界。由于“Groove”在音樂中的這重意思,從而引起來現階段人們對于“Groove”理解的混亂,如本文前面提到的將Groove理解為“感覺上、精神上的定義”的觀點,實際上是混淆了電子音樂中“Groove”與音樂表演中“Groove”的意思。
Groove這一概念進入中國是隨著中國中音公司引進國外電子設備產品時進入人們視線的,最初中音公司在所銷售的硬件產品中搭送一款名為“Groove Maker”的舞曲制作軟件,能夠用現成的Groove樂句進行不同方式的重組而制作音樂。這是比較早期的Groove產品,它讓更多的普通中國人領略到Groove音樂所帶來的魅力。
中音公司在引進這一類產品時,將“Groove”稱作“格調”,那么“Groove Maker”也就順其自然命名為“格調制作軟件”了;在網絡上,有一些網站曾將“Groove”稱之為“格句”,這顯然已經意識到Groove的樂句化特性了。本人在2006年撰寫的《玩轉軟音源》一書中曾將“Groove”稱作為“節(jié)奏樂句”,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從Groove其自身特點出發(fā)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現在電子音樂或計算機音樂中的Groove實際上就是指基于采樣技術的循環(huán)音樂片段,一般長度為一個樂句,內容既可以是一個純節(jié)奏片段,也可以是一個純旋律樂句,當然還可以是一個節(jié)奏、旋律混合織體的樂句片段。
通過我們對Groove的定義,就可以概括出它的特點:首先,Groove是一種采樣技術,其工作原理與采樣器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建立在對聲音素材采樣的基礎上,再通過其它的宿主設備將其采樣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回放。其次,Groove也是一種循環(huán)音樂素材,即Loop音樂素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可以等同于我們現在電子音樂中的Loop素材,但它是一種更高級、進行了MIDI化、樂器化的Loop音樂素材。
了解了Groove的真正含義,反過頭來我們再把它輻射到其它諸多的具體語境當中去,就會發(fā)現一切都很明了,比如在爵士鼓學習中的Groove練習,實際上就是作循環(huán)的節(jié)奏片段練習。
Groove的衍生詞組
近幾年隨著插件技術革命性的飛速發(fā)展,Groove作為采樣技術的一種,已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制作的實踐中。從Steinberg的綜合性音源Hypersonic 2到Spectrasonics出品的專門基于Groove技術的節(jié)奏音源Styles RMX;從Propellerhead出品的一體化音樂制作工作站Reason再到Cakewalk的Sonar等等,都可以看到Groove技術的影子。
那么由于Groove在音樂實踐中的具體運用,自然而然由其所派生出一些衍生詞組,主要有“Groove Quantize”、“Groove Control”、“Groove Clip”、“Groove Pattern”等。
“Groove Quantize”我們前面就已經講了,就是一種量化模式,所謂量化就是將音符按照一定的時值標準進行規(guī)律化,那么Groove量化模式就是用Groove樂句本身的節(jié)奏特點,即音符時值關系來對其它音符進行規(guī)律化,使其它音符的演奏能夠具有與Groove相同的節(jié)奏感覺。
“Groove Clip”和“Groove Pattern”的意思差不多,是屬于同一種事物在不同平臺中的不同表現,“Clip”是塊、片段的意思,比如音頻塊、MIDI事件塊等,是音樂制作中曲式結構的最小單位,換句話說,一首樂曲就是由許多個不同類型、不同長度的Clip塊構成,主要應用于綜合性音樂制作系統(tǒng),如Cubase/Nuendo、Sonar等。“Pattern”是模板、模型的意思,比如節(jié)奏模板等,主要應用在循環(huán)類音樂制作平臺中,如Reason、Fruityloops等。它也是音樂制作中曲式結構的最小組成單位。那么“Groove Clip”和“Groove Pattern”分別就可以理解為“Groove塊”和“Groove模板”了,換句話說,就是將Groove循環(huán)樂句應用到塊和模板當中去了。
“Groove Control” 就是Groove控制的意思,是Spectrasonics公司開發(fā)的一項專用于Groove控制的專利技術,能夠在不改變Groove節(jié)奏樂句音高的前提下實現其速度的快慢控制,并能精確的與宿主軟件保持同步。它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對Groove樂句進行切片處理,這種切片的處理是以節(jié)奏特性來進行的,然后再將切片音頻映射到MIDI鍵盤的琴鍵上,如下圖所示:
圖示中間部分是一個長度為1小節(jié)的Groove節(jié)奏樂句的波形示意圖,最上面五線譜顯示的是進行音頻切片的最小音符單位,如上圖中就是以16分音符為單位進行切片處理的。經處理后之后,將它分成了4拍共16個音頻切片。這16個切片經鍵盤映射之后,分別對應分布在圖示下方的各鍵盤琴鍵上。這時我們在圖下方的琴鍵上彈奏任一琴鍵,那么就可以觸發(fā)該琴鍵所對應的音頻切片。當然,如果觸發(fā)五線譜上的任一音符也都將觸發(fā)該音頻切片的發(fā)聲。
不難看出,經過切片處理后Groove樂句由于其內部各個切片的相對獨立性,而使我們可以很便捷的對Groove樂句進行節(jié)奏感、速度、力度等各方面進行控制,以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實際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對Groove其真正涵義的探尋,我們能夠在當前眾說紛紜的環(huán)境中明白其所代表的真正意義,能夠理解其真正的技術原理,這無論是在當前的電子音樂、計算機音樂領域中統(tǒng)一人們的認識、建立統(tǒng)一的概念標準,還是對于我們實際的音樂實踐與音樂制作、創(chuàng)作,都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
責任編輯:文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