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國 陳建林
摘要:路基沉降是常見路基病害,文章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以及易發(fā)生路基沉降的部位,對路基沉降的預防措施以及沉降發(fā)生后的處理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路基沉降;沉降部位;預沉降法;壓漿法
中圖分類號:U4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12-0092-02
路基是道路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路基沉降是路基常見病害之一,它影響到路基的穩(wěn)定性、強度,進而影響路面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降低道路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的軟土地基,以及西部山區(qū)的高填土路基等都容易發(fā)生路基沉降病害。因此,處理好路基沉降病害對保證公路建設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僅對路基沉降成因和處理方法進行探討。
一、路基沉降的原因分析
路基在行車碾壓和自重的作用下會發(fā)生沉降現(xiàn)象。發(fā)生路基沉降問題的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1.路基填筑材料不當,當選擇不易路基填筑的材料及容易發(fā)生沉降現(xiàn)象。
2.填筑方法不合理,壓實質量控制不好,壓實度不夠。在施工過程中,壓路機未按標準進行壓實,或者如橋臺背、擋墻等部位壓實機械不易壓實的地方,導致路基施工完成后出現(xiàn)變形或部分變形,因此路基壓實無法達到要求也容易產(chǎn)生沉降現(xiàn)象。
3.由于雨水浸泡等外界原因造成路基含水量增大,導致路基強度降低,接近臨界狀態(tài),變形過大引起路基表面沉降、開裂和承載力不足導致路基沉降和縱向開裂。
4.設計時,對路基沉降的計算數(shù)據(jù)不可靠,設計上的不足,導致施工方案等缺陷,造成路基沉降。
二、易發(fā)生路基沉降的部位及其預防方法
在路基施工中,容易發(fā)生沉降現(xiàn)象的部位主要是:
1.高填方路段。一般來說,水稻田或常年積水地帶,用細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其他地帶填土或填石路堤在20m以上時,都可稱為高填方。由于填筑高度大,又分層填筑,壓實路不易控制,自身自然沉降量大,極易導致路基沉降。
2.橋背、涵背和墻背處。這些部位壓路機無法進行有效壓實,導致壓實度不足,容易產(chǎn)生路基沉降。
3.地下水豐富的路段。如果沒有足夠的排水措施,地下水侵蝕路基,破壞路基的穩(wěn)定性,從而造成路基沉降。
針對上述路基沉降現(xiàn)象,在施工過程中易采取以下措施:針對路基填料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對路基填料進行換填,然后重新壓實。對于水塘、沼澤等路段要采取拋石擠淤、石灰樁等措施,處理底層基礎;對于橋背、涵背、墻背等處要選用合適的壓實振搗機械,提高壓實度;對于高填方路段要分層填筑壓實,并嚴格控制每層填筑厚度和壓實質量;對于地下水位較高,降水豐富的地區(qū),應做好排水設施,如:截水溝、排水溝、盲溝等;對于某些特殊路段,在路基修筑完成后,可以考慮鋪筑臨時簡易路面,然后開放交通,經(jīng)行車碾壓后待路基自然沉降到位后,再鋪筑路面。
三、路基沉降病害的處理方法
對于路基沉降病害的處理一種是事前預防,一種是事后處置。其中預沉降法是一種很好的預防方法,而壓漿法是一種處理路基沉降的常見方法。
(一)預沉降法
預沉降法,即利用高頻液壓振動錘施工筒樁、振動取土灌注樁,作為公路路基的承載樁,使路基在筒樁的施工過程中產(chǎn)生預沉降,汽車在以后的運行過程中地基不會產(chǎn)生沉降,該工法的效果已在高速公路路基處理過程中得到證實。
高頻液壓振動錘是一種環(huán)保型、比較輕便、多功能的樁工機械,它適用地質范圍廣,除了不能入巖,其他任何地質條件它都能適應。筒樁是目前在樁基礎領域中,非常具有應用和推廣前景的一種新型成樁工藝,用高頻液壓振動錘作筒樁施工,是當前一種經(jīng)濟、高效、環(huán)保的成樁工藝,它比當前旋挖鉆機成孔的灌注樁更高效、更環(huán)保、更節(jié)能?,F(xiàn)澆薄壁筒樁是指外徑800~2000mm,壁厚120~250mm,中心布滿地基土,現(xiàn)澆灌注而形成的混凝土筒形樁體。它的施工原理是:利用高頻液壓振動錘將雙層鋼護筒沉入地下,向夾層中灌入混凝土,啟動振動錘拔出雙層鋼護筒,便形成了一根現(xiàn)澆薄壁筒樁。
筒樁主要分為單體筒樁和聯(lián)體筒樁,單體筒樁主要用作承載樁,也可用于基坑支護;聯(lián)體筒樁主要用于具有止水功能的擋土墻。
筒樁的施工過程:(1)在雙層鋼護筒的正下方的地面上放置一環(huán)形預制體,落下振動錘,該預制體正好嵌于內外護筒之間,一方面用于固定雙層鋼護筒,另一方面防止土壤進入夾層。雙層鋼護筒的頂部利用夾持器與振動錘相聯(lián)(固定);(2)啟動高頻液壓振動錘,將雙層鋼護筒沉入設計深度;(3)松開雙層鋼護筒頂部的夾持器,移開振動錘,向夾層中放入鋼筋籠;振動錘落下重新夾緊雙層鋼護筒(注:假如是素混凝土樁,該步驟省略);(4)向雙層鋼護筒夾層之間灌入混凝土至設計位置,啟動振動錘,邊振動邊拔出雙層鋼護筒,即形成一根筒樁。
(二)壓漿法
1.壓漿法的原理。壓漿法是利用液壓、氣壓或電化學法原理,對下沉部分鉆孔,孔深應穿透薄弱層,然后通過注漿管將漿液均勻地注入地層中,漿液以充填、滲透和擠等方式灌入填料的空隙,經(jīng)人工控制一定時間后,漿液均勻地注入地層中, 漿液將原來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膠結為一個整體,形成一個結構新、強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學穩(wěn)定的“結石體”,防止或減弱路基的再下沉。
2.壓漿材料。壓漿施工所用混合料配合比一般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42.5:粉煤灰:水:JK-24:鋁粉=1:0.6:0.7:0.16:0.001,將水泥和粉煤灰按比例放入砂漿攪拌筒內,攪拌15秒,然后加入JK-24及鋁粉,攪拌15秒,再加水攪拌。投料過程中不停攪拌直至漿液均勻,將漿液送入攪拌器用泵送出。
3.布孔。布孔原則:由于路基強度的要求,布孔要結合壓漿的特點、路基形態(tài)來考慮。既要充分發(fā)揮壓漿孔的效率,又能保證漿液灌充的路基加固范圍,防止留下空白區(qū)和跑漿,布孔應視路基實際情況而定。布孔方法:依據(jù)原路基施工時的原始記錄,估算路基孔隙率,通過試驗測定壓漿量,然后確定鉆孔數(shù)量。一般采用梅花樁布孔。
4.鉆孔。鉆孔時,為確保原路基不受破壞,成孔的孔徑應盡量小,且必須采用干鉆法,嚴禁加水,否則路堤受水浸泡,路基原結構受到破壞,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還會給注漿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鉆孔深度視路基的高度和填料情況而定。
5.壓漿。壓漿的主要技術要點是確定壓漿壓力、漿液濃度和操作規(guī)程。壓漿時,壓漿壓力是保證壓漿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壓力過小,漿液流不到預計范圍內,擴散范圍小易形成空白區(qū);如果壓力過大,則會損壞原路基結構,頂破路面或沖垮邊坡,致使?jié){流沿路基薄弱部位沖出路基,達不到壓漿的目的,因此注漿壓力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而定。
6.養(yǎng)護。壓漿后的2小時內應禁止車輛通過壓漿區(qū),一般養(yǎng)護期為3天。
四、結語
路基沉降是路基中一種常見的病害,如不加以預防或者及時處理而任其發(fā)展,將對路基、路面的穩(wěn)定性產(chǎn)生不利影響,從而影響道路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在選用處理方法時要針對不同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處理措施,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龍龍.高填方路基下沉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山西科技,2004,(1).
[2]張曉煒,黃生根.鉆孔灌注樁后壓漿技術理論與應用[M].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王和國(1971- ),江西省都昌縣交通局公路站站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工程及養(yǎng)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