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武
美點賞祈
人對水有天然的敬畏親近。蘇童與其說在揭秘河的心靈,不如說代表人在向河做虔誠懺悔。沒探秘的神奇興奮,沒揭秘的暢快淋漓,只有神圣、敬畏、震撼、反思……
文章最美在“河流”這內(nèi)涵豐富的意象,它給人無盡的理性的思考?!昂恿鳌笔悄赣H,“人”是孩子,當(dāng)你以一個無知頑劣、多錯而又屢教不改的孩子身份走進(jìn)作品時,你才能感知作者內(nèi)心;當(dāng)你有了虔誠向善之心,決定懺悔,跪請母親原諒時,你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理解作者?!昂恿鳌鄙衩?、博大、崇高,卻又隱忍。國人好用“母愛如水”,是因水有三性與母親太相似:“善利萬物又不爭”、“善下之”、“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水利萬物又不爭,故有“上善若水”,最上等的善良品質(zhì)是不利于我的一種無私境界,這種境界當(dāng)之無愧應(yīng)屬普天下的母親;“善下之”故能成就江海之大以納百川,“善下”不是“示下”,而是超凡的容人之量,這種胸襟恐怕也只屬于母親;“柔弱”而“攻堅”,水無形,但又具無盡之形,隨萬物而不改其性,大形也。至弱至柔,但又能淹沒一切,毀滅一切,無堅不摧,這與身處困境卻屢創(chuàng)奇跡的母親何其相似,古希臘神話中的伊阿宋就是明證。母子關(guān)系本是這世上最和諧的音符,可它建立在母親無盡包容和犧牲之上。因此我們對最親的人往往傷害最深,愛一不小心就成了深深傷害,親情、愛情如此,文中河流“瘦小”、“憂郁”、“牢騷滿腹自暴自棄”、“思鄉(xiāng)病”、“囈語的喃喃”、“懶惰”、“消極”、“敵意”等無不是超重錯位的愛所造成。當(dāng)愛變成黃金打造的枷鎖時,“天人合一”成了“天人對立”?!爸钦邩匪收邩飞健?,山水賦予了中華民族最大的智慧和最崇高的人品。河流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愉悅,更是心靈與宇宙意象的互滲互融,心靈凈化。從《詩經(jīng)》古樸浪漫的愛情,到“子在川上曰”的偉大嘆息,道家水哲學(xué)、水文化,再到“謝陶王孟”對文人精神家園的固守,河流如此深刻地影響和塑造著國人的心靈和文化。作者說“所有熱愛河流關(guān)注河流的心靈都是潤濕的”,意為只有敬畏河流、熱愛河流的生命才鮮活健康,睿智達(dá)觀,超然物外。“心靈像一盞漁燈”“照亮岸邊黑暗的天空”,作者極力批判那追逐金錢物質(zhì)而不顧自然精神,歌頌高貴靈魂,他們總在迷失時為我們開啟智慧之門,卸下心靈枷鎖,導(dǎo)航至廣袤黎明。
任何一條河都有靈性,母親渡河是“精神”對“物質(zhì)”做的深刻批判,虔誠是理性回歸的唯一途徑。人與河較量,失敗的只能是人。順應(yīng)自然,學(xué)會和自然和諧共處才是真正智慧。結(jié)尾揭示河流神性,靈性,博大,深邃,可謂“大美無形”?;梦鞣皆挘合胫廊伺c河較量結(jié)果,河能等,但人能等嗎?
難點指津
本文抒情與說理結(jié)合,由于作者關(guān)照現(xiàn)實時有意隱藏了自己的主觀情感,作品便獲得了朦朧深刻的底蘊。大量詩化語的運用。雖增加了作品的意象美,但也帶來理解難度。準(zhǔn)確解讀該文關(guān)鍵在于緊緊把握主旨——人類應(yīng)拋棄那種自以為是的對自然肆意改變、破壞和征服,從而回歸敬畏,融合,和諧。
“心靈都是濕潤的”、“像一盞漁燈”,是歌頌?zāi)钦湎?,熱愛、敬畏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的靈魂。這些心靈濕潤,鮮活,靈性,智慧。正是他們引導(dǎo)著迷途的世俗之人?!棒~類背叛了河流”、“河流把魚類逐出了家門?”,人和自然本應(yīng)“魚水相歡”、“天人合一”,可人總試圖顛覆這真理,打破這和諧,不管“背叛”還是“驅(qū)逐”,魚只能死路一條?!八珢埕~類的眼睛,卻憎恨人的眼睛——人們喜歡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河流憎恨的也許恰好是這扇窗戶。”魚眼高度近視,所以最易成為人的網(wǎng)中物,盤中味。魚水和諧恰恰建立在魚對水的高度依賴上,人對水同樣如此,可人做了什么?不斷折磨,拼命改變,像軍事間諜,不斷偷窺她的秘密,進(jìn)而置她于死地。人比魚更近視,鼠目寸光只會導(dǎo)致人更早滅亡!河流憎恨那充滿銅臭的眼,拒絕那被物質(zhì)充盈的心。母親神奇瑰麗的描述,是以承恩者的切身體會闡釋河流的靈性,自然的神秘偉大!“心靈漂浮在水中”、“無法打撈河流的心靈”照應(yīng)開頭,總結(jié)主旨。飽蘸深情地勸戒人類別在神圣自然面前自作聰明,河有靈性,有生命,比人更智慧。地球真正的主宰者是水,而不是自以為是的人,河流依舊,人呢?
考點訓(xùn)練
1、結(jié)合課文闡釋結(jié)尾段的作用。
2、為什么說“所有熱愛河流關(guān)注河流的心靈都是濕潤的”?如何理解“有時候那樣的心靈像一盞漁燈……讓人敬重”的含義?
3、分析文章寫母親事例的深意。
附:參考答案:(見美點賞析及難點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