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耐存 余艷平 蔣蓓蓓
[摘要] 回顧性分析7例腹部手術后患者壓瘡的發(fā)生原因:患者知識缺乏、遵醫(yī)行為差;存在易發(fā)壓瘡的危險因素;患者的體格和皮膚狀況的特殊性;患者心理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探討預防的對策:加強評估;病區(qū)建立壓瘡監(jiān)控體系;采取有效的預防壓瘡措施;提高機體的耐受性;加強宣教,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減少腹部手術后患者壓瘡的發(fā)生。
[關鍵詞] 壓瘡;預防;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7(a)-240-02
壓瘡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中較為棘手的問題[1]。臨床護理實踐中,對重癥患者由于護理要求高而被重視,壓瘡的發(fā)生很少,而病情較輕的患者反而壓瘡時有發(fā)生。本文就7例腹部手術后患者壓瘡的發(fā)生原因進行分析,探討預防的對策。
1 臨床資料
7例壓瘡患者均為腹部手術后的二級護理患者, 發(fā)生在術后3 d內,其中,男6例,女1例,年齡最小36歲,最大68歲(壓瘡分期標準采用被美國“國家壓瘡顧問小組”修整并推薦使用的SHEA分期[2]),其中,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2例,經加強護理均治愈。
2原因分析
2.1知識缺乏、遵醫(yī)行為差
腹部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切口疼痛和腹腔引流管的原因而怕活動?;颊呤中g后,護士常規(guī)給予防壓瘡的指導,由于患者及家屬認知的的局限性,對護士的指導不以為然,不能付諸行動,導致患者長時間的強迫體位,局部長期受壓而發(fā)生壓瘡。
2.2存在易發(fā)壓瘡的危險因素
根據(jù)壓瘡形成的經典學說,壓力和組織對壓力的耐受能力,兩個因素共同決定壓瘡的形成[3],患者的年齡、營養(yǎng)狀況、組織灌注等患者內在因素可影響組織的耐受力。本組有1例36歲患者,存在低血紅蛋白血癥,行部分結腸切除術,術后要求早期活動,雖然也常規(guī)給予早期活動方法的指導及嚴格的交接班,但仍然發(fā)生了Ⅰ期壓瘡。
2.3患者的體格和皮膚狀況的特殊性
本組病例有一患者為體格矮小、胸廓畸形,胸脊旁有一骨突部位,行膽囊切除術后第1天,形成Ⅱ期壓瘡。另一患者住院前骶尾右側有一個2 cm×2 cm硬結,未看醫(yī)生,自我感覺局部粗糙,當成皮膚病自涂藥膏,效果不佳。行部分結腸切除術后第2天,硬結及其周圍皮膚形成Ⅲ期壓瘡。
2.4 患者心理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
每個人由于生活的環(huán)境、成長的經歷不同,面對疾病和治療措施會報有不同的態(tài)度。本組有一位闌尾炎術后患者,年齡43歲,怕疼不敢動,加上家屬知識缺乏,不斷地強化患者的不舒適感,使患者的患者角色被強化,不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指導,采取被迫體位,導致一側髂部被壓形成Ⅱ期壓瘡。
3 護理對策
3.1加強評估
危險評估是壓瘡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本組患者均為二級護理患者,根據(jù)腹部手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切口疼痛和腹腔引流管多的特點,在危險危險評估中充分重視患者個人因素,筆者認為應重點評估:①營養(yǎng)狀況,如:體重/身高、血清清蛋白、血紅蛋白、血糖等;②疼痛;③皮膚狀況;④認知水平和遵醫(yī)行為;⑤患者心理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利于發(fā)現(xiàn)高危人群以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3.2病區(qū)建立壓瘡監(jiān)控體系[4]
建立值班護士-責任護士—護士長的監(jiān)控體系。
3.2.1責任護士的監(jiān)控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通過以上評估,了解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危險程度,分析患者所處壓瘡危險狀態(tài),同時制定防治計劃:對病情較輕的患者給予相應措施,加強交接班。對極高危和院前壓瘡的患者,應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評分(我院采用Braden壓瘡評分法),并立即報告護士長。
3.2.2 護士長的監(jiān)控護士長從以下兩方面,①評估病區(qū)護理人員防治壓瘡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根據(jù)護士對壓瘡防治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必要的培訓;了解病區(qū)每位護士處理壓瘡的經驗和能力,合理調配人力資源。②將壓瘡的發(fā)生作為考核護士的內容之一。 壓瘡發(fā)生率是對基礎護理的一個客觀評價, 通過考核,可促使護士對壓瘡防治的重視??己说膬热?①每日晨床邊查全身皮膚是否清潔、完好;有壓瘡者,創(chuàng)面有無擴大或縮小,有無滲出;床鋪是否清潔,平整;減壓措施的執(zhí)行情況,如氣墊床充氣的飽和度;臥位是否正確等。②在處理創(chuàng)面時了解傷口情況,評估處理效果,提出修改意見。③查看護理記錄單、壓瘡發(fā)生評估表的記錄情況。
3.3 措施[1-4]
3.3.1翻身與體位。翻身是預防壓瘡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根據(jù)病情每1~2小時翻身1次;保持合理的體位:患者側臥位時,背部與床鋪的角度以45°為宜;半臥位床頭抬高<30°,時間<30 min/次為宜。
3.3.2酌情使用預防壓瘡的減壓裝置,但選擇合適的設備是一個關鍵步驟,有條件時可使用充水床墊、氣墊床、懸浮床等新型器具,我科使用氣墊床,大大降低了壓瘡的發(fā)生率。
3.3.3受壓部位使用潤膚劑或透明伏帖,可緩解局部垂直壓力、減少皮膚擦傷、延長翻身時間,達到有效預防壓瘡的發(fā)生。我們采用凡士林涂抹受壓部位,取得良好的效果。
3.3.4 加強交接班 通過交接班,強化護理人員重視壓瘡的預防意識,引起患者及家屬的注意并積極配合, 對壓瘡的預防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提高機體的耐受性
加強營養(yǎng),當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35 g/L或體重減少15.0%即可認為存在明顯的營養(yǎng)不良,加強飲食補充,如果進食有困難則可進行鼻飼或適當給予靜脈營養(yǎng)支持,懷疑有維生素或礦物質缺乏時應補充;糾正高血糖及低血紅蛋白血癥;低氧血癥時給與有效吸氧。
3.5重視預防,加強宣教
壓瘡的預防要求患者、家屬或照顧者共同參與。教育內容包括:壓瘡形成原因、危險因素及危害性;皮膚清潔干燥的重要性及更換體位的護理要點;減壓裝置的作用及應用注意事項;全身營養(yǎng)的重要性及如何執(zhí)行營養(yǎng)計劃。教會他們翻身的操作手法及翻身技巧,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避免人為因素所致不良后果。
4 體會
控制壓瘡的關鍵是預防,這是一項連續(xù)性的護理過程,涉及到臨床醫(yī)師、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屬, 醫(yī)療機構應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加強護理人員責任感教育,提高護理人員防治壓瘡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護士應本著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原則,以極大的愛心、精湛的技藝,為患者康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家屬的密切合作,這對預防和治療患者壓瘡極其重要。
[參考文獻]
[1]陳軍.褥瘡的防治及護理體會[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3,13(6):654.
[2]葛兆霞.壓瘡護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護理版),2006,2(2):80.
[3]王彩鳳.國外兒童壓瘡護理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5):427.
[4]錢瑞蓮.壓瘡的三級監(jiān)控解放軍[J].護理雜志,2006,23(11):215.
(收稿日期:2009-02-03)