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云
生母:徐志摩的姑媽
1914年的臘月,江南水鄉(xiāng)錢塘江北岸的袁花小鎮(zhèn),查氏赫山房張燈結(jié)彩,大門上貼著一對方方正正的大紅“喜”字,新郎倌查樞卿輕輕掀開新娘子的紅蓋頭,即刻露出一張怯生生的秀臉,新娘子名叫徐祿。
袁花查家和硤石徐家同為海寧的名門望族。
徐祿年方十九,長得嬌秀嫵媚,曾在杭州女子學(xué)校念完中學(xué),學(xué)得一手娟秀小楷字,還會繪畫、繡花,做的繡花小鞋遠(yuǎn)近聞名,因而她深得徐家寵愛。
盡管徐祿只比徐志摩大了一歲,但按輩分說,徐志摩得叫她一聲“姑媽”。
1937年,日寇侵入江南,袁花慘遭轟炸,查樞卿夫婦帶著全家(此時,金庸在嘉興讀書不在家)逃難,在余姚庵東鎮(zhèn)落腳時,徐祿得了急性菌痢,因無醫(yī)無藥,幾日里腹疼痢血,食不下咽,幾至虛脫。查樞卿親自采摘草藥,煮雞湯讓妻子服用。妻病亡時,他悲痛欲絕,日夜守靈不肯離開。
這年,金庸只有13歲,良浩僅4歲,良鈺尚在嗷嗷待哺中。
對于母親的懷念,金庸在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以描寫陳家洛回到海寧時的感受,寄寓著他自己的感懷:
“……他離家十年,此番重來,見景色依舊……回憶兒時母親多次攜了他的手在此觀潮,眼眶又不禁濕潤起來。望著大海,兒時舊事,一一涌上心來……”
1994年,金庸回故鄉(xiāng)觀潮,與人說起過他童年時和母親一起觀潮的情景。
繼母:金庸的童年丫環(huán)
金庸在自傳體懷舊之作《月云》中,回憶的童年丫環(huán)“月云”,其實是他后來的繼母顧秀英。
顧秀英是在11歲時到查家的,剛來時,她長得又黃又瘦,幾年以后出落得水靈靈的,生性溫和誠實,與童年金庸比較親近,會帶他去湖邊看白鵝,捉蝴蝶玩,雨天背著送他去學(xué)堂念書。
秀英長到二十多歲時被母親領(lǐng)回,后來去了上海做女傭,因而,查家逃難時她沒有跟著過江。
徐祿病亡滿三年,查樞卿續(xù)弦,小他17歲的顧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秀英是位賢妻良母,對前房和親生的兒女,沒有親疏之別,給予同等的母愛。
解放初,丈夫早逝。1958年,在無糧無柴的歲月里,她賣掉了所住的兩間老房,被誣以“地主婆要反攻倒算”的罪名,遭受三日三夜的毒打?;氐郊遥龑号畟冋f:“什么苦我都能忍受,只盼著養(yǎng)大你們,有書念,對得起你們早死的父親?!?/p>
顧秀英于1989年去世,享年77歲。
金庸是個很重感情的人,雖然他早早去了香港,以后沒有與顧秀英相聚過,但他還是寫了一篇六千余字的文章,追念這位平凡的繼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