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人善任是一門學問?,F(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要做到知人善任,就必須創(chuàng)新人才觀念,確立正確的識才觀與用才觀。科學地識別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是提高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效能的核心問題,是現(xiàn)代企業(yè)振興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人才觀
中圖分類號:F47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12-0019-02
用人是門藝術,要做到知人善任,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只有識才有方,用才得法,才能提高管理效能,保證現(xiàn)代企業(yè)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的識才觀
識別人才是發(fā)現(xiàn)人才、使用人才的前提,要正確地識別人才,就必須研究人才的特征,破除識別人才的障礙,確立識別人才的觀點,把握識別人才的方法。
(一)研究人才特征
研究人才特征是正確識別人才的前提。要對各類人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所遵循。首先,要了解人才的本質特征,人才的本質特征主要是:第一,政治素質好,政治上有遠見,有較強的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第二,業(yè)務素質好,具有較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有管理能力,領導水平,有一定實踐經驗。其次,要了解各類人才的特征。第一,潛人才的特征。潛人才具有待定性,他的發(fā)現(xiàn)與被埋沒是不確定的;潛人才具有相對性。它與顯人才在一定條件下相比較而存在和能夠相互轉化;潛人才具有機遇性,它的成長和發(fā)現(xiàn)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第二,戰(zhàn)略人才的特征。有胸懷大志、遠見卓識,富有韜略、知識淵博,應變力強,堅持真理,開拓進取。第三,科技人才的特征,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有較強的分析綜合能力,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求實精神。第四,管理人才的特征,有較好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有比較廣博的知識,掌握現(xiàn)代管理理論,有較強的組織管理才能,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開拓精神。
(二)破除識才障礙
破除識才障礙是識別人才的基本保證。首先,要克服在人才識別中的認知障礙。表現(xiàn)為認識的片面性,成見效應,求全責備思想,及偏聽偏信傾向。其次,要克服在人才識別中的感情障礙。表現(xiàn)為以個人好惡作為識才標準,違背了人才發(fā)現(xiàn)和選拔的客觀原則。以相貌取人,以言談取人,不注重去考察德才和實績的錯誤識才方法。第三,要克服在人才識別中的綜法觀念障礙。表現(xiàn)為任人唯親、任人唯順。把庸才當作人才,而埋沒了那些真正的人才。第四,要克服在人才識別中的傳統(tǒng)習慣障礙。表現(xiàn)為保守思想,不能承認新的發(fā)現(xiàn)。阻礙人才的識別與發(fā)現(xiàn),使人才難以脫穎而出。
(三)確立識才觀點
確立識才觀點是正確識別人才的靈魂。首先,要確立用全面的觀點識別人才,就是對人才作全面的、發(fā)展的分析考察,看人要看本質、看主流。堅持全面觀點看人才。第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資歷和能力的關系,克服識才唯資不重視能力的舊觀念。第二,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文憑和水平的關系,克服識才唯文憑的觀念,不可忽略自學成才。第三,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優(yōu)點和缺點的關系,克服識才唯全的觀念。第四,要正確認識和處理老實聽話和愛提意見的關系,克服任人唯順舊觀念。其次,要確立用發(fā)展的觀點識別人才,一要從基礎看人才的發(fā)展,要善于識別那些政治、思想、知識、智能基礎厚實,年齡、身體條件又好的人才。二要從實踐中看人才的發(fā)展,要善于識別那些在實踐中展露才華的人才。三要從變化中看人才的發(fā)展。要善于識別那些朝著更高目標發(fā)展的人才。再次,要確立用歷史的、發(fā)展的觀點識別人才。對犯了錯誤的人才重在看其一貫表現(xiàn),破除“一成不變”的識才觀念。
(四)把握識才方法
把握識才方法是正確識別人才的途徑。我國古代的很多政治家、軍事家很講究識別人才的方法。例如,諸葛亮識別人才的方法是“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辨,而觀其變;咨之以智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其之以事,而觀其信”??梢娛种匾曌R別人才的方法?,F(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也必須把握一定的識才方法。第一,在實踐中識別人才。通過各種綜合的調查和實踐成果的分析,堅持以“政績”與“實績”相結合的原則識別人才。第二,采取領導、群眾、專家三位一體的方法識別人才。識別人才不能只靠領導推薦,或專家鑒定,要廣泛聽取廣大群眾的評價。第三,要看人才全面的工作歷史。正確評價人才的德與才、功與過,正確了解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長處,注重用其所長。第四,識別人才要看本質和主流。特別對立志改革的開拓型人才,要看本質和主流,把德才兼?zhèn)涞娜瞬盘岚蔚浆F(xiàn)代企業(yè)領導崗位上來。
二、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的用人觀
知人的目的在于用人,人才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發(fā)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用人的思維觀念。用人是門藝術,要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管理者必須有膽有識,善于使用下列四種人才。
(一)挖掘“潛才”
長期以來,人們在使用人才時,只注重那些為社會作出實際貢獻,并且為社會所公認的“顯人才”,而對那些“潛人才”則往往視而不見。所謂“潛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了某種創(chuàng)造能力,只是暫時由于缺乏某種條件和機會,而尚未作出實際貢獻者。人才是可變的,潛人才都有一個向顯人才發(fā)展的過程,不應把那些正在發(fā)展中的潛人才排斥在人才之外。管理者要注意潛人才的挖掘和使用,為潛人才創(chuàng)造從“潛”到“顯”的轉化條件。受壓抑,被埋沒的人中,有的就是潛人才。潛人才是一支宏大的后備人才隊伍,管理者應把人才開發(fā)的重點放在潛人才身上,讓那些潛人才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使人才隊伍得到不斷的更新和擴大。
(二)善用“偏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管理者必須在用人問題上破除求全責備的思想,樹立善于使用“偏才”的用人觀念。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無才無德不行,有才無德也不行。而德才兼?zhèn)湔邽樽罴?。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居多數(shù)的是德勝才或才勝德的偏才。這兩種偏才,用哪一種?是重才,還是重德?自古以來有兩種觀點。曹操號召舉薦“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忠不孝而有制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漢武帝要求推薦那些“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的人才。他們在用人問題上強調的是重才。與此相反,司馬光主張:“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本褪钦f,若選不到德才兼?zhèn)涞摹笆ト恕焙偷聞俨诺摹熬印?,寧可選德才不備的“愚人”。李世民也主張“德行兼?zhèn)?,唯賢是與”。他們在用人上強調的是重德。古人這兩種用人觀點都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實際上無論哪種偏才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根據(jù)用人所長原則,這兩種偏才均可用,只是要把他們安排在適當?shù)膷徫簧?,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并注意引導他們彌補自己的不足,使之逐步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三)敢用“拓才”
“拓才”,即“開拓型”人才。開拓型人才大都思想活躍,眼光敏銳,有預見,有遠見,有魅力;敢于懷疑和拋棄傳統(tǒng)觀念和做法;敢于探索新路子,開拓新局面;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型人才雖有能力、有主見,但他們都很自信,有些管理者把這種自信看成是最大的缺點,而抑制其成長。鄧小平曾指出:“凡是有點干勁的,有點能力的,他們總是相信自己,越有點主見的人,越有自信。這個并不壞?!币虼?,管理者要敢用開拓型人才,就必須破除任人唯順的傳統(tǒng)用人觀念。古人云:“千人之諾諾,不如一人之諤諤?!逼渲邪ú簧僬嬷埔?。有主見的人才能看出問題,敢于直言進諫,提出忠肯的意見。管理者要破除那些把敢講、敢作、敢為、敢冒尖的開拓型人才看成是“刺頭”、“出風頭”等偏見,大膽起用那些有棱角、有膽識、善于創(chuàng)新,敢于諫言,敢于冒尖的開拓型人才。
(四)重用“管才”
當今世界,人們已把管理和科學、技術稱為現(xiàn)代化社會的“三大支柱”,并把管理視為一種經濟資源,稱為“第三生產力”。衡量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著眼點已從“技術差距”轉到“管理差距”。現(xiàn)在,國際上一般公認,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是推動現(xiàn)代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兩個車輪。由此可見,管理人才已在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fā)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chuàng)舉,要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現(xiàn)代化的經濟、技術知識,又有創(chuàng)新精神,善于管理,能夠開拓新局面的經營管理人才。我們要克服過去那種只重視科技人才,不重視管理人才的傾向,重視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開發(fā)和使用。
作者簡介:冷巖松(1979- ),男,吉林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實習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憲法、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