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 丁祥干
生命是最可寶貴的,我們應通過專門課程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以讓他們學會生存,珍愛生命。而在所有的課程中,體育課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理所應當肩負起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擔。首先,它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練習內容,以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其次,它與其他學科相比,有更廣闊的教學空間,更豐富的教學器材,更靈活多變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那么在體育教學中。怎樣才能較好地實施生命安全教育呢?我們不妨通過“三步曲”來合理、有效地將應急知識、技能和方法傳授給學生。
第一步:樹立長期的危機意識
隨著全球氣候的惡化和國際形勢的復雜化,在人生的道路上,諸如火災、水災、觸電、爆炸等各種各樣的意外事件隨時都有可能在我們的身邊發(fā)生。但安逸平靜的生活通常會使我們忘記了危險的存在,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我們可在體育課中通過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項目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危機感。
如學生在學習單杠時,經常會發(fā)生脫杠的情況。我們可及時地向學生傳授自我保護的方法——_雙手要握緊杠或降低動作的難度等,然后再拓展到生活實際中去(在乘車時,遇到緊急剎車時,要抓緊扶手)。還有在一些對抗性較大的項目如籃球等教學中,—方面我們要教育學生合理地使用技戰(zhàn)術,最大限度地避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另—方面教育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對可能發(fā)生的傷害有所準備。還有不少學生在劇烈運動后立即進行冷水浴或溫水浴,這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我們要及時地進行教育,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可結合實際,告訴學生老年人和高血壓的人在沐浴時也要注意水溫。
第二步;學會應急知識和技能
在許多發(fā)達國家,從幼兒園入學開始小孩就必須接受非常實用的應急教育與訓練,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如何逃生,所以人們從很小就有逃生常識。在震驚全球的海嘯災難中,一個10歲的英國小姑娘因為懂得海嘯方面的知識而挽救了100多位游客的生命。再有四川安縣桑棗中學在“5·12”地震中,該校2300多名師生僅用1分36秒就安全疏散到操場上。這得益于2005年開始每學期都要進行的緊急撤離練習。反觀其他的學校卻大都流于形式,常常是為應付E級的檢查而進行的演習或籠統(tǒng)的宣講,而忽視了貼近生活的自救常識和逃生技巧的傳授,更缺乏富有實效的實戰(zhàn)操練。
(一)體育與健康理論課
我們可利用理論課的時間,把體育保健知識與防災自救結合起來,學習與急救有關的科學知識。首先,我們利用課本、網絡和社會資源搜集各種安全知識和安全素材,然后做成課件在課上進行講述和演示,使學生能更直觀、更深刻地了解并掌握應急知識和方法。目前我們所做的課件有。如何應對自然災害”、“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和治療”、“女子防身術”等,在“如何應對自然災害”中,又包括了水災、地震、雷電和臺風等災害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和救人方法。
(二)體育與健康實踐課
1課堂常規(guī)部分
以隊列隊形練習為載體,要求學生養(yǎng)成塊速集合、令行禁止的習慣,培養(yǎng)這種雷厲風行的作風,正是我們自救的一種有效形式。
2準備和結束部分
教師根據課的需要,在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編排相應的體育游戲和教學比賽,讓學生在游戲和比賽中感受不同的應急情景,學習相應的應急措施,掌握相應的應急技能。如在上雙杠課時,可設鬣“水災”的情景,不會游泳者要借助于體操墊、爬桿,爬繩和雙杠等器材逃生。
3基本部分
良好的身體綜合素質是應急自救的前提條件。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練習。通過田徑、體操等項目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跑,跳、爬、支撐以及快速反應的能力,全面提高力量、速度、耐力和靈敏等方面的素質。
在學習一些運動強度,難度和對抗性較大的運動項目時,有意識地進行應急意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學習與運用運動技能時學會“注意運動安全”,也就是說“用安全的方法去運動”、“如何避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運動損傷的處理”等。如在單、雙杠等器械體操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在上杠練習前一定要檢查一下器械是否完好。是否晃動,器械下必須準備好厚度符合要求的體操墊,在沒有掌握動作之前,一定要在老師或同學的保護幫助下進行練習,出現(xiàn)意外時要抓緊器械。又如在對抗性很強的球類比賽中,經常會出現(xiàn)擦傷、扭傷、骨折甚至是休克的情況,合理及時的應急處理會為積極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最大限度地降低他們的痛苦。
當然,安全教育不僅要有防水、防電、防火、防颶風等自然災害類,還有防生化、防空等國防類,更有骨折、心肺復蘇等傷病急救類,我們所學習的應急知識、技能和方法不能僅局限于一個方面,而應該讓學生全面了解;同時,學生既是知識技能的學習者,又是傳播者,通過他們將自己所學的應急知識技能傳授給自己身邊的親戚、家人和朋友,以點帶面,促進全員應急意識的提高。
第三步:加強應急心理的訓練
事實上,不是所有具有危機意識和掌握應急知識、技能的人都能從容面對突發(fā)事件的。鎮(zhèn)定、冷靜的心態(tài)才是成功自救和互救的關鍵。當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時,如果當事人不驚慌,大家就會意識清醒地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事件。2008年春運期間,恰逢南方地區(qū)出現(xiàn)了嚴重的冰凍災害,有數萬人滯留在廣州火車站,如果不是志愿者們及時的心理疏導、溝通勸阻,那后果是無法想象的。因為對于擁擠的火車站,最直接的問題是信息的缺失,因為它會導致恐慌快速蔓延以及巨大的人流盲動,造成群死群傷的慘痛結果。再加上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住城市里的學生過著優(yōu)裕便捷的生活,他們對大自然接觸得很少,適應野外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很差,我們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將游泳、定向運動、攀巖、遠足及一些心理拓展練習等作為教學內容,讓他們經受鍛煉,培養(yǎng)他們的膽量、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大大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臨危不懼、沉著穩(wěn)定的良好心理去面對災難。
在自然災害頻發(fā)、偶發(fā)事件增多的今天,體育課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是擺在每個體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我們要在新課程大旗的指引下,正確地走好生命安全教育的“三步曲”,真正將安全教育落到實處,做到有備無患,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