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華
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指根據教師的教案,把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視頻、聲音、動畫)圖片、文字來表述并構成的課堂要件。它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手段,是現代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下面我來談談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原則、方法、及其誤區(qū)。
一、語文教學中多媒休教學課件的制作原則:
1、以人為本的制作原則。課件制作以人為本,就是以教學雙方為本,充分考慮到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和主導作用,既方便教師演示,又方便學生自學。簡單說來,讓自學類的課件能夠在結構方面松散一點,方便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適應課堂演示;讓演示類的課件能夠更加注重人機交互,能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學。
2、科學性原則。教學目的明確,內容準確,表述規(guī)范,文本、圖形、動畫、音像、視頻等各種媒體使用合理,搭配得當,層次分明,屏幕設計清晰高雅,色調搭配適中,生動活潑而又不失嚴肅,注意引導式啟發(fā),防止簡單的書本搬家和呆板的說教,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特性,不失時機的穿插學與教的信息交流。
3、素材精選原則。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語感實踐為主線,實現由“語言研究型”向“語言學習型”轉變,加強語文實踐能力的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和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二、語文教學中多媒休教學課件的制作方法
從幾年前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到現在的信息整合無不要求教師的計算機素質。一線教師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飛速發(fā)展的計算機技術是何等的困難。年輕教師學學信息技術還馬馬虎虎,但對大多數有心嘗試課改的中年教師又該如何面對呢?如何讓一線教師在計算機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網頁課件呢?“偷梁換柱”和“盜亦有道”對我們不無啟發(fā)。
1、“偷梁換柱”法。大凡有過上網經驗的教師都知道,互聯(lián)網雖然大,內容多但是很多網頁給你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仔細看看發(fā)現他們是非常的相像。其實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網頁修改很容易,這就給我們提供了發(fā)揮的舞臺。
首先上網搜索,找到你喜歡的或適合你使用的網頁然后保存下來,接著用網頁編輯工具,如Dreamwever打開該網頁,你可以看到網頁中所有元素(圖片,文字,動畫等)都變成了一個個可以編輯的單元格?,F在要做的就是換文字,換圖片,換鏈接,換一切你想換的元素。存盤后再次在瀏覽器中打開,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
2、“盜亦有道”法。由“偷梁換柱”我們又想到了“盜”。盜不也是偷嗎?非也!那么什么是“盜”呢?首先來了解一下時下較為流行的Flash動畫。Flash動畫和其他素材不太一樣,他包含作者的創(chuàng)意和艱辛的勞動。制作一個優(yōu)秀的Flash動畫所需的時間往往比你建立一個網頁的時間要長,所需的技術含量也比網頁要高,因此很多作者在完成Flash動畫后都加上了版權信息并且打包保護起來,防止別人修改。更有甚者,你只能看不能下載。
3、合作開發(fā)。其實不管是“偷梁換柱”還是“盜亦有道”都不是課件開發(fā)的最終解決方法。真正要解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素材問題必須實現合作開發(fā)。
(1)合作開發(fā)產生的背景:如果我們按某種主題比如“戲曲大舞臺”在網上搜索的話,你會發(fā)現很多很多與“戲曲大舞臺”有關的課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還有網頁的等等。不用別人說就可以看出有的課件制作比較好,有的卻很一般,問題是你還會經常發(fā)現很多較差的課件是在有好的課件之后制作的。奇怪嗎?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這就是保守、自私的結果。有的較好的課件只能看不能下載,或者下載后發(fā)現是打包的,無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開發(fā)了,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合作開發(fā)的可行性方式:自由軟件方式:這是國際通用的方式。作為業(yè)余撰稿人,在做好課件和素材之后不要加密,即使為了發(fā)布需要而打包處理后也應把源文件同時發(fā)布出來,讓所有一線教師從你的創(chuàng)意中得到啟迪,通過簡單的修改而成為自己所適用的課件,并進行新的應用。也可用交換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源碼時必須提供自己的作品作為交換?;ハ嗍跈?,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三、語文教學中多媒休教學課件的制作誤區(qū)
1、誤區(qū)之一:過重技術,違反認知規(guī)律。目前,一些課件制作者走向了一個極端。他們的課件畫面背景復雜,按鈕奇形怪狀,并且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似乎不如此則顯示不出“檔次”。這些課件的確“花”一點,“好玩”一點,但恰恰是這一點畫蛇添足、喧賓奪主,違背了學生在認識事物時一定時間內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認知規(guī)律,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最終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
2、誤區(qū)之二:信息超量,出現“迷航”現象。電腦能夠儲存大量的信息,這是電腦的一大優(yōu)勢。我們有的老師在制作課件時,惟恐體現不出這一優(yōu)勢,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盡數羅列,而在使用時,受課時限制,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傳輸的信息量。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所需內容、意義的檢索處理和理解接受。這就是多媒體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現象。
3、誤區(qū)之三:留白不足,限制學生思維。常規(guī)教學中,在內容處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轉換時,有經驗的教師總是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師生根據非預見性的互動,最終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體制作的誤區(qū),真正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我認為首先我們的課件制作者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其次課件制作時,我們要給計算機正確定位,將計算機作為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
(南和縣史召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